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大學畢業生平均年薪

ruby6436 wrote:
"中國北京大學平均年...(恕刪)


1.強力的消費能力證據如下:

根據全球最大的調查公司AC尼爾森日前在上海公佈的《世界免稅協會/尼爾森中國遊客的聯合調查(2006)》顯示,2006年中國出境遊客平均單人每次購物支出達928美元,其中到香港的遊客每人每次平均支出772美元,到歐洲的遊客每人每次平均支出1408美元。
調查顯示,在滿足生活必需支出的前提下,48%的中國人表示會選擇把剩餘資金用於旅遊,而2005年中國人的旅遊消費支出佔全球第七位,預計到2015年中國人的旅遊消費支出將會躍居全球第二位。

2.主要的旅遊人口是中産階級群:

"中國出境遊人數已經達到3103萬人次,但是相對於印度、俄羅斯,中國的出境遊還是相當發達的。“中國的中産階級群體比較龐大,這是主要原因。”印度旅遊局的塔拉曼先生告知:“對印度人來說,出境遊絕對是有錢人的專利。”
(中國評論新聞)

3.平均薪水分析:

"深圳點擊查看深圳及更多城市天氣預報商報的稿子說,深圳昨天公布了2006年度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作為勞動力供求雙方商談工資時的參考。深圳的工資水準在全國數一數二地高,讀者不妨看看自己所在地價位與深圳比如何。
深圳人平均月薪2451元
深圳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對16個行業521個工種進行了調查,每個職位工種工資價位分為高位數、中位數、低位數、平均數4個檔次公布。2005年深圳從業人員的月薪“平均價”為2451元。"

統計指出在出國的三仟多萬人次中中產階級是大多數沒錯吧?
中產階級是指領藍領固定薪資的人沒錯吧?
深圳人的薪水水準在中國數一數二地高沒錯吧
2451元在中國以經算是不低的月薪了,那北大的薪資比深圳的還高算不算中產階級?
所以出國玩的不是領平均薪水的人?
stevemp wrote:
1.強力的消費能力證...(恕刪)


台灣2200萬人口, 2006年出國867萬人次,
中國14億人口, 2006年出國3100萬人次,

這比例(40%比2%)自己比較看看, 2%算是中產階級嗎?
15000台幣的月收入在中國可以排到前2%嗎?

看新聞不是看就好了, 還要有自己的判斷能力
ruby6436 wrote:
台灣2200萬人口,...(恕刪)


中產階級是用薪資判斷還是人口比例判斷 ?當然是以薪資收入來判斷阿,去查查基維百科就知了。


# 中層資產階級(middle bourgeoisie):那些擁有固定繼承財產或收入的人,他們比起上層資產階級較不富有。

你確定你的定義方法比基維百科正確?

stevemp wrote:
中產階級是用薪資判斷...(恕刪)


15000台幣的月收入在中國可以排到前2%工作人口嗎?

你好像還沒回答喔!
不然怎麼印證你說的
"在中國月收入15000台幣, 其購買力高到可以出國消費到嚇死人"
ruby6436 wrote:
15000台幣的月收...(恕刪)


前2%還叫中產階級嗎?看一下中產階級定義吧,不要搞一些自己發明的算法。
還有出國的人口一定是薪水前 2%的人嗎,這種推論有點問題吧。

你這算法我還真的是第一次看到,很歷害,比我研究所的教授歷害很多。

stevemp wrote:
薪水前2%還叫中產階...(恕刪)


聽到你這為高足一路來的說法,
我覺得我很可能真的比你教授厲害

不過這也很難說啦!
郭靖學那麼多, 也是教出了武氏兄弟
ruby6436 wrote:
聽到你這為高足一路來...(恕刪)


我想你的老師也滿歷害的,教出來的學生發明真多,自己發明算法,自己發明中產階級的定義。有猛。
這些發明我想你可以留著當傳家之寶,再傳給你的女兒用,應該就不用去學校上學了。
stevemp wrote:
我想你的老師也滿歷害...(恕刪)


我這2%可是有數據的, 相差不會太多,

倒是你那然一句15000台幣月收入就可以出國消費嚇死人才令人自嘆不如,
台灣每月能存15000台幣的人應該不少, 他們應該多跟你請教高消費之道,
每年也放個800萬人出國消費嚇嚇人, 讓全球都認識台灣
大陸人出國的有不少是公費出差的,花公款大家可不手軟!

我在英國曼徹斯特的Shopping Mall買Clark的皮鞋,就有老中臉不紅氣不喘的對其同行的說,在英國比在國內便宜太多,你就放心的買,我幫你簽!

我在美曾參加當地的美東旅遊團,也有大陸人身穿西裝一起出去,旅遊還穿西裝,人家是公費考察"順便"探訪民情的啦!

中國現在物價房價飛漲,真有閒錢的中產階級可大方的用自己的錢出國玩的恐怕不多!就憑每月不到5千RMB的收入想在大城市落地生根買房,不靠雙方的父母,那有可能?中國每年的資金外逃應有數百意美金以上!就像大陸人說的送禮一樣,買的不吃,吃的不買!出國還要自己出錢,那真是希罕!真要自己出的私人企業的中產階級的恐怕不多!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merlincheng wrote:
不好意思喔,Roger大。
小弟對這兩個地方有意見。
這八年的結果小弟覺得是:全球大環境+空轉+故步自封。
...(恕刪)


這位大哥,待過業界的人都知道,政府對產業的幫忙不會針對個別公司,所以政府在扶植一個產業時是一視同仁,所以幫助到你也會幫助到你的對手!

空轉+故步自封?這會影響到生意人的決心嗎?商場如戰場,你的對手的賤招比這還要狠,OK,那就投降公司關門好了,那你的家人吃什麼?中小企業在台灣從古到今都是爹不疼娘不愛的長大,生命的韌性反而強!

做大陸的生意,小弟N年前在業界時有經歷過一些,你若知道三角貿易,台灣接單大陸出貨的流程就會覺得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若擔心大陸不鳥台灣,還有些就來個美皮台骨!只是像晶圓代工,面板廠這種指標型企業數大招風,還在國內貸了數千億,所以比較受到注意!

至於富士康,曾有某鴻字輩股價最高的那家的某特助找過我,但我最後考量家人的生活品質所以來美,對這家公司小弟也有朋友在裏面任職,不方便多說!

數年前政黨尚未輪替前有T大的教授(我的朋友)問我類似的問題,政府對產業的幫忙到底有多少貢獻?我仍是這樣的回答,他就一副不以為然的表情!我不是說吃公家飯的不知商場競爭賺錢的辛苦,而是私人企業沒有死薪水,一切都要自己掙!失敗不能找藉口!

老實說政治惡鬥就算了,不要唱衰台灣!大陸的崛起造成的產業空洞化那個黨來做都一樣,員工現實有好的薪水為何不跳槽?那同樣的那邊的工資低老板就往那邊跑!大陸只會讓M型社會加劇,誰來都一樣!M型社會不是台灣人發明的,跟藍綠惡鬥無關,但仍可用於台灣!

我覺得有些網友若把有些主題帶進政治的色彩此篇遲早被封!

01據說在大陸仍可上,這就是版主辛苦的成果,請大家好好珍惜!不要讓在大陸的台商看不到01,否則就是罪過!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