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全台為DEHP, 食品罰則太過於寬鬆,廠商無警惕!


mega wrote:
電子業不是吃的所以要檢驗材料功能合不合規範,不然到時最嚴重是產品爆炸。

放射性污染,我想公司沒在驗的,有我也不知,但我不認為會驗這項。
除非像這次日本發生的問題。


食品業是吃的所以要檢驗食品有沒有毒,不然吃到人的肚子是會中毒的。
廠商要確保自己出產的食品沒有毒,這點我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電子業要確保自己出產的產品不會爆炸,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還不是說當機喔。

所以我認為食品不能有毒害人體是最基本的要求,吃了會變美變健康是功能性。
電子業的商品在正常的環境下不能爆炸是最基本的要求,好用不會當機是功能性要求。

基本要求是一定要做的。


小弟目前在醫療器材業,
以小弟的觀點來看
(1)塑化劑的用途是用於塑膠製造的過程中,所以官方有要求廠商要針對"包裝材"做塑化劑不得溶出的要求---合理吧!
(2)這件事件就類似上述你說的"有我也不知,但我不認為會驗這項",沒人會認為有人會添加塑化劑到起雲劑中!
(3)以電子業來看,假設某公司用的原料有天被人發現有重金屬過量,輻射量過量,這些對人體是有害的,但是沒有特別要求,品管也不會針對這些做特別檢驗!
(4)這次的導火線-昱伸公司真的是很糟糕....
mega wrote:
放射性污染,我想公司沒在驗的,有我也不知,但我不認為會驗這項。
除非像這次日本發生的問題。

就如同你所說的,
一般來說電子零件不太可能檢驗放射性污染,
同樣的塑化劑也不在一般食品原料檢驗範圍,
而毒奶事件之前三聚氫氨也不是檢驗項目,
加工食品要作全面性檢驗?
那食品廠成本絕對會翻好幾倍,
(像鮮奶這一類保鮮期短的也不用販賣了,檢驗還沒完成就先過期了...)
當然成本也會反應在價格。

如果只是針對性檢驗還有可能做到,
但在東窗事發之前,
有誰會想到生乳會加三聚氫氨,
而起雲劑會加塑化劑呢?

面對壞事的態度,決定了你心情的高度; 做人的態度,決定了你名聲的高度; 做事的態度,決定了你成就的高度。

mega wrote:
電子業不是吃的所以要...(恕刪)


廠商要確保自己出產的食品沒有毒

我想這句話廠商是解讀為我只要做到送檢的樣本或是我的產品符合政府的規範...就算不錯了

市面上一大堆都是沒有送檢的食品充斥

至於是不是真的沒有毒??

沒有一家食品廠商敢保證...

有的添加劑沒有毒 但是吃多了總是不好 但是無法立即顯現 那你說是有毒還是沒有毒呢??

所以你的沒有毒不是很好定義 有點廣義

有空看看那位常上電視的毒物科主任 大概九成以上的東西都不能吃

你只能吃自己種的才能保證無農藥毒物殘留 那些有機天然的一半以上都是有條件的 只是送檢驗不出來

醫生不知道嗎??有空去看看醫生吃什麼...不也跟我們一樣吃便當.飲料.罐頭.泡麵




Kisd wrote:
DEHP半衰期不是只...(恕刪)


還是有部分殘留在體內

也不是說喝三十年才檢驗出來
說話可以先用腦袋嗎?

