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我們台灣年輕的大學畢業生,也還蠻多資質優異且配合度佳的。
可是,我還是會非常非常謹慎處理任用七年世代。
有些特質常常在七年世代之中,明顯出現,
對於企業運作的負面效應,讓人不得不小心預防,不敢隨便任用。
→ 對於工作產出的標準,討價還價。
→ 用「拋問題」來回答交辦的問題。
→ 不願花時間去了解「傳統」(如:歷史、特定議題代表性的人 或 理論、工作Know how的傳承)
寧願輕率地去不屑「傳統」,可是卻拿不出扎實的論點或見解。
讓工作環境的前輩覺得:只是「不甘丟臉 轉 變臉」的脾氣。
→ 正面處理問題的努力~少;
躲在第一線後面咭咭喳喳扯閒話數落人的心思~反而多。
針對台灣的年輕大學畢業生,只要在赴任工作之前、還有工作進行之中,
好好跟年輕人溝通,建立共識。
台灣的年輕大學畢業生,還是有一些案例,會有很好的表現,讓我共事起來很舒服的。
就算他們想過一陣子換跑道,有良好的先前互動,大致都會祝福他們的!!
可是,也是常常碰到上面提到的一些讓人很洩氣的工作態度。
就不想花精神去教誨他們,也曾嘗試這樣的熱心,但都被當老古板 ......
最後就直接給最低等的考核,算是對這部分的年輕人,傳達明確的訊息。
e36coupe wrote:
很遺憾,「似乎」沒看...(恕刪)
其實...有些學生習慣以問題來回答問題...
乍看之下,好像抓到語病、或是漏洞..
但事實上,對於很多前輩的人生經驗,卻也沒有仔細去考慮...
最後變成的一昧的反駁...或是要前輩們證明些什麼...
質疑是一件好事...但是僅是質疑,而沒自己想過要回答問題...其實這就是問題所在...
能不能成長...關鍵在於:提出問題,然後解決問題...
而不是一直在說國外又沒比較好...
沒見過國外是否好不好的人...
說這句話一點說服力也沒有...(當然,這句話也不是指國外一定好...看不懂這句話...那該加油了...)
不知道寫這...最後是不是浪費時間...(樓主您辛苦了...)
---------------------------------------------------------------------------------------------------------
小弟還是不習慣直接給答案....
有幾個方向可以去思考一下...
1.台灣市場漸漸納入全球化之後,中國、亞洲市場所扮演的角色...在這些角色扮演中...台灣可以扮演的角色是什麼?(中國市場的缺點、優點,台灣要如何從中因中國的缺點,而取得優勢....)(其實這已經是官方的問題了....唉...)
2.而為了能夠扮演這些角色...需要取得的能力是什麼?語言?制度?....
3.先脫離亞洲的市場...其他在大陸旁邊的島國....(日本、英國、愛爾蘭...)是如何賺錢?
----------------------------------------------------------------------------------------------------------
這些問題太大?不是學生該思考的問題?
那...先把書念好...把語言學好....其他的都不用說....
好的大學的大學生...繼續好好唸書...
較後面的學校的學生....更要好好唸書....不要只是在想30歲前賺一百萬.....
沒實力...一切都是廢話
-----------------------------------------------------------------------------------------------------------
(小弟不是念商科的...這些不成熟的言論,對專業者來說,見笑了...)
新世代的大學生看法:
台灣的地理定位其實算是很特殊,只是我覺的電子媒體老是喜歡把對岸學生當作是整個世界的標準來看,這樣容易被框住,視野容易侷限住
出國留學也好,在國內念大學也好,只是環境國情不同,當然價價值觀還有想法上有一定落差,最重要還是像上面不少大大提到的自己得先找到目標規劃,念甚麼學校不重要,重要是有沒有好好利用這四年才是重點
現在資訊太過發達,很多媒體都喜歡斷章取義,找斷頭文章來誤導,
台灣學生腦袋靈活,但是還是缺少一點過濾的能力,如果能夠再仔細一點
我覺得會更好,台灣這種技術密集的國家,走向精緻化是無可厚非的
台灣定位還有如何經營,不是這些學子來定見了,領導人的是也跟布局也是重點之一,前一陣子我看完了嚴長壽先生所寫的書"我所看見的未來"
內容再說出台灣如何當作一個品牌來經營,如何善用台灣地理優勢
如果這些學子們有時間,我很建議可以去翻翻這本書,不管是台灣經營也好,拿來套在個人規劃上也很受用,
大學生還有的優勢是我們沒有的,就是"時間"
有時間的話,建議可以去體驗一下"海外打工"的機會,會讓你有更多體驗
以前我有參加過,真的獲益良多,
七年級世代的學生,其實也是有他們的優點,就是勇敢的表達自己想法還有無限的創造力,可是有個地方我個人認為在表達上需要再委婉一點
太過直接(職場上說白一點就是比較"衝"啦),這樣反而不好
我自己是屬於六年級後段班的人,在對這些新人類溝通上,如果還繼續用
"我以前xx時代如何..."這類語言,反而容易有隔閡出現,不要說七年級反感,我自己聽了也不喜歡,
報告完畢~~小妹個人意見,大家交流指教
當我們不再年輕,失去單純,天真熱情後,最後只剩下冷漠,憤怒,還有猜忌
1. 首先,針對題目,或許,改成台灣這一代的年輕人未來的優勢在哪裡,我認為比較妥當。
在學歷至上的大環境下,或許大家都把焦點放在大學生的能力和競爭力,但,不論是大學生或技職教育的學生,都應該培養出獨立思考能力、創造力、團隊合作精神以及國際觀,並找出自己的競爭優勢才是首要目標。
2. 不要把競爭對手的焦點只放在大陸。
或許在同文同種的背景下,再加上目前全球焦點在大陸,大家比較容易看大陸,但我們要競爭的對手是散佈在全球,而不是只有簡單的大陸。用一個簡單的比例算法,全中國14億的1%和台灣2400萬的1%,似乎大陸這邊的強人很多,但我必須要說,很抱歉,這只是比例問題,不是大陸人人強,也不是台灣人人弱。以我們公司客戶的駐廠人員為例,有一個陸籍駐廠人員,小我四歲,待過匯豐銀行、Intel,接著來到這家美商,他的做事能力、執行力、溝通力、語文能力,連我們副總都豎起大拇指;同樣的,另一個陸籍駐廠人員,只會擺官腔,開會沒建設性,甚至暗示過我們要給一點好處....大家看到他只想吐他口水....
