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用口未
第二次用日未
第三次用目未
以此類推
richard7083 wrote:
新注音是不能相信的....因為我的新注音能顯示的出"一味"這個詞....(恕刪)


不好意思更正一下 我是用"新酷音"啦
新酷音沒有一味

原來如此
一昧真的是積非成是而來的

所以結論是 通用
小弟受教了
一味

當年高中/大學聯考僅"一味"正確,而無通用之說
不能說... wrote:
當年高中/大學聯考僅"一味"正確,而無通用之說...(恕刪)

其實已經通用了啦~~
教育部新修訂的國語辭典...一味也同一昧
所謂三人成虎~積非成是...現在用一昧也通啦~~
國中時國文老師每次上課都強調
「一味」、「愚昧」這兩個的用法不要搞混
我印象很深刻

如果說一直這樣積非成是
那以後「因該」也會變成正式用法?
「嘛」和「嗎」也可以通用?
老實說不是沒有可能
為什麼一些可以公開討論的事也要私訊來問? 好好幫蔣大衝流量不行嗎?
非洲向人 wrote:
前幾天在01某篇老文...(恕刪)

甚麼叫積非成是 ? ......... 死守一本老書 才是老蕃顛
辭海中有寫 "謎片" 嗎 ?
還是說 "謎片" 應該禁用 依辭海作標準修改呢 ?
請問 "一味" 是誰發明的 ? 有申請專利嗎 ?
最討厭有人拿著沒用的老書 到處亂指責別人
"一味" "一昧" 只要彼此聽的懂就是對的
語言本來就隨著時代在變遷
"一味" 發明者沒有很偉大 ....... 不要再拿來鞭人 ....... 去 !
"一味" 發明人如果當初是寫成 "一昧" 而不是 "一味"
現在還是會有一堆笨蛋抱著老書到處指責別人 ...... "一昧" 才是對的
古人玩弄今人
最好笑的是
還有今人心甘情願被玩 .........

一 "野" 春天
請問對還是錯 ?
monmon wrote:
甚麼叫積非成是 ? ...(恕刪)


大大說的很對~
其實語言本來就是隨時代變遷~
所以才會有積非成是的辭出現...
但語言畢竟就是方便人使用的...所以隨時會有新的通用語出現~

但是我們身為華人...字的用法不能不考究~
就跟英文口語可以隨便...但是正式文書卻要用對文法一樣~
我們考試總不能把LDS....迷片....之類的寫在作文裡~對吧?
而就因為語言有在變遷...所以教育部也把一昧跟一味通用了~
現在我們寫的"一味"跟"一昧"是同義詞~~

順便附上出處~
1. 專一。明˙王守仁˙語錄一˙傳習錄上:「一味只是希高慕大,不知自己是桀、紂心地,動輒要做堯、舜事業,如何做得?」
2. 總是、一直。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李參軍不肯說話,只是一味哭。」紅樓夢˙第六十八回:「一味的只勸二爺保重,別在外邊眠花宿柳,恐怕叫太爺太太耽心。」亦作「一昧」。
3. 只具一味的菜餚。晉書˙卷一一六˙姚萇載記:「散後宮文綺珍寶以供戎事,身食一味,妻不重綵。」
4. 中醫上稱藥一種為「一味」

P.S 一"野"春天...我沒聽過這個用法...不敢說他是對的還是錯的~~
應該是某句詩詞為了詞句的美化所做的簡化辭吧?
湯國王子 wrote:
一昧的一直震動會一味...(恕刪)


沒附圖
0分..
richard7083 wrote:
大大說的很對~其實語...(恕刪)

這就是台灣教育偉大的地方
從小教育 做雙面人 說雙面話 作雙面事
今人不以教育部做標準 卻以古書作標準 ........ 時空錯亂

別人和黑道出去玩 ........ 為非作歹
自己和黑道出去玩 ........ 協助更生人向上

台灣教育 真是偉大 !
monmon wrote:
這就是台灣教育偉大的...(恕刪)

沒有跟大大爭辯的意思...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麻煩大大自己判斷這是抱著古書
還是照著教育部修訂的說法?

如果大大一直認為自己主觀的判定是正確...而推定別人是錯的~
基本的客觀又做不到~
這樣又如何能批判台灣的教育到底是不是好的呢?

而一昧的出處呢...
1. 糊塗的。水滸傳˙第三十七回:「背後有強人打劫,我們一昧地撞在這里。」
2. 一味、一直,只專注於。水滸傳˙第四十回:「只見那人叢裡那個黑大漢,輪兩把板斧,一昧地砍將來。」或作「一味」、「一迷」、「一謎」、「一密里」、「一覓的」。

是出於水滸傳這本小說...估計是從那時候就有人說成一昧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