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全台為DEHP, 食品罰則太過於寬鬆,廠商無警惕!

mega wrote:
那你快點提供廠商有驗...(恕刪)


喔, 那我請問, 甚麼是不該加入的東西?有哪些?


還有你的標題, "原來食品廠對自己進的原料不檢驗的,電子業進料前還都要檢驗,何況是要吃的", 那比如說最簡單的, 品評, 與外觀檢驗算不算?其他的另外再說
gkgk543 wrote:
小弟目前在醫療器材業,
以小弟的觀點來看
(1)塑化劑的用途是用於塑膠製造的過程中,所以官方有要求廠商要針對"包裝材"做塑化劑不得溶出的要求---合理吧!
...(恕刪)

要是我是像統一大廠的老闆....成品我會驗塑化劑.......
因為我的食品就是裝在塑膠瓶......成品絕對定時會抽驗..因為每家的殺菌製程及溫度高低也許不一樣,這都會影響到塑化劑的溶出,畢竟塑化劑本來就是規範之一.....雖不是每批驗,但會長期監測....根本花不了多少錢.....如果有這種sense..就能自行找到問題點,不至於殘害民眾好幾十年

當然如果是玻璃罐...我就是驗成品的重金屬...政府有規範的...如鉛含量等等....

如果我的成品標榜有機...那我就會抽檢驗成品..有機所有要求的相關規範....而不只是源頭把關而已...像之前中興米等大廠標榜有機米卻被驗出含農藥...那不是很扯嗎??? 成品都沒驗嗎?




跟只是要求不要加那些有毒原料下去,那個難?
食品業真的不要把不加有毒原料說成有多難?


本來就不難 只是這些供應練當中有很多是不明確的東西
你不一定知道你的原料有加了什麼東西

就跟一顆電阻裡面到底只裡面加了什麼成份你跟本不知道 因為你只能測它的電組特性...至於裡面到底用了多少種材料 廠商沒跟你講 你也不知道

正如你說的 廠商說得話不可信

最好每一家都會買一大堆的檢驗儀器去細細量測每一個零件或是原料

電子產品中不知道不檢驗的東西更多

你會知道一顆電容有多少成份??

你會知道一顆震盪器裡面有多少成份??

你會知道一顆relay裡面有多少成份??

你會知道一顆IC裡面有多少成份??最好你有儀器去測每一顆IC的成份

你會知道PCB裡面有多少成份是有毒的??

你要不要去質疑台積電的每一道製程有沒有毒

我不是要為食品廠商說話...而是現實的社會就是這樣的遊戲規則

還有不要太神話電子業
mega wrote:
你的立論一開始就錯了...(恕刪)


如果你稍微懂得檢驗的原理
就算驗了,你認為驗得出來?

我說得很清楚
因為檢驗上的限制
只能規定要驗什麼,就用什麼方法什麼儀器驗什麼
食品法規規定要驗A類,廠商就驗A類
黑心商人偷偷加了B類
食品廠就算乖乖驗了一百萬次,還是只能驗出A類合格,無法驗出B類
你可以說食品廠商要每批驗,要每瓶驗
就算每滴都驗,還是只能驗出A類合格,不會去發現被人偷加了B類

你可以抱怨食品廠商黑心不檢驗
但這跟此次事件是兩回事
因為即使食品廠商不黑心,這件事情還是不會因為廠商不黑心就被爆出來

只能說,這次在檢驗上來說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巧合
如果你有看過IR, 或HPLC, 或GC甚至GC/MS, GC/MS/MS的圖譜
檢驗員通常只會注意驗出來的波型跟標準有沒有一樣
多了一根,只要不是大到顯眼(濃度很高)
通常只會被當作雜訊
這次或許就是大到顯眼,檢驗員又有心,才會剛好被揪出來
你認為食品大廠的品管都有那麼高深的功力去看圖譜?

要先說別人的立論錯了
先看看你自己的知識和邏輯對不對

--------------------------

再補充一點
你說食品廠去揪出這點這難不難?
告訴你,真的很難
你以為檢測是google一下0.5秒就會完成的事情嗎?
檢驗技師的培養要花掉多少年
才能得到可被認可的檢驗結果?
才能培養出足夠的敏銳度?
你自己看看那位技正幾歲了

至於你說的公務員
唉.....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說
這位檢驗員真的很用心,要拍拍手
但你認為在私人企業
公司會給你這麼充裕、足夠的時間,去追查你認為有一點點可疑的事情?
只有在公務機關,才不會去算你的工時,算你的工時成本
然後你可以有很充裕的時間,或是撥一點點喝茶看報紙的時間
去追查一些你覺得有問題的事情

canceryct wrote:
喔, 那我請問, 甚麼是不該加入的東西?有哪些?


