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功能前面我有說明了
確保戰場生存性
不過光裝個尾錐是沒什麼用的
所以裡面順便放後視雷達和一些航電系統~
類似確保生存性的有F-14
注意她雙引擎分的很開
和Su-27功用是一樣
戰場生存性
蘇聯很要求
他們領土很大,當時美國提出重機派輕機派
蘇聯也照此理念發展
MIG-29就等同於F-16的地位
Su-27就等同於F-15的地位
兩個飛機造型差不多
但是體積差很多.....
Su-27也大上美國的重機F-14、F-15一截
另外F-22的超機動動作
是靠向量噴嘴沒錯
但是他的氣動外型並不符合流體力學
她能做出這麼漂亮的動作
是靠電腦不停的校調推力、噴嘴、機翼
讓戰機不會進入失控狀態
Su-27不一樣的是
她是天生體質佳
當初的眼鏡蛇動作
是不需要靠向量噴嘴就可以達成(F-16、F-18需要向量噴嘴)
主要和他進氣孔設計優良有關
進氣孔有嘴套,進氣道筆直
可以保持有效攻角
不讓飛機失控
裝了向量噴嘴和前翼後(前翼後來又取消,不利匿蹤)
可以做出更誇張的動作
法輪動作、雙發輪、停止半空
其中更重要的是葉片運動
這動作可以保持機頭的指向性
而且是可以控制的
另外西方專家由提出超機動的實用性
因為現在雷達進步很快、飛彈也進步的非常快
已經很少視距內空戰
所以蘇愷做出這些動作時,西方專家質疑他的實用性
雖然F-22擁有先視先射能力,但是他還是要求超機動
機砲也沒有取消!
還是很注重近距離纏鬥
這是我之前發文有提到的
有人提出疑問
我解釋清楚點~
What we see or seem is but a dream within a dream
yuuuko wrote:
美系戰機的優點射控系...(恕刪)
F-22 Supermanouverability
請問是這段影片中 4:55 左右開始的這段動作嗎?
發動機推力, 記得沒錯的話應該還是美國勝, F-119 的推力比 AL-37 還要大
至於氣動力學的話, 純粹以求機動性的角度來看, 我想俄系應該是比較好的
不過小弟提出另一個角度來思考, 大家都知道匿蹤是很不利於氣動力學的, 兩者甚至可說是背道而馳
美國可以在兼顧匿蹤跟機動性的條件下(應該也有考慮超音速巡航吧),
做出機動性比絕大多數的非匿蹤戰機好很多的 F22
暫且不論跟 Su 系列的機動性誰好誰壞, 不過至少是可以相提並論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 請問大家會覺得誰的氣動力學功力好呢?
前面有網友提到, F22 的機動性主要是靠電腦跟強大的推力達成的
我認為這兩點是很重要沒錯, 但是機身的氣動力學設計也要很好, 才能配合
再說 Su 系列不需要這兩項就能有這樣的機動性嗎? 我想應該也是需要的...
KenKuo wrote:
OK的、你可以有不同...(恕刪)
Su-35 有2維向量推力 (thrust vectoring)
Su-37 有3維向量推力
Su-35 及 Su-37 不能超級巡航 (supercruise) (不需用後燃器即可持續且有效率的超音速飛行)
有2維及3維向量推力的飛機
飛行動力學
能超級巡航的飛機
該有個總結了!!
小弟來總結一下
二戰後戰機發展歷程:
1960~1970
美國海軍:
美國F-4不能確保遠洋航母戰鬥群的安全性
因應空軍提出的先進戰鬥機計畫的配套措施
提出了純空優戰鬥攔截鑑載機
而造出了F-14
美國空軍:
提出先進戰鬥機計畫,有輕型戰機派、重型戰機派
都有支持者,也有各自支持的理論
美國軍方決定兩個一起發行
輕型戰機派:F-16(YF-17因發動機通用性問題輸給F-16,不過後來海軍的對地攻擊機計畫F-18就出線)
重型戰機派:F-15
1970~1975
蘇聯的先進戰機計畫。因應美國的戰機群增強
也同時做出配套措施
輕型戰機派:MIG-29
重型戰機派:Su-27
其中Su-27因為體質好、開發潛力大水平分出支系
SU-30系,戰鬥轟戰機
SU-33系,艦載空優戰機(等同於F-14,只是發展比較慢)
SU-32、34,轟炸機系列
SU-27垂直的支系(進化版)
SU-35、SU-37(37是35進化版,後來又融入35版裡)
1980~2000
美軍ATF計畫,因應Su-27
所開發出來的絕對制空空優戰機(全方面領先)
提出三大概念1.不開後燃器超音速巡航2.相對匿蹤3.超級機動(2.3項會抵觸)
YF-23因超機動些微輸給F-22
F-22是這三項要求互相妥協的結果
雖然各專家看法不一
但是他還時集合了所以最強在身上!!
F-22是集合西方進幾年的科技結晶
研發時間又長,在目前的藍空下
在同樣的條件下,F-22對所有的戰機擁有"絕對"制空權(西方4代機,東方五代機)
重要決勝原因
先視先射、射後不理、不需要靠機身雷達鎖定目標
Su-27系
仗著體質好,硬是可以擠道到西方三代半戰機之列(和EF-2000、飆風同等級)
其體質好是因:氣動設計優良、體積大、戰場生存率高
關於美蘇的匿蹤態度:
美:有研發匿蹤塗料,但匿蹤效果不佳,改以改外型來達到匿縱。並且加入研發的匿蹤塗料
蘇:不想因為了匿蹤而犧牲氣動性,專心研發匿蹤塗料,再他們新一代五代戰機可以支持這論點。可惜冷戰結束,蘇聯瓦解,計畫取消.....
若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多數專家認為蘇的方向是對的,只是需要科技能力到達才可以
What we see or seem is but a dream within a dre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