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問]台灣所謂的台語,倒底有沒有文字?

swinhoewang wrote:
另外鄉土語言是"選修",不是"必修",只有隨堂測驗,沒有月考之類的重量級考試。
學校選擇哪種語言做為鄉土語言一定要家長會通過

這點你就錯了!鄉土語言是國小必選課程,以後連國中搞不好都會成必修課程,
而鄉土語言並不是母語! 若是選修當然沒爭議,但在國小是必選課程,就是某些官的意識型態在做崇..

要是鄉土語言就只有台語可挑,政府當然會被罵得更慘~太明顯了嘛!

大家心理有數,大多家長會通過讓學校使用哪種語言?會讓小孩學其中的哪一種鄉土語言?
只不過找個理由/藉口,以政治力把國家資源運用在支持普通多數或"次多數"的人身上,以更強化特定族群。

而客家話、原住民語比台語麻煩,各有很多種,
我記得有些客語互相聽不懂,不同的原住民語也不一定互相聽得懂,
以一句原住民語就帶過去,但要教哪個"族"的語言?

反正搞了半天,你說的這一波"鄉土語言的文化復興運動",只有台語得利(但最終也未必得利)
而某些更少人用的客語、原住民的母語,搞不好會教人認錯母語...
而台語的用法,每個縣市也不盡相同。搞不好台語也因此統一,也失去各地台語(母語)的特色,
以後可能台語也沒啥母語了!都是政府標準教材教的台語字...
而台語字主流教材又有排漢的嫌疑,不和國文裡的文言文搭起來教,
才會有人開版問台語倒底有沒有文字?
這樣會讓布袋戲、歌仔戲....傳統藝術愈來愈難傳下去。


90學年起 鄉土語言列國小必選課
http://www.public.com.tw/news/teacher/t890108_3.htm

【江昭青/台北報導】

教 育 部 長 楊 朝 祥 七 日 宣 布 , 九 十 學 年 度 起 , 國 小 一 到 六 年 級 學 生 每 週 有 一 到 二 節 「 必 選 」 鄉 土 語 言 , 意 即 未 來 小 學 生 不 分 籍 貫 , 每 週 都 需 花 一 到 兩 小 時 時 間 , 在 閩 南 語 、 客 家 語 、 原 住 民 語 等 三 種 語 言 中 擇 一 學 習 。 國 中 一 到 三 年 級 學 生 則 將 以 「 選 修 」 方 式 學 習 鄉 土 語 言 。 行 政 院 核 定 即 可 實 施 。   由 於 九 十 學 年 度 起 國 小 五 、 六 年 級 「 必 修 」 英 語 , 加 原 本 必 修 的 國 語 課 , 使 得 未 來 國 小 五 、 六 年 級 小 朋 友 需 同 時 學 習 國 、 英 語 及 鄉 土 語 言 等 三 種 語 文 課 程 。 :中國時報 89/01/08


http://www.pcps.tpc.edu.tw/principal/%B6m%A4g%BBy%A8%A5%BD%D2%B5{%B3W%B9%BA%BBP%B9%EA%ACI.htm
鄉土語語課程規劃與實施   姚 素 蓮
前 言
  鄉土語言課程,逐漸受到重視,並已列入國小階段必選的課程,實施二年以來,存有諸多爭議與問題急待解決,其面臨的特殊性與複雜性,高於其它課程。因此,從課程實施的角度,我們必須探討,學校鄉土語言課程的規劃與實施策略恰當否?教學實施情形如何?有何影響因素及困境?一一尋求解答,如此方能將完善的課程計劃落實於教室中的實際教學中,課程目標與教學品質方能達成。



我是只想陳述事實,但老是會扯到政治...以後跟政治有關的我就不回了,免得帳號被封...
flycode wrote:
有啊~教育部就是了呀...(恕刪)

是嗎??
不然現在的老阿公幹嘛那麼討厭老蔣.......
不講國語.....就會被罰....還會惹上不必要的麻煩
===>這才叫做不尊重少數的多數暴力
你這樣說法太不公平了......也很偏頗
我覺得今天沒人拿刀拿槍抵著你的頭說你一定要學
或是沒講台語就會被罰...............之類的事情
而且學不學的決定權還是你阿........你可以選擇輕鬆一點的方式不要學
我就不相信閩南人到客家人的縣市或是原住民部落的學校......學校也要你跟著他們學母語
為什麼所有現在國小教育就一定要學現任總統用的母語?
你確定台灣所有客家人跟原住民的縣市鄉鎮的國小全部依定要學現任總統用的母語?

