劉肯尼 wrote:一個台灣人拿著日本多好多好去酸大陸多差多差....... 若不是對岸什麽都冠以"自主知識產權"的招牌,恐怕沒人愛酸.別人的技術也敢講是自己研發的,同韓國人有何區別劉肯尼 wrote:另外, 開樓的最失敗地方就室,資料來源呢?????? 兩邊都沒有資料來源所以講無聊至極的討論串
只見到一堆用嘴巴開飛機的, 跟在汽車版用鍵盤開汽車的小朋友們相較簡直有異曲同工之妙現代空戰比的是電戰/雷達/飛彈/戰管等性能, 等到要用機砲/追熱飛彈時大概也已近尾聲了而這些設備的性能用嘴巴開飛機的會清楚嗎? 不同國家間的 電戰/雷達/飛彈/戰管 等性能參數不都是機密嗎?即使是演習, 英美也不見得會把自己的相關參數洩漏給對方, 這要如何證明誰的比較強,不真槍實彈打又有誰會知道呢? 吵得跟真的一樣......對岸的朋友也不用HIGH, 有東西有照片的不見得就好用, 山寨IPHONE雖然長的與蘋果IPHONE一模一樣,雖然都可以打電話, 山寨版還可以插雙卡, 不過功能性可是差很大地~要是我, 我寧願相信這幾十年來一直在打仗的美國所研發出來的裝備絕對比其他國家實用啦,武器這玩意還是要作口碑的......
303030red wrote:IDF最吃虧的地方是發動機。根據《航空知識》上的介紹,IDF使用的是非加力發動機。這在現代戰機中可以說是獨樹一幟。這個缺陷嚴重限制了IDF的設計性能的發揮。) IDF使用的是非加力發動??你在說什麼笑話??中國有些網友一直認為J-10很厲害的原因看你的發言就曉得,J-10比不過IDF,.乾脆直接竄改IDF的數據,竄改到連戰鬥機必備的加力後燃器都能直接幹掉這些資料連WIKI都有,所以我說中國的金盾封的中國一堆井底之蛙就是這個道理,去中國軍壇看笑話才多,也難怪解放軍的空軍副司令都敢公開亂吹牛
IDF存在兩個不足,一是機體結構強度不夠。第三代戰機的過載一般為9G。但第三代戰機的結構設計和加工工藝要求非常高。美國提供臺灣設計幫助,但沒有向臺灣轉讓先進戰機的制造技術。因此IDF的限制過載只有6.5G。這個指標比一般2代戰機的過載還要小一些。第二個不足是發動機。IDF使用2臺加瑞特TFE1042離心式渦扇發動機。世界上從50年代就沒有戰鬥機使用離心式發動機。因為離心式壓氣機的壓氣效率低,不適用於戰鬥機。而IDF選用這型發動機實在是出於無奈。IDF實驗機使用的發動機推力3200KG,全機推重比0.7左右。這作為一型戰鬥機推重比太小了。後來有信息IDF使用了1042的改進型發動機,推力達到4000KG以上。我對這個信息表示懷疑。首先對一臺現成發動機改進實現提高推力25%以上,而不改變發動機的重量、進氣實際上是不可能的。這樣大的改進,發動機的結構和核心機都必須改變。進氣道也要修改。而這樣的修改必然導致飛機的修改,要重新試飛。而從來沒有IDF重新試飛的消息。從中國多年改進發動機的經驗看,發動機的改進往往付出可靠性代價。大幅度提高性能的改進實際上等於重新設計制造一臺發動機。其開銷可能達到數億元。沒有消息臺灣有這筆開支。因此這個消息不是可靠的。我估計,加瑞特公司提出研制改進發動機改進IDF。但臺灣因為能夠得到幻影2000而拒絕了。 由於這兩個缺陷,IDF不具備高機動性特征。因此IDF不能算第三代戰鬥機。IDF戰機的外型、電子系統、電傳操縱都達到3代戰機改進型的水平。但它不具備高機動性所需的強勁的心和強健的翅膀。因此它不適於近距格鬥。IDF應該屬於2代改進型或準3代戰機。
IDF最先由臺灣中科院研制,最後實在搞不下去了,請美國幫忙,由洛馬幫助下完成,在臺灣有以下美名,新一代寡婦制造者。臺灣飛行員拒飛,最後沒辦法,空軍司令員為了向廣大的飛行員表明這個飛機是靠的住,自告奮勇當了試飛員。司令員當試飛員天下頭一糟哦。IDF的美方承包商是通用。。。。。。。,IDF的問題是結構冗余小,飛猛了容易掉零配件,發動機有點輕度哮喘,動作大容易喘不上氣。-------------------據臺灣《東森新聞報》報道,去年10月20日,臺空軍一架IDF戰機墜毀在澎湖外海,臺軍派遣大批搜救人員,除了要救飛行員,還要找到記錄飛行狀況的黑匣子。在折騰了3天後,臺軍總算在水下找到了黑匣子。臺灣空軍清泉崗基地的參謀長沈一鋒回憶,在判讀黑匣子時,大家發現黑匣子在墜機前2分多鐘的記錄是一片雪花。沈一鋒在分析2004年另一起IDF墜機黑匣子時也遇到同樣的情況。這個情況引起了臺灣空軍的恐慌,立即清查全部在役的IDF戰鬥機黑匣子,結果發現它們都存在嚴重的技術瑕疵。 據臺灣出版的《雲揚鷹擊:IDF戰鬥機秘史》一書記載,在IDF戰鬥機正式量產前,臺灣漢翔公司本來要獨立編寫飛機數據記錄式黑匣子的程序,專門記錄飛行中的各種數據,如飛行的時間、速度、高度、發動機的轉速、溫度等30多種數據。沒想到一直對IDF項目提供技術支持的美國人不幹,堅持“以美為主”來搞黑匣子程序。如今,IDF機群一下子沒有黑匣子提供飛行安全記錄,就等於“不買保險就上路開車”,其潛在風險誰都承擔不起。對此,臺灣空軍“政戰主任”陳哲雄表示,正積極聯絡美方迅速派員來臺,共同查找黑匣子的技術失誤,以便讓IDF機群迅速恢復戰備。 目前,除去已墜毀的,仍有120余架IDF戰鬥機在臺灣空軍中服役,主要駐紮在清泉崗和臺南兩大基地。如今,“黑匣子問題”讓IDF機群只能冒險飛行,一旦出事故,臺灣飛行員自己都不知道是怎麽死的,因此對其士氣的影響相當嚴重。所以,臺灣“國防部長”陳肇敏已責成空軍總部加緊處理,不得懈怠
303030red wrote:IDF最先由臺灣中科...(恕刪) 一整個亂七八糟的引用, 看多了只會讓人腦殘, 台灣的記者是一種辛苦收入少的工作, 時常以寫出聳動的標題為樂所以有些軍事記者時常沒有軍事常識, 有些財經記者時常沒有財經常識,勸對岸的不要輕言相信他們那些"唬死人不償命"的標題.台灣空軍真正的寡婦製造機應該是F-104, 多少飛官因它斷魂啊......
taiwankikiki wrote:我說的是事實而已,中...(恕刪) 確實是國產的,中國製造,很多零配件都是國內協力廠供應,不是進口的,台灣的轎車拼裝廠拼裝的T牌H牌台灣人不也是講國產嗎?跟和諧號有啥區別另外和諧號是從日本技術轉移得到的,不像台灣高鐵,國外全包,包括螺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