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皮機具其實不難啦,皮車應該只是比較貴而已
何況現在手縫比較風行(?)
不過 日本寫手縫皮革那個作者
她老爸好像是什麼皮藝推廣協會的
而且只是手縫恐怕很難生存
因為門檻太低,不學無術如在下小妹妹我都會了
就算您厲害,可以掌握與發揮大部分皮素材的特色
這樣還是不夠
而且其實您看...名牌包包其實幾乎沒看過皮雕 (很少無敵少)
基本上都是在其他地方設計,例如直接表現皮的特質、色澤
或只是把logo印刷上去,主要在設計皮包的機能性、樣式等等
我認為進名牌公司可能有一半在學習人家「操作品牌或話題」的技巧
所以樓主大大可考慮上面大大所說
就我所知,新聞好像報導過,東區有那種專門幫人設計皮件的廠商
連知名藝人都去訂作,訂作依據作品收費
動輒幾千元...我想大的更貴,因為皮貴 (一張皮,牛皮而已喔,貴的可能2-3千以上...扣除相對上比較不能用的地方,剩的就更少了...特殊皮種恐怕會更貴...)
所以如果想當大師的話,您恐怕要是啥時尚或設計背景(恐怕真的要考慮重考或出國唸書)
至少要知道這個產業的一些生態與遊戲規則
然後踏進去
而且也不一定以名牌設計師為最終目標
最終目標應該是這樣的工作型態,您是真的會喜歡 (聽說壓力大、瞬息萬變)
---
我記得很久以前看過旅遊頻道有報導過
好像是紐約還是巴黎的包包店
裡面就是一個在LV還是哪一牌工作十幾年的工匠出來開店
以手縫皮革包包為主 (應該說,以手工製為號召,但不確定是不是全部手縫...
畫面上有照出大師在手縫)
一個包包大概十幾萬台幣 (當時有自己換算了一下)
---
所以如果真的很喜歡這個產業的話
考慮考慮吧
但大師真的不是每個人能當或真心想當
我覺得要走這行
決心跟天分一樣重要
祝福樓主
---
補充:其實「質感」不見得要出身名家才能感受
頂多是比較能感受「那些名牌廠商給你的洗腦教育」(??)
有些人從小養尊處優可以培養品味,因為接觸得多
但並不代表一定要養尊處優才能有品味
以前好像看過某著名的珠寶設計師
好像也是半路出家的 (忘了名字,好像什麼慈還是什麼的...她名字很特別)
不過家裡的背景,可能對設計或自創品牌有利
例如,(我猜的)自己開店時可以廣告 (新光吳家也有自創品牌...現在不知怎樣了,以前新聞報過)
真正如果要培養對於材質的感受與品味,
以小妹門外漢的意見
平日需要
(1)多研究與接觸材料 (久了你就知道材料的差異、特性...與,價位
)(2)多接觸自然...美感與顏色的靈感來源 (註)
(3)多接觸歷史文物 (可以觀察與培養對美感的感覺...還有一些復古的元素等等)
(4)多看相關書籍與作品----媽的這是廢話,我定期去收集與觀察材料工藝相關書籍,
(不過要稍微潑冷水...皮相關的很少,而且我覺得現在的皮雕相關書籍,
裡面的作品大都過於匠氣,
欠缺自然優雅的設計感...反而是很早期的皮雕書籍好一些...
但是作皮件不一定只看作皮件的書,其他工藝的也要稍微涉略,
可以理解現在的設計流行趨勢、顏色、款式等等。)
並且去觀察與感受,各設計師的用色、設計理念等等
不過我只是想當一隻成功的copycat...以做出比書上更強的作品為目標(??)
如果不想只是copycat...就要更努力
註:台灣著名的服裝設計師許豔玲,在節目中說到,她平常休息時就會走進大自然
對了,她所學跟設計完全無關(好像是藥學),大學一畢業就出國學服裝設計
而且感覺在法國跟台灣都混得不錯
參考參考 (資料來源:民視異言堂 節目)
---
有些話看看就好 真實人生並不是有錢人或美女就可以無往不利予取予求

, 不要笑, 比起0%的確是機會大了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