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名字差異看兩岸大不同

「小紅」、「小軍」、「小勇」更是滿地都是
真是不錯
不用浪費時間去想名字啊
哈哈

Tarunaka wrote:
薄熙來的兒子叫做「薄...(恕刪)

有sense
米多
大陸人取名比台灣人好多了

大陸同名的大都是名人
台灣同名的大都是算命師算的

國情不同 好不到哪裡去
潘達 wrote:
這位大大去看看開版大...(恕刪)

他是日本人啦,看id便可略知一二,
遇到外國文化,當然先貶一頓,再推揚大和精神...

所以我也滿好奇他的『姓名』多有sense?
他例舉的姓氏,『犬養』,『豬飼』,板友舉的『龜頭』,應該配不起他...
名應該也大有來頭...

ps.標準國語,原來『sense』也列入中文了,筆記一下...

Randolph wrote:
不知道這個結論從哪來的?
宏偉,英雄,俊俏...在中文中使用沒有千年也有幾百年了
這些陽剛的用字拿來當男性的名字再正常也不過
為何"是日本統治的影響"??


早期台灣男人,叫「俊雄」的不少。恰恰是日本人愛好的名字之一。

在日據時代以前,沒這種現象。

其他各省的男人,也少有這種現想。你幾乎在同年齡外省人中找不到這樣的名字,但在本省人中常見。

不論橫的比(和同期其他省份比)或直的比(和台灣早期比),台灣這種現象特別突出,就是日本人的影響。
潘達 wrote:
看到死纏爛打如小弟之流,就乾脆拿我的名字做文章嘲諷一番然後說這是「何不各言爾志」。遇到這樣的曠世奇材,除了佩服和緊追不捨,我還能有其他的想法嗎?


你該做的,一個都不做。

中國過去這種分裂對峙的時期,長得很。

金人取的名字,和宋人取的名字,各自有甚麼特色?

南北朝各自又有甚麼特色?

隨意翻翻史料,有趣的命名現象立刻信手拈來,歸納出結果。這背後的社會現象太值得探討了,人生在世這麼短,你卻寧可白走一趟,甚麼興趣都提不起,人家感興趣,你還不開心,跑來這裡瞎抬槓。這別說是作學問了,哪怕閒聊,你也越聊越扯淡。

大陸為何單名特別多?你從沒想過吧?你也從不認為這是一種有趣的社會現象吧?網友提出的幾個原因,太有趣了,我還要感謝人家的重要知識哩。你呢?做筆記了嗎?又兩手空空,啥也沒學到吧?

皮很丘 wrote:
我記得取單名的原因是"文革"造成的。

因為文革把族譜燒掉,很多人就把中間輩分空著,只取單名,等以後再改回


大陸的朋友們果真是這樣地冒著風險,保存自家傳統,那就真讓人揪心。猶如台灣人當年被迫改日本姓時,刻意留下漢姓的影子(例:姓石的改成「岩下」),一樣的令人敬佩。

但細想之下,事實不見得如此。從前女人家的名字根本不入族譜。滿街的「王莉」、「李莉」又該如何解釋?
Tarunaka wrote:
早期台灣男人,叫「俊雄」的不少。恰恰是日本人愛好的名字之一。

"名字叫俊雄"名字裡有"「宏」、「雄」、「俊」這類的字是兩碼子事
不要混淆視聽

台灣男人,「宏」、「雄」、「俊」這類的字,用得特別多。
這是日本統治的影響。

我質疑的是這段話

而且也沒有統計數字證明「宏」、「雄」、「俊」到底占多少比例
在不同年齡層又各占多少比例
一切都只是"感覺"
mimic63 wrote:
第一次看到有樓主被砲成這樣不去躲起來還一直回~~
另外好像還沒看到樓主公佈他那高尚的姓名, 如果有, 大樓應該會蓋更快~~


我叫李軍。老婆叫王建壯。

特別註記:王建壯是女的。不要用港台那種命名方式來理解我捫新中國的命名。

我大兒子叫做李小兵。二兒子叫做李磊。三兒子叫做李朝暉。四兒子叫做李冬瓜。

大女兒叫做李紅。二女兒叫做李莉。三女兒叫作李更壯。四女兒叫做李冰冰。


Randolph wrote:
台灣男人,「宏」、「雄」、「俊」這類的字,用得特別多。
這是日本統治的影響。
我質疑的是這段話


沒甚麼好質疑的。你把幾個在台上的有名的外省人和本省人比較一下就知道了。

就好像是叫「台生」的,幾乎全是外省人。成龍本名叫做「陳港生」,就知道他是生在香港的外省人,一樣道理。

從你的回文,我就知道你既無觀察、也無興趣、更別談心得。老實說,我不知道你是來幹啥的。你若甚麼知識都貢獻不了,何不省點時間幹點別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