這就是不尊重少數的多數暴力請問閩南人有用強硬的方式或是
強逼的方式要你來學台語嗎??
你這句話很抹煞很多閩南人................

http://www.haga.ks.edu.tw/===>這是高雄縣美濃廣興國小的網頁

很像沒有你說的那樣所有現在國小教育就一定要學現任總統用的母語.....是有台語的網頁
但是也是有客家話跟原住民母語教學的網頁阿.......你所有PO的網址跟文章也說了意 即 未 來 小 學 生 不 分 籍 貫 , 每 週 都 需 花 一 到 兩 小 時 時 間 , 在 閩 南 語 、 客 家 語 、 原 住 民 語 等 三 種 語 言 中 擇 一 學 習 。上面說不分籍貫在閩 南 語 、 客 家 語 、 原 住 民 語 等 三 種 語 言 中 擇 一 學 習
既然都已經寫擇一學習哪來一定要學總統的母語.....你會不會太斷章取義了吧
光是這樣就說一定學總統用的母語
太扯了點








唉,強制上課
只是多痛恨一種語言罷了...
SonyEricsson T630/K800i iAUDIO U3 HP iPAQ 4700 Dahon MU SL ^_^
flycode wrote:
這點你就錯了!鄉土語言是國小必選課程(恕刪)

挑語病改不了事實,選擇權在社區家長,不是教育當局。

flycode wrote:
大家心理有數,大多家長會通過讓學校使用哪種語言?會讓小孩學其中的哪一種鄉土語言?
只不過找個理由/藉口,以政治力把國家資源運用在支持普通多數或"次多數"的人身上,以更強化特定族群。

客家鄉鎮還是用客語,大城市教育資源多,很多學校是多語並進。尊重地域性有何不對?
閩南族群分布較廣,但並不集中;傳統客家分布較窄,但是呈現小而精的現況
閩南族群雖是優勢,但其實只有表面上,這點從兩個方面可以證明:
1.經由評鑑,推行閩南語的成果遠比推行客語的學校普遍來的差。
2.經由調查,30歲以下,閩南語詞彙的流失比客語來的嚴重。


若真要公平,是不是每個學校都要教三種以上的鄉土語言?
大城市教育資源夠,或許可以辦到;小城市、小鄉鎮呢?
教導母語全是政府的責任嗎?
以有限的公共資源來做事,當然照多數族群的意願走
那多數中的少數呢?
真正有心的話,坊間有不少教材(網路也不少),在家就可以教
放假的時候,帶小孩回鄉下老家,讓他多多接觸老一輩
相信學的一定比在學校多。

flycode wrote:
而客家話、原住民語比台語麻煩,各有很多種,
我記得有些客語互相聽不懂,不同的原住民語也不一定互相聽得懂,
以一句原住民語就帶過去,但要教哪個"族"的語言?恕刪)

難道要我把已知現存20多種(官方12種)全部表列?
學校所在地是哪個原住民民族就用哪種族語
出外的原民子弟就由專案巡迴教導
例如同一個學校有排灣、阿美、魯凱三種原民子弟
就要請會這三種語言的專案教師
1個不夠,再請1個,依此類推


flycode wrote:
反正搞了半天,你說的這一波"鄉土語言的文化復興運動",只有台語得利(但最終也未必得利)
而某些更少人用的客語、原住民的母語,搞不好會教人認錯母語...
而台語的用法,每個縣市也不盡相同。搞不好台語也因此統一,也失去各地台語(母語)的特色,
以後可能台語也沒啥母語了!都是政府標準教材教的台語字...
而台語字主流教材又有排漢的嫌疑,不和國文裡的文言文搭起來教,
才會有人開版問台語倒底有沒有文字?
這樣會讓布袋戲、歌仔戲....傳統藝術愈來愈難傳下去。.(恕刪)

1.搞半天你還活在教科書部編本的時代。

2.煩請移駕我所推薦的客委會客語學習網站
看看有多少不同腔調版本的教材。原住民族語言網站亦同。

3.從以前,台語文出版生態,就是紛擾不休。不論拼音系統或是漢字系統,民間早就存在多種版本
官方最近統一的版本僅對教科書有約束力,在其他出版方面根本就沒有.......
喜歡用通用的照出通用版,喜歡教羅的照出教羅版,請問哪套台語主流教材有排漢嫌疑?