檢驗程序不是你想像這麼簡單
世界教了我們太多的堅持與等待, 卻忘了教我們同樣重要的放棄與釋懷

wen75 wrote:
如果是要我選其一瓶來...(恕刪)


先不談誰毒性強的問題,就當兩種東西毒性一樣好了

看光台灣受波及的產品、公司,比三聚菁胺的事件是不是嚴重很多?

mega wrote:
電子業不是吃的所以要...(恕刪)


唉....我想樓主及同意樓主的人都沒待過檢驗單位或檢驗概念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儀器可以同時把世界上所有物質一次檢驗出來
不同類別的物質要用不同的檢測方法、不同的儀器才能檢驗
要全檢,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世界上應該沒有任何廠商做得到
或許可以,但等驗完,大概連保存期限都過了,廠商支付檢驗費用也倒了

所以如果政府規定食品類不可以有A類物質
廠商只能去檢驗是否有A類
但如果有不肖廠商偷偷加了B、C類物質
真的,除非像這次這麼機緣巧合的驗出
不然永遠都不會有人知道

就像有大大舉的例子
電子零件沒事不會去驗輻射
你怎知其實你已經用輻射材料用了50年
是突然日本震災,突然要求加驗此項
你才發現你已經被輻射照了50年

有大大也很天真,咬著食品要保證安全這項
問題是,加塑化劑這種真的不是你想到會被加入的材料
你怎把它寫入安全規章裡面?
依正常人的邏輯思考
你只會規範真正可以被添加的食品添加物
然後有的食品添加物比較毒,只允許加少一點
比較不毒的,允許加多一點
不能加的,那就是直接禁止
問題是塑化劑這種東西,根本完全就不會在可不可以加的選項內
因為它本來就不歸屬在食品類,就完全不會考慮它是不是可以加的問題
就像你是唸國文系的,根本不用考慮以後是不是會用到微積分一樣

食品廠唯一可以非議的
就是cost down的心態
當它的報價是別人的一半甚至更低
就很高興地使用,完全沒考慮便宜的東西是否會有問題
而食品廠也沒什麼立場去要求國賠
要賠,就找黑心商人賠才對

scott9282001 wrote:
廠商要確保自己出產的食品沒有毒

我想這句話廠商是解讀為我只要做到送檢的樣本或是我的產品符合政府的規範...就算不錯了

市面上一大堆都是沒有送檢的食品充斥

至於是不是真的沒有毒??

沒有一家食品廠商敢保證...

有的添加劑沒有毒 但是吃多了總是不好 但是無法立即顯現 那你說是有毒還是沒有毒呢??

所以你的沒有毒不是很好定義 有點廣義

有空看看那位常上電視的毒物科主任 大概九成以上的東西都不能吃

你只能吃自己種的才能保證無農藥毒物殘留 那些有機天然的一半以上都是有條件的 只是送檢驗不出來

醫生不知道嗎??有空去看看醫生吃什麼...不也跟我們一樣吃便當.飲料.罐頭.泡麵

...(恕刪)


你說的不是大家都知道的嗎?所以是被認定可以加的,
這點沒有什麼可以說的吧

定義有沒有毒,一定是那些從事這方面的人在定義的,
根本不需要在這邊講,因為那是他們的專長,
我也不會去討論,除非我是走這行的可以去定義,
所以你要討論到定義上的話,那應該是要研究還要開會討論才會有定論出來。

你說的沒有食品廠商敢保證無毒那就怪了,因為食品業者只是不要加一些本來就不能加的東西
這有什麼技術可言?沒什麼難的,因為是要不要加的問題。

反而電子業要設計到不要燒起來比較難吧,因為不能要求電路不要加電壓上去
那人家買你的商品要做什麼用?
之前不是有除濕機會自燃嗎?那可不是加不加這原件的問題,而是那原件的品質不良,
這可是比食品就不要加些不該加,也可說根本不用加也行的問題。

所以食品業不用把這問題講的好像有多難,因為不要加違法的原料這樣也算難的話,
那電子業不就難如登天,因為不加塑化劑那食品是不能吃嗎?


但那除濕機如果不用那原件可是連動都不會動,所以哪個難,
而且如果那原件不是不良品,還是會燒起來,表示在設計時有沒考慮到的因素,可能有什麼干擾導致誤動作,最後會燒起來,這樣難不難搞?

