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台灣的大學生未來的優勢在哪裡?

amy_wang wrote:
小妹也想發表一下個人...(恕刪)

認同amy妹的看法!
台灣肉圓 wrote:
小弟6年五班....在大陸工作七年....分享一下小弟的拙見....

肉圓弟,讚哦!
orioccidental wrote:
台灣市場漸漸納入全球化之後,中國、亞洲市場所扮演的角色...在這些角色扮演中...台灣可以扮演的角色是什麼?

或許台灣可以藉由其地理位置及和中國大陸的特殊關係,加上語言、文化相通的優勢,在未來成為華人圈的「思想中心」(娛樂、文化、科技、教育、人文…等),創造台灣與自己的價值!

在台灣的學子們可以接觸到的資訊和到國外接受不同文化洗禮的方便度,比起中國大陸的學生好多了,加上台灣是個相當多元的社會,對於接受新事物和不同意見、看法的態度也比較開放,這也是台灣學生現在擁有的優勢之一!

與國際同步接軌(也不一定是要出國才能辦的到),並將其他國家好的東西溶入所學再加以改善、精緻化乃至於再創新,同時「利用」中國的市場「壯大」這種有形或無形的產業,如果夠水平,甚而有機會可影響、帶動整個世界的潮流(難度有一些啦,但現階段如果能影響中國的市場,也夠了!),或許也是可以思考的方向之一!(事實上,有些前輩們早就在進行了。)


但需要什麼條件呢?除了中文外,懂的另一種國際通用的語言重不重要呢?
主題的後半段一直沒有回文
因為我不知該說什麼...
看完所有回文,有沒有經驗與閱歷差很多
以我而言真的想不到那麼多,也想不出這麼多
感謝前面幾位前輩的回文,真的長見識了,受教了!(前面幾篇文章很想加分,可惜權限不足...)
希望畢業後進入市場就業也能受到提點,每次看到報章雜誌與電視媒體的貶低
真的深感無奈,最後還是要靠自己來證明了...

ForbesAve wrote:
這鎖國跟大學生競爭力有沒有相關呀??
因為鎖國
所以大學生競爭力差?沒國際觀?

我前文有說有關聯嗎? 我只是回應前面的樓友. 請您看清楚.

而且我認為是有關聯的, 不過不適合再此討論, 否則會變成政治文.

關於本篇主題的部份, 我也在文章後半提出我的看法.

請您看清楚再回應, 不要混淆視聽. 謝謝~!!

擺脫宅男宿命 wrote:
我是金融服務業逾13...(恕刪)


我不能同意你更多了

再次聲明, 不是每個七年級都這樣, 只是比例問題.
台灣肉圓 wrote:
6. 養成閱讀習慣,建立豐富國際觀
開卷,真的有益,不論你看哪一類型的書報,一定要培養閱讀習慣,即便是翻翻演藝版....我會建議,理科人才要有感性想法,文科人才要有理性思考;做一個有內涵的人,你會發現,你很能吸引人;.......(恕刪)


受教了,我也不該只試看專業的書啊,該找些內涵來補一補:)

足球、橄欖球、棒球、冰上曲棍球、網球、高爾夫、板球

要是懂個兩三樣,應該跟世界各國男性工程師的話題會加分不少
我認為這種主題不能只看"大學生競爭優勢" 而應該看的是 "國家競爭優勢"

當然, 教育是國家發展的火車頭, 而高等教育更扮演培訓社會菁英,掌舵者的角色.
但目前台灣的民粹政治下, 種種走向社會主義"齊頭平等" 的政策, 導致高等教育平民化.
資源和人力的浪費, 這是對於高等教育的現況我們應該擔憂的一塊.
因為國家競爭力來自頂尖的人才, 頂尖的創新, 而不是來自於大量製造.

就小弟看到的來說, 小弟工作環境很多前輩都是專科/大學等級的學歷, 但是現在進來的員工都是大學/碩士等級.
我想, 這些人在同輩之中的"排名", 比起前輩, 並沒有比較前面.
工作上做的事情也跟那些當初專科畢業的前輩做的事情差不多.
但是平均多唸兩年書, 造成的並不是素質的提升.
而是社會資源的浪費. 浪費在哪裡?
第一, 唸書的學生沒有生產力, 而且相反的, 國家/社會必須要付出資源在教育這個人.
第二, 在素質沒有顯著提升的狀況下, 如果每個人都是65歲退休, 那麼這些人就少工作了兩年.
而且少的是最有經驗的兩年. i.e.
甲: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19年, 年, 第20年, 第21年, 第22年
乙: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19年, 年, 第20年(少兩年)
第三, 造成家庭負擔及教育資源的瓜分, 簡單的說就是家裡的錢和頂尖大學的錢都變少了.