4.所有經過認證的鄉土語言教師必須熟稔任教當地的腔調,
否則只有捲舖蓋走路, 這是指專案支援人員。
現職教師要任教鄉土語言也要經過重重認證,而且多為當地人,
既是當地人,腔調的差異性, 在教學上,要調整就不是件難事。
pk19811228 wrote:
請問閩南人有用強硬的方式或是
強逼的方式要你來學台語嗎??
你這句話很抹煞很多閩南人................

你所有PO的網址跟文章也說了意 即 未 來 小 學 生 不 分 籍 貫 , 每 週 都 需 花 一 到 兩 小 時 時 間 , 在 閩 南 語 、 客 家 語 、 原 住 民 語 等 三 種 語 言 中 擇 一 學 習 。上面說不分籍貫在閩 南 語 、 客 家 語 、 原 住 民 語 等 三 種 語 言 中 擇 一 學 習

不好意思,如果母語是國語,對於就只想學國語的人,又強迫要3選1,你認為他們家長會選哪個來學?
當然9.9成都是選閩南語嘛!

如果是蒙古人、外藉配偶的母語,因為他們的母語不在這三個選項之一,小學生家長也會被逼著選閩南語。
大城市的小學,若學校的學區是講台語,被強迫要三選一,
但有某個家庭母語是國語,家長想要選原住民語,教育部有辦法為某一個位家長的選項去教原住民語嗎?

所以,真的有某些講台語的人,以政治力強逼的方式要小學生學台語。
(我前面也說過,若是選修則沒差,但現在小學對鄉土語言是必選的!而且只能3選1)

你老阿公那麼討厭老蔣.......不講國語.....就會被罰....還會惹上不必要的麻煩
那是個別學校個別老師對推行"國語"的個別行為,並不是老蔣或當時的教育部規定要罰錢的吧?
就和體罰一樣,某些老師會體罰,但某些老師不會啊!

但現在教育部規定小學要不分籍貫,強制在閩南語 、客家語、原住民語 3選1,
如果小朋友家長都不想選,只想用國語就好,學生不去上鄉土語言課,是不是也會有麻煩呢?
就會像 osii 所說的,唉,強制上課,只是多痛恨一種語言罷了...!

你老阿公痛恨老蔣,難道現在某些學台語的小學生長大後就不會痛恨講台語嗎?
flycode wrote:這點你就錯了!鄉土語言是國小必選課程,以後連國中搞不好都會成必修課程,
而鄉土語言並不是母語! 若是選修當然沒爭議,但在國小是必選課程,就是某些官的意識型態在做崇..


一直意識型態來扣人帽子
至少有民間一群人努力的做這些工作
什麼叫做某些官?
什麼都要扯到政治和意識型態
先去看看你厭惡的那些母語推動者的付出
再來扣帽子
扣帽子之前,先自己想想除了扣帽子
你做了哪些

實在搞不懂你的訴求
若是增加鄉土語言課程
會變成學童的壓力
那其他語言也一併不要去開課
因為一樣會有壓力
重點應該是要去討論上課方法和教學目標的設定吧
不要只是一直評論好或壞

另外針對你說鄉土語言的運動,得益的是台語(你指的閩南語)
請你實際詳細的去做一些瞭解
現在的客語教材或者認證方法
甚至原住民語的教材和認證
是不是都一起努力去爭取的
並沒有誰得益
我以實際參與的經驗來跟你否認

鄉土語言課程的確有專業師資
但是有太多學校為了省錢和程序
並沒有很落實
你一直在否定鄉土語言課程
只是你沒有詳細去瞭解
學童的壓力並非來自鄉土語言課程

要照你這樣的討論方式
乾脆你開一個論台灣教育的主題,大家在繼續詳談好了
flycode wrote:
不好意思,如果母語是國語,對於就只想學國語的人,又強迫要3選1,你認為他們家長會選哪個來學?
當然9.9成都是選閩南語嘛!

