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季節又到了...社會新鮮人面試常犯的毛病...奉勸各位面試的社會新鮮人

同意+1
看熱鬧+1
覺得這篇是炫耀文+1
那我給大家一個更好的建議

好好讀書,跟個好老師
同實驗室裡的學長姐都有出息,出了社會學長姐拉一把,安排個機會
面試....只是個形式

不好好讀書,保證你一天四場,面試一個半月才能找到工作^^"
idlechen wrote:
這是當年面試I...(恕刪)


小弟倒是蠻肯定您願意發文提供幾點面試建議給新鮮人作參考!

能聽得進耳的,
肯定比聽不進耳的少,
而做得到的,
肯定也比做不到的少,
所以囉!

為什麼這世上總是80%的財富或權力集中在20%的人的手上的原因!

您也毋需浪費過多時間精力在為某些不同意見的人做回答,反正職場競爭有著最嚴酷的淘汰,每個人都得為自己的人生成敗負責!

「有什麼比瞎眼更糟糕的?」海倫凱勒說:「能看見卻看不見異象!」

idlechen wrote:
前言話說小弟當新鮮人...(恕刪)

這幾年人力銀行跟所謂的"求職專家",甚至某些知名企業的人資,
灌輸了人資/面試官很多很扭曲的用人觀念還有價值

新鮮人確實要注意這些, 這些也的確是禮貌

但是

相對應的
面試官本身的禮貌也真的很差勁, 也很讓人搖頭
強調面試者要注意禮貌
但是面試官羞辱面試者的例子比比皆是
美其言是"考驗EQ", 說穿了就是惡整
不然就是職缺開了個連老鳥都自嘆不如的規格
又或者是硬要把面試者把自己包裝的像是聖人一樣

樓主自詡面試經驗豐富
但是
當來的人每個人都恪遵這些條件的時候
而且彼此之間都有接近的學歷
樓主要怎麼挑選這些人??
看樓主的喜好嗎??

別把這些人力銀行灌輸的價值捧的跟聖旨一樣
要什麼人, 就找怎樣的人來
別搞這些有的沒的

附帶
我對於人力銀行的價值一向很感冒(雖然我還是摸摸鼻子用了他們的
服務)
幾年前某個人力銀行在電視上搞了個求職面試節目
要求職者上節目耍猴戲去向面試官表現"我很適合"
雖然是照劇本演出, 但是就是不喜歡這個做法
另外有一次在某縣市辦公大樓的天井辦了個科技業徵才活動
那時候是盛夏, 主辦單位搞了個"穿無塵衣作運動"的Event
盛夏時候, 大太陽底下, 要求職者穿無塵衣跳繩........還要讀秒......
這是在考驗求職者的EQ嗎??

我除了嘆息還是嘆息
new1965 wrote:
idlechen w...(恕刪)


每次講到這種話題的時候, 都會有像是樓上這朋友作這種"20-80理論"的結論

80%的財富集中在20%的人

但是

20%的人作著80%的缺德事

而且

還自以為是正義的化身

老外的面試技巧, 通常包含著許多的統計與分析背景
可是為什麼來了台灣
就會有人不求甚解, 取一些雞毛來當令箭??

抗壓性常常是小小上班族, 在過度的工作壓力下,
催眠自己支持下去的方法

看來樓上這位朋友催眠的不錯
燕麥餅 wrote:
不好好讀書,保證你一天四場,面試一個半月才能找到工作^^"
...(恕刪)


其實

也許當時景氣真的好吧

我第一個面試就已經有人要給我offer了

也有公司光看我的履歷連面試都沒有就要錄取我

只是身為社會新鮮人

所以想多去各公司看看

就如很多人說的

剛畢業的學生他哪知道他要什麼

我當時也這麼認為

所以小弟當時就一邊面試一邊看看

最後才選某一家公司上班

而事實證明

多看看多比較還是好的

參考參考
PFG1107 wrote:
這幾年人力銀行跟所謂...(恕刪)


既然你說的這麼慷慨激昂

你要不要說說

應該怎麼面試才比較好?

讓M01上面的主管們參考參考

你既可抒發己見

也可以造福即將步入職場的新鮮人

豈不是功德一件

我這樣說沒說錯吧?
PFG1107 wrote:
20%的人作著80%的缺德事.(恕 刪)


只想就教於您這位朋友,
這句話出處於何?
有何根據?
有何統計基礎?

而小弟所言可是均有理論出處與實際統計出處!
建議您若要延伸衍義,還請多加考據,以免誤導!

再說,
發文的作者,
出發點是善意,
也無誤導之處,
我發回應鼓勵應無礙到您的尊目吧!

而您其他的賜教,就謝謝了!



「有什麼比瞎眼更糟糕的?」海倫凱勒說:「能看見卻看不見異象!」
打雜的只是一種說法吧...應該是說"助理"

重點是, 可以有機會在主管身邊學到很多東西, 有時是自己摸索不來的耶

你還以為打雜是指訂訂便當, 跑跑腿而已嗎?

別傻了, 若能跟主管相處得好, 加薪升官也比較快... 總比一個人埋頭苦幹都不知道你的辛苦來得好.

還有就是....你不趁機從主管身上挖一些東西走會不會太傻了點?

sapdavid wrote:
PFG1107 wr...(恕刪)


面試的原則, 不外乎誠信與尊重
目前普遍的面試經驗, 已經被過度堆砌的技巧給模糊了

求職者過度包裝自己

面試官為了識破這些包裝, 就增加很多工具是識破這些包裝

求職者常常覺得"這不是我要的工作

面試官常常覺得"怎麼找來的是這樣的人"

事實上, 或許真正有料的人, 就是那些沒有過度包裝的求職者

不覺得太累了嗎

從過去到現在, 我就是就工作需要的專業與對於工作的理解

誠實以對, 順便幫面試官上課, 如此而已

我個人從事的"整合行銷", 常常需要結合跨業種的經驗,

但是在台灣, 跨業種意味的就是"不穩定的個性"

我就是抱著扭轉面試官這種"不穩定"的評價, 在準備每一次的面試

回歸原本的單純, 需要什麼人, 就怎麼談工作,

就是最好的面試方式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