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教育制度,你贊成恢復能力分班嗎?

firefox829 wrote:
我待過那個環境,我看過更多的是空有學識但卻是自傲與鐵石心腸或自以為是的書呆子,

空有高學歷,卻連乾麵都不會拌,芭樂有籽都不知道....反而是哪些被老師放棄的,知道怎麼拌麵與吃芭樂
考高分進好學校 就是如此
這種東西有什麼贊成不贊成的嗎??
主要是面子問題吧

台灣普遍認為會讀書就是有能力
能力跟讀書沒有直接關聯
讀書也是能力的一種
不會讀書也不代表沒能力
要搞清楚
把程度不同的學生放在同樣教室裡面教,老師是該怎麼教
是該為了教學進度而不管程度較差的同學??
還是為了讓程度不好的同學也能理解而犧牲程度較好的同學??
就學的同學們會討厭能力分班嗎??
我想若是程度差不多的人一起上課
老師不但比較好教
在名次上也比較不會有絕對的落差
在名次有起有落的時候反而會讓同學覺得只要再努力一點就能擺脫後面的名次
不像沒分班前程度差的就很難爬上來那種絕望感而放棄讀書
只是家長恐怕會反對這種分班制度,因為臉上掛不住
或許分完班的孩子會比較快樂,但家長哪會管你快不快樂
人天生與後天環境就有程度上的差異
別人的孩子能做到的自己的孩子就非得要做到不可
而你的期待就轉變成給予孩子的沈重壓力
之所以不生小孩子,我能給予他快樂的生活,自由的思想和尊重別人的想法
但這社會不允許這樣,社會只能考慮在社會觀感下做出全民皆損的假性公平
能體諒別人的心,就能體會有些人需要多一點的資源來作更有利於大家的生活
能體諒別人的心,就能體會有些人需要多一點的時間來趕上別人的腳步
能體諒別人的心,就能體會有些人需要多一點的想法來為未來作規劃
而在無法相互尊重信任的情況下,只能各退100步來作為平等的象徵
像多年前網路上的螃蟹論,很公平的結果下,就是每隻都出不去這盆子
很公平的情況下,大學畢業生的薪水兩萬多起跳
今天看了TVBS介紹宜蘭人文小學~

學生上課帶著籃子換教室~

同年級不一定上同一程度的課~

想一想不錯耶~
吃小菜.喝小酒.打小牌.摸小手.騎小車....看看小電................................................視!
老師的功能很重要, 能力分班只是老師不用心的結果, 如果老師能發覺學生的長處,

給適當的啟發或分班, 對學生都是好的,

但是好老師太少了, 所以能力分班是簡單的方法, 老師可以省時省事,

但別忘了, 教給學生的不只是知識, 看過太多書唸的多,

不是自己為是, 自視甚高; 就是呆頭呆腦, 不知變通

這種問題, 不是能力分班就能解決的,

社會不可能每個人都是頂端的人, 18分唸大學又怎麼否定一個人的成就?

清大的情殺案, 又說明了什麼?

應該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能力, 決定自己要做什麼樣的人,

而不是以分數定高下.








台灣的教育制度不是由能力分班去改變吧!

應該改變的是上課模式以及課程內容才對,

在中小學時,就應該以多元化教學,

而不是都注重國英數理等課程,要加入職場技能認知、學習及培養,

不是完全讓大人牽著小孩走!

若要能力分班也不錯啦,讓這些A段班的去承受師長們的期待跟升學壓力,

能力差的,書隨便讀,專精漫畫、模型、電玩、機械、體力等等,

過的生活也沒有比較差,分班下來也不會比較難過,

沒有分班,程度好跟程度差的,一方面容易被做比較,

另一方面又有自視甚高的家長、學生怕其他學生影響到小孩或學生本身,

反正呢!程度好得出社會也沒有比較有錄用!
joe_0415 wrote:
我兒子上國中前我跟他...(恕刪)

同意+1000
建議國中時期不要能力分班,
因為後續的升學考試自會篩選優劣,
但老師仍要因材施教~~
生活越簡單,時間就越多,思考就越清晰,心靈就越提昇
當然要分班

不然一堆死小孩 根本不能交

你也知道 笨蛋 白吃 教起來成就感 差 差 差 很大 ...
原來有人會認為
會唸書的是好學生
不會唸書的是壞學生

不知道你有沒有見過會唸書的壞學生?

成績名次,似乎不能決定未來可以賺多少錢

我比較想知道台灣大學第一名畢業,現在賺的錢是多少
想跟現在賺最多錢的人做比較,不知道他是什麼學校,第幾名畢業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