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stwn wrote:
只靠著廉價勞力才能存活下去的產業
走到哪裡都是夕陽產業
中國轉變成為資本主義、自由化的腳步
絶對不會比台灣過去的速度 來的慢
等到中國勞動力已經高到不划算
這些"台商"又要鑽到哪裡去
台灣的商人素以靈活反應快著稱,他們不會想著如何轉型嗎?除了台商之外的大陸本土企業呢?台商到大陸發展除了著眼廉價的勞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整個大陸的市場,美國不過兩億多人口,大陸有將近十三億人口,目前只不過是沿岸的發展就已經讓台灣備感威脅了,大西部計畫完成之後呢?就算是沿岸的勞力越來越貴,別忘了大陸還有多少地方沒有開發,台灣小小一個島都足以支撐中小企業存活幾十年,擁有十三億人口的大陸可以支撐他們多久呢?
AdaHsu wrote:
三通一通,全民皆空!
鎖國政策在歷史上什麼時候成功過了?台灣禁止三通,有需要的企業只會想其他的辦法進入大陸,三通不是要不要禁的問題,台灣根本沒得選;高雄港現在的年吞吐量世界排名第幾?二十年前排名又是第幾?靠貿易維生的台灣有什麼本錢禁止三通?台灣今年進出口貿易要不是對大陸的大幅順差會出現多少年來首見的逆差,這是多嚴重的事情,台灣對大陸的依存已經是無可避免的現象了;現在不應該只討論三通該不該通,而是應該要討論如何利用兩岸語言相通文化相近的優勢強化台灣在大陸崛起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地位,而且現在才討論已經遲了,還要等到什麼時候呢?
所有的傳統產業以及傳統化的科技產業都無可避免的必須往大陸發展,實在是這個市場太驚人了,不是政府可以禁得了的。
鄭弘儀是賺了不少錢,但那是他努力來的,他以亞東工專憑什麼去做工商時報的財經記者?他一開始也沒有背景沒有後台,他有現在的成就是多少努力換來的呢?而且重點是這篇文章呈現出兩岸消長的情況,他關不關心台灣其他人有沒有機會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台灣的主政者關不關心臺灣人有沒有機會。
三通通不通?說實在台灣真的沒有選擇。
攝影攝影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