說強迫會不會太過分?,國小階段的鄉土課程在教學方式上,比較像唱遊課
跟學習國語、英語,考試考不好有壓力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flycode wrote:如果是蒙古人、外藉配偶的母語,因為他們的母語不在這三個選項之一,小學生家長也會被逼著選閩南語。
大城市的小學,若學校的學區是講台語,被強迫要三選一,
但有某個家庭母語是國語,家長想要選原住民語,教育部有辦法為某一個位家長的選項去教原住民語嗎?..(恕刪)

原住民族語教學有專案巡迴教師團
我前文已經說過,就算只有一個學生
學校也要盡量安排上課。
舉蒙古或其他外籍配偶的例子,會不會太偏狹?
這些子弟生活在台灣,若在客家鄉鎮,學客語有何不對?
若在閩南鄉鎮,學閩南語有何不對?
又沒強迫一定要學多好?
請記得,在國小階段,鄉土語言課幾乎是以"唱遊課"來教學。
swinhoewang wrote:
說強迫會不會太過分?,國小階段的鄉土課程在教學方式上,比較像唱遊課
跟學習國語、英語,考試考不好有壓力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這些子弟生活在台灣,若在客家鄉鎮,學客語有何不對?

小學鄉土課程是必選的,我可沒挑你語病,是你自己研究了這麼多,卻又搞錯了!

學國語/中文為的是溝通方便,學英文是為了與國外接軌,這是工具,才會被列入基礎教育,

不管鄉土課程是不是用唱遊課,或什麼方式教學,
教育部強制3選1就是強制3選1,也改變不了強制在這三種語言裡選一種的事實。

蒙古人、外籍配偶他們只要學國語就可以和生活在台灣和客家鄉鎮的人溝通了!
蒙古人、外籍配偶...在鄉土課程裡母語沒得選,
都已經有國語要他們學了,但他們的小孩又必須要花時間學一種別人的母語,
不尊重極少數的族群就是多數暴力!

同樣的,若選修就不會有人有意見,算是尊重每個族群,可讓各族群的語言自然發展,
但教育部規定鄉土課程在小學是必修,在教學資源上絕對會互相排擠!
flycode wrote:
小學鄉土課程是必選的...(恕刪)


要尊重所有族群是嗎?
那是不是所有的語言課程都要變成選修
包括你說用來溝通的國語

過去您說的國語是強迫學習的
現在是不是應該先把
所族群語言的位置改變成一致


國外的教育
針對語文只有一小部分
因為他們知道那是各工具而已
用最少時間可以獲得的工具
可以更快的吸取消化創造更多的知識
在台灣或者慣用漢字的國家
卻是需要花了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
去學習這個工具

語言的問題文字的問題
硬生生的切斷台灣太多進步時間了

可以接受學習英文日文甚至花錢補習去跟世界接軌
或許我們可以思考~一套更好用的文字
可以幫助我們更快與世界接軌
全球化也是需要強壯的在地化
追求與世界其他人的語言溝通
是不是可以也關心自己國家的其他族群溝通問題呢
好吧,少打一個字,算我搞錯,可以吧。

有沒有想過改"選修"的嚴重後果?
假設一個大城市的大學校
裡面四大族群比例符合現況
原住民: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
比例為1:4:3:2
經過調查,大都願意學習母語
好的,學校各請了三種鄉土語言教師
此時當然要分班上課
於是,王老師的班級拆成了四部份
請問:
1.小朋友會不會分成四派?
2.會不會產生"非我族類"的敵我意識?
3.沒有去學鄉土語言的那群,會不會更被孤立?
4.這樣的教學資源需求是增加了,還是減少?
大學校用錢跟吸塵器一樣,你在大學校這樣搞,
很多真正需要鄉土語言教學資源的小學校
經費會被排擠的更厲害!!

很多鄉土語言推行者最大的目的就是族群融合
台灣文化一個的特色就是"雙聲道"
國語(普通話)可以溝通各族群,沒錯,他有存在的必要
鄉土語言可以連繫各族群感情,他更有存在的必要
今天我在客家鄉親前,用彆腳的客語交談
沒有人會排斥我,反而更顯得親切
尊重不同族群就是這麼簡單。

因為某種因素排斥鄉土語言教學
反而會收到更負面的效果
你希望這樣嗎?
之前我也提到氣度與視界的觀點
再想想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