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pwu001 wrote:
就像前面有一位網友說...(恕刪)
小弟也說過
韓國確實從金融風暴中起來
有一些產業也變成國際知名
這是我們直得學習的地方
不能去逃避
至於很多網友提到
韓國(或對岸)政治穩定
出很多政治家政府專心拼經濟
沒有政治惡鬥問題
人民生活愉快
沒有貧富差距
沒有物價上漲
薪水高到嚇人
失業率低得緊
我想這是有待討論的
其實很多我們有的問題
我們對手也有搞不好更嚴重
類似物價上漲薪水不變
只是如果有了預設立場
我們就不會相信對岸或是韓國薪水漲得比物價漲的還低
我一直以為要找出真正我們該改進的地方
很多時候,類似鎖國 兩岸政策,XX無能
很多都是媒體喊的,真正要思考的事我們問題在哪裡
才有改進的空間
不是每樣問題都是 XX無能,像是打毒品一樣 反而會讓我們放棄去尋找進步的真正原因
好像有個幻想 只要 "XX有能" 只要兩岸合諧 問題就都解決了
可就我看來,很多問題不在這邊
除此之外,稅金也是30%起跳,若有個house那每年的房屋稅也是數千美金!有人分析在NY要家庭年總收入11萬美金才稍有點生活品質,那在台灣這個收入應不是一般上班族可以達到的!在美碩士畢業年薪70K的還不是過的苦哈哈的!
我有位同學的老婆是韓國華僑,所以每年都會去韓國看岳父岳母,基本上,他說韓國人大都是丈夫在賺錢,老婆婚後大都是待在家,所以一份薪水表面上看起來多,但常常不怎麼夠用!在台灣若不是雙薪家庭,我想也是過的很辛苦!
至於台灣的大學薪水不漲,我覺得現在的大學生的素質有以前好嗎?若沒有以前好怎麼有可能拿到比較好的薪水?就以理工科來說,二十年前我考大學時就只有那幾家,公立高中畢業的還不一定能考上大學,連文化都不一定能上,要重考才有機會!連成功高中畢業的也不一定能考上大學!研究所畢業算少數民族,要錄取你以後一定會空個位置給你,否則你也待不住!所以學生的程度還有些水準!那現在呢?我一些當主管的同學常常向我抱怨新進工程師素質太差,有些連工數微積分都不懂,專業科目更不行,只敢要國立畢業的!台清交畢業的薪水倒還可以!我認識一個今年T大研究所畢業去外商"一步一進"的機器製造商(不是日商),月薪水就有60K!一般這三所研究所畢的起薪最差也有45K,兩三年後月入百萬是正常!薪水與能力成正比!
我覺得景氣不佳不能怪罪某政黨某人,鴻海的郭董不是說企業不管刮風下雨還是要能賺錢,不管任何情形都能以每年30%成長,他怎不去怪政府?某黨某人並不沒付你薪水,而是付你薪水的老板,是不是貪圖賺easy money,以為外移大陸成本降低就一切搞定,而不想去賺更有附加價價的產品,而這些更需要高素質的人力,若還是想只靠cost down就能解決問題的話,換誰上台都不一定能改變!
此外,大陸崛起造成產業空洞化的危機韓國也有,只是韓國以大商社為主,從出生到死亡大商社一手包辦,中小企業不是主流!所以大商社在投資研發的魄力當然比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台灣來說大,所以產業升級較快!韓國早就興起學中文熱,我前年去韓出差時就感受到,當別人知道你會講國語,就有人找你猛練習,韓國也想多用大陸的廉價勞工與廣大市場,一般中低階層的工作的消失是遲早的事!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rogerkuo2001.tw wrote:
我覺得景氣不佳不能怪罪某政黨某人,鴻海的郭董不是說企業不管刮風下雨還是要能賺錢,不管任何情形都能以每年30%成長,他怎不去怪政府?某黨某人並不沒付你薪水,而是付你薪水的老板,是不是貪圖賺easy money,以為外移大陸成本降低就一切搞定,而不想去賺更有附加價價的產品,而這些更需要高素質的人力,若還是想只靠cost down就能解決問題的話,換誰上台都不一定能改變!
不好意思喔,Roger大。
小弟對這兩個地方有意見。
這八年的結果小弟覺得是:全球大環境+空轉+故步自封。
台灣就是比別人多了後者兩個因素。
南韓好幾年前就走出金融風暴。
台灣身為金融風暴受害最輕微的國家之一。
但一直到今年為止。恢復沒!?
然後關於鴻海。
我覺得這些年來很多人喜歡拿他當作『哪有不景氣』、『哪有大環境不好』、『哪有政策有問題』的擋箭牌。
孤狗大神會給你鴻海強盛的主因。
請打『富士康』下去搜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