每個國家,每個地區,都有強人和弱者,但,請不要只看大陸,請看全世界。
3. 不是能不能,只是要不要
樓上有人說過去八年的鎖國,我知道有人不同意,好,先以鎖國論好了,鎖國可以影響一個人的求知慾嗎?不行!鎖國會讓人降低國際觀嗎?不會!鎖國會窒礙一個人增加個人競爭優勢嗎?不可能!所有的事情,只是看你要不要....
或許我該說,媒體跟社會風氣害了大家,但是,我們可以不要隨風起舞....我們可以根據一個報導去更深入的研究去判斷孰是孰非....太多的媒體斷章取義....市調沒有統計依據....報導沒有事實根據....我們,可以不要,或是,進一步研究判斷出真相....而這,也是獨立思考的能力訓練方式之一....
4. 學習別人的好處,檢視自己的缺點
在職場上,見過許許多多的人,有種人,別人一說出看法或意見,他立刻批評;有另一種人,卻是看到別人看法的優點,立即吸收....請問,我們要當哪一種人?當後者很難,尤其工作越久,自我意識越強....越難....但,請學習當後者。
台灣人的優點在於,我們經歷了殖民時代,我們處於全球的弱勢,也因為如此,我們更謙虛,讓我們反而不自大,卻更能吸收多元文化....也因為我們跟大陸同文同種,加上上述的優勢,我們在全球化的競爭中比其他國家的人更適合作為中國與其他國家的橋樑....這是我們的優勢....
我常跟我底下陸籍的課長說,日本人的南京大屠殺不能忘(大陸仇日情緒很重),但也請了解並學習日本人為何能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請往他們的優點看....
5. 不要怕挫折、不要怕失敗、更不要怕責難
唸大學時,小弟是拔河隊隊長兼教練,每此比賽時,只要不是單淘汰制,我內心都祈禱我的團隊輸,為什麼?我告訴他們,輸了,我們可以檢討自己的缺失和弱點,贏了,我們會以為自己很厲害,卻變的更容易輕乎。
唸研究所時,我曾被指導教授把研究報告摔在地上;剛出社會在外商工作時,我曾被一百多個作業員罵白癡和笨蛋;剛到現在的公司,我曾被廠商業務說:我看你什麼都不懂....我都忍住,因為這些人是我的動力,成長和進步的動力,也因為這樣....才能有現在的我....即便剛剛快下班時被專案負責人捅一刀,捅到副總那邊,待會還有報告要做,我還是把捅我的人當成我的貴人(雖然我很幹),我要思考我哪裡沒做好,為何會做到被人家捅?
6. 養成閱讀習慣,建立豐富國際觀
開卷,真的有益,不論你看哪一類型的書報,一定要培養閱讀習慣,即便是翻翻演藝版....我會建議,理科人才要有感性想法,文科人才要有理性思考;做一個有內涵的人,你會發現,你很能吸引人;擁有豐富國際觀,你將更能融入世界,如我上面所說,我們要面對的是全球的競爭,如果你不了解一個國家,你要如何和這國家的人溝通?舉個例子,我剛到這公司時,剛好廠商的加拿大會計師事務所來拜訪,天啊!我要說什麼?好在小弟閒閒沒事會看看冰上曲棍球,拿這當開場白,頓時氣氛輕鬆了,聊的也更深入了,而這兩個加拿大會計師,對小弟印象更深刻了....這,有好處嗎?有,哪一天我需要他們幫忙,隨時派上用場了....
培養上述能力,發掘個人魅力,廣交全球好友,秀出你的牛肉
僅以以上有點長的文章,和四句箴言,獻給所有台灣的年輕人....
也希望版上各位大大,如有其他想法,歡迎指教....
一個待會還要做報告的小老弟 敬上
成功是從這次失敗邁向下一次失敗的熱忱~~

,可謂之教學相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