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跑一哥 wrote:捨離欲望,是為了更大的欲望,阿羅漢.涅盤.解脫就不是追求更高層次的欲望?宇宙就是在不斷創造,沒有欲望,又如何創造? 可以參考底下的說明.雜阿含經》第五百六十一篇 優婆塞喬正一譯於八關齋戒日我是這樣聽說的:有一回,佛陀駐錫在古印度俱睒彌國內一處由瞿師羅長者所建造的精舍裏。當時,尊者阿難為了服侍佛陀,也駐錫在這裡。有一位外道婆羅門前來拜訪尊者阿難,在彼此問候過對方後,婆羅門便開始向尊者阿難請教。婆羅門問:「尊者阿難啊,您為什麼要跟隨佛陀出家修行呢?」尊者阿難回答:「為了一個『斷』字!」婆羅門問:「嗯?尊者啊,您再說清楚一點,斷什麼?」尊者阿難回答:「斷貪愛!」婆羅門問:「尊者啊!怎麼斷呢?」尊者阿難回答:「婆羅門啊!用『欲願』來斷!」婆羅門非常不解的問:「尊者啊,這似乎有矛盾喔!您說用『欲願』來斷『貪愛』,但『欲願』本身就是一種『貪愛』啊?所以照您的說法,用『貪愛』來斷『貪愛』,豈非以薪止火,永遠斷不了囉?」尊者阿難微笑的回答:「婆羅門,我先問你,你今天來找我是有目的的吧?」婆羅門回答:「是的,尊者。」尊者又問:「那你的目的達到了嗎?」婆羅門回答:「達到了!」尊者又問:「請你回想一下你來這之前的經過好嗎?」婆羅門回答:「一開始先要有『欲願』,計劃來找尊者您;接著辨認方向,開始出發;努力並小心走路,最後才能來到精舍見著尊者您。」尊者又問:「那你之前的『欲願』、『計劃』、『辨認方向』、『努力』等,現在是否都已完成了呢?」婆羅門回答:「都完成了。」尊者又問:「您還會將那些事情都計掛在心上嗎?」婆羅門回答:「我都已見到尊者您了,又怎會把那些瑣事放在心頭呢?」尊者解說:「這就是囉!婆羅門啊,當一名修行人欲求取涅槃時,一開始也會有一個欲願,然後定出計劃,按著方向,努力修行,最後終獲涅槃之目的。是故佛陀所說的『欲願』,並非世間所謂的『貪愛』,而是『欲定斷行成就如意足』,簡言之,就是『欲如意足』,這是修行者希望求取涅槃的善『欲願』;有了善『欲願』,精進的向著解脫目標出發,就是『精進定斷行成就如意足』,簡言之,就是『精進如意足』;在精進過程中,須時刻保持正念分明,這是『心定斷行成就如意足』,簡言之,就是『心如意足』;心得如意足後,便可如理察覺法非法、義非義;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未生惡不生,已生惡滅生。這就是『思惟定斷行成就如意足』,簡言之,就是『思惟如意足』。最後,這四種如意足皆已圓滿,則所修習的正法也隨之圓滿,到此時節,便已瓜熟蒂落,一切欲愛永盡無餘的目標已達,這四如意足等修行方法也就不重要了。婆羅門啊,就如同你人既已來到精舍,又何須再認路呢?現在你還會認為以『欲』斷『愛』是矛盾而無法實現的嗎?」婆羅門聽後心悅誠服的回答:「尊者啊,聽完您如此有條理又清楚的解說後,我已不再疑惑了,以『欲』斷『愛』並不矛盾,因為此『欲』並非世間的『貪欲』,不像滾雪球般愈滾愈大,反到如蠟中炬,終將銷融殆盡。」
bbchen07 wrote:尊者解說:「這就是囉!婆羅門啊,當一名修行人欲求取涅槃時,一開始也會有一個欲願,然後定出計劃,按著方向,努力修行,最後終獲涅槃之目的。是故佛陀所說的『欲願』,並非世間所謂的『貪愛』,而是『欲定斷行成就如意足』,簡言之,就是『欲如意足』,這是修行者希望求取涅槃的善『欲願』; 加5分。法王要看阿含經喔。
這故事是在玩文字遊戲,把"貪愛"改成"欲願"就像把"固執"改成"堅持",立馬從食古不化,變成偉大.高尚的情操,聽起來介高尚這在哲學中很常見,像這樣的文字包裝,我一眼就看穿了我過去曾看到出家人在玩股票,我問師父,出家人怎麼可以賭博呢?師父說,我這是投資,而不是賭博我說,但我看到師父盯著電視緊張到在流汗耶,冷氣房也會中暑嗎?師父阿難尊者這樣回答,我只能說還差那麼一點點因為他還沒有"去分別",還是在二元對立之中,心中還有罣礙,恐懼貪愛這兩個字所以他必須去解釋這是願,而不是貪就像電影中,葉問被提到怕老婆,他就急著解釋,這不是怕老婆,而是尊重老婆其實,"怕"老婆...."貪圖"解脫...有涅盤的"欲望",又有什麼關係?面對真實的自己不是很爽快.灑脫嗎?別人來問就說"是",我就是"怕",我就是"貪圖",不用浪費時間去美化,這不是自在多了嗎?所以,當人覺得這是問題,就必須去解決問題,當人覺得這不是問題時,那問題對這個人來說,就消失了佛印禪師曾對蘇東坡說,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阿難這下子上婆羅門的當了,八風吹不動,一貪打過江明明是一樣的東西,換個說法他就受不了了,就差那麼一點點
當然都要看啊!佛法包含一切法,南傳經典,漢傳經典,藏密經典,都要看,西方卡爾容格就看了西藏度亡經,讓他發表了集體潛意識,而阿含經中一則對話,就把很多人錯誤觀念澄清了,大哉佛教,偉哉佛教。時時念佛,多多懺悔。至11月7日,佛陀至天上為母親說地藏經,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目建蓮至天上請佛陀回人間,佛陀應允返回人間日,每日善行十萬兆倍,阿彌陀佛。
vegesmile wrote:「淫」是過分、過度、(恕刪) 抱歉,我現在才看到你們新的討論。其實最近女大生的命案我也有看到,我感到很遺憾......不論是對於被害者還是加害者。我覺得會犯罪的人主要是由於對一些事理並不是很懂,就算懂也不一定真的很懂,不然就是雖然懂事理,但自身的控制能力卻不強,例如有些人雖然懂事理但脾氣一上來就把事理拋到腦後了。最近的女大生命案,我覺得加害者或許就是出於一個不懂而已,便造成了憾事。如果他知道為什麼有些事不能做呢? 做了這些是會產生什麼影響呢? 要用一些什麼方法去避免去做那些事呢? 或許就不會發生這些憾事了。但是這個時代畢竟跟古代不太一樣,以前的時代十幾歲便婚配了,穿著也比較保守,反觀看這個時代,就會發現淫慾的問題比較可能是只增不減的。所以我並不鼓勵去壓抑情慾。我是覺得是可以去交男女朋友的,並且可以婚前就發生關西,但交男女朋友也是有可能會衍生一些社會問題的,我認為只要能做到兩點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了,第一點就是一旦有小孩就一定要生下來,第二點就是要衡量經濟能力如何,這兩點如果做不到的話那我不建議發生關西。如果交不到男女朋友的話,我建議轉念除慾。想想人生短短數十載,就算伴侶再怎麼美麗,子女再怎麼可愛,數十年後也只是一攤白骨......到最後又能夠留下些什麼呢? 如果為此犯罪而向下墮落,那是令人感到遺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