跟只是要求不要加那些有毒原料下去,那個難?
食品業真的不要把不加有毒原料說成有多難?如果那算難的話那電子業不就是神才能從事的行業。

minhua0317 wrote:
唉....我想樓主及同意樓主的人都沒待過檢驗單位或檢驗概念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儀器可以同時把世界上所有物質一次檢驗出來
不同類別的物質要用不同的檢測方法、不同的儀器才能檢驗
要全檢,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世界上應該沒有任何廠商做得到
或許可以,但等驗完,大概連保存期限都過了,廠商支付檢驗費用也倒了

所以如果政府規定食品類不可以有A類物質
廠商只能去檢驗是否有A類
但如果有不肖廠商偷偷加了B、C類物質
真的,除非像這次這麼機緣巧合的驗出
不然永遠都不會有人知道

就像有大大舉的例子
電子零件沒事不會去驗輻射
你怎知其實你已經用輻射材料用了50年
是突然日本震災,突然要求加驗此項
你才發現你已經被輻射照了50年

有大大也很天真,咬著食品要保證安全這項
問題是,加塑化劑這種真的不是你想到會被加入的材料
你怎把它寫入安全規章裡面?
依正常人的邏輯思考
你只會規範真正可以被添加的食品添加物
然後有的食品添加物比較毒,只允許加少一點
比較不毒的,允許加多一點
不能加的,那就是直接禁止
問題是塑化劑這種東西,根本完全就不會在可不可以加的選項內
因為它本來就不歸屬在食品類,就完全不會考慮它是不是可以加的問題
就像你是唸國文系的,根本不用考慮以後是不是會用到微積分一樣

食品廠唯一可以非議的
就是cost down的心態
當它的報價是別人的一半甚至更低
就很高興地使用,完全沒考慮便宜的東西是否會有問題
而食品廠也沒什麼立場去要求國賠
要賠,就找黑心商人賠才對...(恕刪)



的立論一開始就錯了,因為他們是連驗都沒驗而不是你所說的有驗但沒有驗出來,這才是黑心的地方。

2011年3月,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一位楊姓技正將「康富生技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DDS-1 六淨元益生菌」[5] 經薄層分析(TLC)儀器,再用氣相層析儀檢驗後,看到不正常波峰,將其圖譜和圖庫比對,4月7日確認該產品竟含高達600ppm的塑化劑DEHP

如果是非常難驗出來,那這次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一位楊姓技正應該是神了,
而且人家可是公務員,不是好多人最愛罵公務員嗎?
看上面寫的應該是出現不該出現的波峰,只知是不正常現象,再加以比對才確定有塑化劑DEHP
這是有研究精神。看到不該出現的就去查。
那些愛罵公務員打混的人,常常愛說如果在私人企業早就怎樣怎樣的,請問怎麼不是私人企業自己有在查?
是私人企業打混打的嚴重吧,連驗都沒驗自己用的原料有沒有問題。
可不是什麼難不難的問題。


所以你提的前題是錯的,推論就是錯的,所謂垃圾進垃圾出指的就是這意思。
同樣的道理如果電子業進料也是都不用驗規格對不對,那就是黑心,但如果都有驗只是被黑心的廠商
用更高明的手法給騙過,那不能說是進貨者黑心,相信這點判斷沒有什麼難的。
mega wrote:
你的立論一開始就錯了...(恕刪)


明明大廠不是"根本沒驗", 調檢驗留存資料吧....

這涉及毀謗了


你根本不懂minhua0317紅字那段意思
canceryct wrote:
明明大廠不是"根本沒驗", 調檢驗留存資料吧....

這涉及毀謗了...(恕刪)


那請您快點提供廠商一開始就有驗原料有沒有加入不該加入的,只是因為驗不出來
這樣子的話,我要把標題改調,因為不合事實,這樣反而我寫的是黑心文章

麻煩您告知一下,我可不想變黑心人
謝謝您

拜託您,感謝您的幫助,以免我也變黑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