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廖素玲說,他經手過的個案中,有個消費者在部落格上批評某樣商品...
重點就是說不能先po網讓鄉民看到才申訴
因為會被鄉民質疑該公司品管
影響商譽
但是怎麼都不會懷疑是否生產線哪裡出了問題
就先設定人家有最有問題
po再官網的汽水瓶是要證明什麼
搞不清楚那個疑似有洞的點
跟裡頭的螞蟻&螞蟻蛋有關係嗎
自己有過幾次問題產品的申訴經驗
這種需打開才知道裡面有沒有問題的最麻煩
尤其是鮮乳
雖然在期限內
但卻提前腐壞
但是跟賣場申訴就會立即換貨
因為他們說
常有員工未及時補上冰櫃
或是於冰櫃中放太滿
溫度不夠低
造成提前腐敗
另一次與樓主較相似的情形是
早期的xxx椰果
買了一箱
都快吃完了
其中一盒組織卻明顯變軟
告訴廠商
隔天立即派業務帶一箱過來
並當場吃了剩下的椰果
並致歉有可能密封度不夠
才造成產品有異
也沒有懷疑我們
感覺有被肫尊重
至今仍一直愛用他家的其他產品
最近一次是xx有機米
被驗出有農藥殘留
我都快吃完了才發現
生氣的打去客服
結果說雖然有農藥
但在標準範圍內啦
可以安心吃啦
問我說要寄一包米給我
我說不用(因為怕別包也一樣)
客服說謝謝我的支持啦 掰掰
但是我心裡os我花有機米的錢卻吃到一般米的品質
你還跟我說可以安心吃啦...
至此這家產品不再出現在我家
廠商的處理態度決定消費者的支持度
維大力的處理過程
讓人反感
先懷疑消費者再先
又質疑採訪記者
沒先檢討自己
還提告
誰敢冒著
被告的風險買他家的產品啊
已經失去民心了
我想樓主的最大問題是
買錯品牌
而且當初應該"全部"的"東西"都留下
而且不能po網&讓記者採訪
廠商會立即認錯的情形只有"東西"全在的機會較大
但是即便如此
依維大力的態度
也不見得有用
這家公司太恐怖了
不碰微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