還有你的標題, "原來食品廠對自己進的原料都不檢驗的,電子業進料前還都要檢驗,何況是要吃的, 那比如說最簡單的, 品評, 與外觀檢驗算不算?其他的另外再說"
...(恕刪)


那是廠商說要申請國賠,我覺得很怪,自己進的原料不檢查,還要申請國賠
那我電子業不就也可有樣學樣。把成本省下來,您如果認為申請國賠是對的,那您就說明您的理由,
讓我有其他的關點可以切入來思考


否則我還是認為廠商說要申請國賠是完全沒道理的。
mega wrote:
原來您只是寫好玩的,那就好,不然我馬上要改標題,我可不想當黑心人。
不要嚇我。

從塑化劑後食品廠商自行送檢可看到金車的態度問題抓1種到才驗1種


從你的回答, 我可以知道一件事了, 你根本完全不懂......所以才會質疑你標的那段紅字

原料進貨要不要驗acramide, 氰化鉀, 戴奧辛, Rodenticide, Organophosphate, Opioid, amphetamine.........

你們電子業也應該把這些列入檢驗項目才對阿

你想要的話我可以繼續列給你~~~我想以你的標準這些都該驗
你大概也不知道為什麼這次驗西藥, 會有塑化劑的波峰出現吧

如果這個你真的不知道的話, 你跟我說, 那我就不繼續談下去了

imcrazy wrote:
要是我是像統一大廠的老闆....成品我會驗塑化劑.......
因為我的食品就是裝在塑膠瓶......成品絕對定時會抽驗..因為每家的殺菌製程及溫度高低也許不一樣,這都會影響到塑化劑的溶出,畢竟塑化劑本來就是規範之一.....雖不是每批驗,但會長期監測....根本花不了多少錢.....如果有這種sense..就能自行找到問題點,不至於殘害民眾好幾十年

當然如果是玻璃罐...我就是驗成品的重金屬...政府有規範的...如鉛含量等等....

如果我的成品標榜有機...那我就會抽檢驗成品..有機所有要求的相關規範....而不只是源頭把關而已...像之前中興米等大廠標榜有機米卻被驗出含農藥...那不是很扯嗎??? 成品都沒驗嗎?

事實上是不管是用利樂包、保特瓶或玻璃瓶當容器,
也不用管殺菌製程及溫度高低,
因為殺菌製程跟填充製程是分開作業的,
幾乎沒有產品是在高溫狀態填充到容器的...
如果要驗也是針對空包裝去檢驗...
面對壞事的態度,決定了你心情的高度; 做人的態度,決定了你名聲的高度; 做事的態度,決定了你成就的高度。

scott9282001 wrote:
跟只是要求不要加那些有毒原料下去,那個難?
食品業真的不要把不加有毒原料說成有多難?

本來就不難 只是這些供應練當中有很多是不明確的東西
你不一定知道你的原料有加了什麼東西

就跟一顆電阻裡面到底只裡面加了什麼成份你跟本不知道 因為你只能測它的電組特性...至於裡面到底用了多少種材料 廠商沒跟你講 你也不知道

正如你說的 廠商說得話不可信

最好每一家都會買一大堆的檢驗儀器去細細量測每一個零件或是原料

電子產品中不知道不檢驗的東西更多

你會知道一顆電容有多少成份??

你會知道一顆震盪器裡面有多少成份??

你會知道一顆relay裡面有多少成份??

你會知道一顆IC裡面有多少成份??最好你有儀器去測每一顆IC的成份

你會知道PCB裡面有多少成份是有毒的??

你要不要去質疑台積電的每一道製程有沒有毒

我不是要為食品廠商說話...而是現實的社會就是這樣的遊戲規則 ...(恕刪)

但電子產業的確是有規範的喔...

沒人在管你個別零件是否有毒物質......只要你成品過關符合規範即可...

所以一般系統廠都要求個別零件供應商提供保證書檢驗報告畫押....

但成品出來時整機送檢....是否符合美國和歐盟的各項規範......如果出問題就會馬上追出個別零件問題或是製程問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