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回家告訴我 明年要念四書才能畢業


Yukon2009 wrote:
為什麼要學四書!
1.要增加文言文造詣的話,應該在國文課加強!而且也不應只限制四書,唐的傳奇,宋詞,元曲,章回小說鐵定比四書受歡迎!
2.如果定位為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的話,那更跨張了!諸子百家都不算中華文化嗎?都什麼年代了還學董仲舒獨尊儒術?儒家不代表中華文化好嗎?
3.是要增加品德教育嗎?讀四書絕對不會增加的啦!上位者,那個不是飽讀詩書,受過良好教育的?其風範品性有風行草偃,影響庶民嗎?

教育部的長官,眼界放寬點啦!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絕對不只有四書!....(恕刪)

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是諸子百家這些啊?
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絕對不只有四書,是不只有四書,
要是連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都讀,等於今天大學畢業啦,
樓主小孩只是小學生....講到火星去....遠...

imhung wrote:
以下是網路抓的,寫這篇的是前一陣子比較出名的蔣為文.

如果所謂的台灣文學是這種東西的話,早點丟到垃圾桶吧.


為什麼用火星文的這一小撮人
硬要把他們自high的火星文
硬套在我們身上 說這個叫台文
不用這種火星文叫可恥嗎?
這種當年流通性極少的火星文為何可以自封為台文??
自己幾個本土社團自high 就在那邊亂搞
可以想見這些人隨著綠黨聲勢起來 又要開始復辟了

hello
某些人一直在鼓吹應該多增加台灣文學比例,
請推薦一下經典台灣文學欣賞,

樓樓上那個就不用了= =
要我多花兩眼都看不下去 ,
裡面穿插一堆不知道是拼音還是文字的。
那根本就是注音文,只是把一種注音換成另一種拼音
多學古文我覺得對社會絕對有正面助益,
至少在捷運上跟老人吵架的時候,
不會幾十分鐘只有媽哩個B.你神經病等等。
顯示出我國教育確實出了問題,
連罵人都顯示不出深度= =。
另外應該建請國家,
大幅提升教材中【如何做人】的教育時數,
以因應少子化危機,避免亡國滅種。

--
感謝樓下pingyingtu大推薦,
等等去圖書館翻翻看有沒有得借
古文沒學過,沒國文老師教,當然沒人看得懂。
我對學習古文一事沒有什麼反對的意見。
以前也是死背活背的邊學邊幹譙
學一些古文也還好啦,至少如果有人落古文經典罵你的時候,你至少知道。

還有另一種文字也很冏,就是法律條文。
多學無害,只是如果是選讀詩經會比較有趣一些吧
四書實在很悶。

kuo116 wrote:
昨天我唸國中的兒子告...(恕刪)

禮記中庸:正己而不求於人 則無怨 上不怨天 下不尤人
Don't look back in anger! I heard you said.
台灣客家文學:
http://big5.ifeng.com/gate/big5/www.ifeng.com/home/zhuanti/zongyi/twwenxue/xiangtu/200405/20/259686.html

台灣鄉土文學奠基人之一鐘理和

鐘理和是台灣鄉土文學傑出的奠基人之一。這位被稱為“倒在血泊裏的筆耕者”,生前一直在默默地拓荒,其作品的價值直到他去世後才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

鐘理和留下相當數量的優秀作品。他一生的作品共計有:長篇小說一部,中篇小說七部,短篇小說四十一篇,還有部分詩歌和散文等。他的作品絕大部分是身後出版的,就連獲“中華文藝獎委員會長篇小說第二獎”的代表作《笠山農場》,都是在死後才發表的。

鐘理和的人生之路滿布荊棘,自他踏上社會後一生都在貧病交加中度過。個人的苦難遭遇使他很自然地與被壓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同命相憐。他的創作始終以自己的生活遭遇為題材,反映大陸、台灣的城市居民、農民和貧苦知識分子的不幸經歷,從中探討他們的命運根源。 所以,他的作品帶有濃厚、鮮明的“自傳”色彩。他的創作大致可分為兩個時期,以1946年回臺為界。前期主要描寫自己熟悉的台灣農村青年生活,以及大陸的小市民、下層知識分子的灰色人生;後期作品主要以台灣農民為表現對象,描寫台灣農民的貧窮與落後、勞動者的悲哀與憂愁,表現他們善良的願望和美好的品德。後期作品在思想和藝術表現上都更趨成熟。

《笠山農場》是鐘理和創作中唯一一部長篇小說,完稿于1955年,這是鐘理和創作成熟期的一部傑作。小說以日據時期和光復初期的台灣南部農村為背景,描述了笠山農場由盛而衰的全過程,深刻地反映了台灣農村經濟的衰頹、破敗,同時還交織著男女主人公劉致平和劉淑華的愛情故事,表現他們反抗封建舊俗,爭取婚姻自由的鬥爭,歌頌他們純潔真摯的愛情。

鐘理和的作品也存有不足之處,小說較多取材真人真事,題材較狹窄,自傳味過濃;並且由於思想認識上的不足影響了他對勞動人民苦難生活根源的深刻挖掘。但瑕不掩瑜,這並不能抹煞他為鄉土文學發展所做的卓越貢獻。

大學國文系畢業的朋友應該夠精通了吧...

(國文系)來我們公司應徵的下場..

履歷直接丟紙張回收筒,或是月薪23000的臨時工...

( 專長:熟悉古文 = 沒有專業技能的"人柴" = 外勞..還是沒體力的那種...... )



現在社會就是這樣

沒"實用專業技能"的窮光蛋,恐怕連自己都養不起.....
還是期待抱一堆古文書當流浪教師?或躲在房間看金瓶梅自爽 ?


念四書不如念孫子兵法...


以後出社會還有用些...
煥仔LINE貼圖上架囉https://line.me/S/sticker/17182258
kuo116 wrote:
昨天我唸國中的兒子告...(恕刪)

看完所有的留言,我的疑問是...

本來就有國文課了不是嗎?
這個四書課到底是在正常的國文課之內,還是另外附加上去的課程?

如果是在本來的國文課之內,國文課本身就包括四書的內容,為什麼又要特別強調四書?強調四書之後會不會排擠到其他的文章?

如果是在本來的國文課之外,國文課已經有包括四書等文言文的文章,為什麼又要在國文課之外特別加上這個四書課程?加上這個四書課程又會不會排擠到其他本來該上的課程?

jaywang4 wrote:
看完所有的留言,我的...(恕刪)


現在大家就是在質疑這一點,跟你的想法一樣啦.

大家的唸書時間都一樣,如以如果把某個教材片面加多的話,就會擠壓到其他的教材授課時間.
煥仔LINE貼圖上架囉https://line.me/S/sticker/17182258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