看看世界上的經濟大國怎麼做的?
日本: 一個行行出狀元的國家, 但是農夫可以種出優質的農產品出口(如網紋哈密瓜), 電子公司可以做出領先全球的產品(如Sony的消費電子產品). 精密機械產業(Sensor/LED等...), 甚至是AV都可以出口. 而社會安定, 人均所得高, 更是不在話下.
美國: 一個處處是機會的國家, 高中畢業修車也可以享有高收入, 憑什麼? 國家強阿!! 強在哪裡?不是飛機大砲強, 是"研發"強!!! 世界Top前100的大學中, 有一半在美國. 但是美國的大學生比例卻不高, 靠著有效吸引/培養/留住外來人才, 投入學術界, 跨國集團的研發單位, 使得美國享有高國民所得.
而上述這兩個國家的人, 難道真的都比臺灣的人優秀? 聰明? 能力強?
小弟有幸去過這兩個國家, 我的結論是:不是! 甚至我還感覺一般老美的無知是我無法領教的.

那到底台灣不如人處再哪裡? 愚以為有二:
第一, 投入在做"世界上沒有人在做/能做/會做"的頂尖研究不多.
譬如, Intel做出高K材料, 領先世界數個世代, 我們有嗎? 日本做出OLED, FED, 我們有嗎?
在我看來, 美國做的是"基礎研究" 賺的是智慧財, 日本做的是"設計/應用/行銷"賺的是設計財.
台灣做的是"製造". 沒了, 就只有製造. 能賺多少?
就連香港/新加坡的行銷/貿易/金融等能力我們都追不上.
第二, 社會上無法"人適其所". 美日的收入高, 不是只有金字塔頂端高, 而是藉由強大的火車頭經濟產業來帶動國家經濟. 就如同我之前提到的, 讓種水果和修車的都可以有高收入, 有早早下班的生活品質. 但台灣的教育搞得人人是大學生, 卻沒有人想過, 難道人人都可以/適合唸個高學歷做RD嗎? 微觀來說, 公司裡需要的RD就是哪幾%, 也需要作業員,警衛呀~! 同樣的道理, 以國家尺寸的巨觀來看, 我們不應該要每個人都是大學生, 但是我們卻應該需要很強的大學生, 很會修車的高職生, 很會農業技術的專科生以及肯努力種田的國中生, 這正是美, 日在做的. 會不會成功? 看看別人國民所得和貧富差距就知道.

從教育政策, 社會對教育的看法開始改革, 或許20年後, 台灣也能成功.
本質不變一切仍在原點!
台灣要成功先把路鋪好!
小弟很少在01上發言 但卻對這個議題很感興趣 其實以小弟的觀點而言 大學生的素質好壞真的差很多 但也不是念名校就是素質很棒 念三流大學就是素質很差 難道沒人知道台大專門出一些很奇怪的怪咖嗎?? 小弟本身是六年級中段班 也沒有大學學歷 只有專科學歷 在我的感覺 在社會上學歷並不是一切 充其量只是一張入場券 在社會上要如何創造自我本身的價值 才是重要的 社會是現實的 你的產值 你的貢獻 如果低於公司付給你的薪水的話 那誰要請你
這部分無關年紀 六年級七年級都會有這種公司的壟員(又稱米蟲)這並沒啥大不了的 念啥學校其實也並不是很重要 重要的是要如何創造自己在社會的價值 要知道 千里馬也要遇到伯樂才有用 否則他跟一般的馬有啥不同呢??
共勉之
mingjinglee wrote:
我認為這種主題不能只...但目前台灣的民粹政治下, 種種走向社會主義"齊頭平等" 的政策...(恕刪)

齊頭式平等
這話真是說得太好了

常常在媒體看到一些報導...
哪些產業領了多高薪
然後就開始批判
我就在想...難道是要大家一起變窮??????
大家薪水一樣低嗎
人家說不定就是比你努力
拿到比你應得的高薪

為什麼不去想
該怎樣讓大家都拿到高薪

我想如果大家繼續民粹政治的觀念
這樣大家早晚準備均貧吧

***你看不見我***你看不見我***
我也認為


應該


看看那些拼死拼活 考進 前幾志願的大學生


以及部分 在其他學校 努力 加強自己能耐的大學生


( 這些人 才是 台灣 未來的進爭力 !!


其他的人 .... 就當作是 "以前的高中生"


反正還不是畢業後 要 找工作


高階 找不到 慢慢往低階找 !!


( 就是 有很多 自以為 大學很厲害不願意 熬 的笨蛋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