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 wrote:貨幣貶值有沒有 2.5 %通貨膨脹有沒有 3.5 %那就吃掉了 邏輯不對吧?他講的是名目薪資沒有增加.....如果通貨膨脹3.5%的話.....名目薪資應該增加........比如增加2.5%實質薪資才是不動....而現在是名目薪資不斷的減少.........所以實質薪資下降的更利害所以真的不知道經濟在成長什麼?
willpei wrote:謝謝大家的解惑~~所以錢是有增加的~只是上繳或是到對岸去了~這樣解釋對嗎? 不對即使是台灣接單大陸生產的模式台灣增加的GDP仍然只會在台灣這邊, 不會跑到大陸那邊去只是GDP=\=錢台灣GDP成長, 但是薪資(勞動報酬)成長率不如GDP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產業薄利化的關係
GDP一般常常被稱為國民所得看起來好像是用來評量每個人的平均收入, 但其實這是個誤會正確來說, GDP應該稱為國內生產毛額, 也就是國內一年之內所生產出來的所有產品跟服務的價值計算GDP有兩個公式GDP=勞動者報酬+生產稅淨額+固定資本折舊+企業盈餘+利息/租金GDP=消費+ 投資+ 政府支出+ 出口- 進口勞動者報酬只是GDP的一部分這十年來勞動者報酬追不上GDP成長率,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 勞動者報酬佔GDP的比例小幅下滑, 而勞動人口又增加而勞動者報酬佔GDP的比例下降最主要的原因, 則是因為每單位資本可獲得的利潤減少了講單的講, 就是薄利化1998年, 台灣GDP組成, 勞動者報酬48.4% 生產稅淨額8.2% 固定資本折舊9.8% 企業盈餘33.9%2008年, 台灣GDP組成, 勞動者報酬46.4% 生產稅淨額6.0% 固定資本折舊15% 企業盈餘33.1%這裡頭, 固定資本折舊增加了5.2%, 其餘皆呈現持平小幅下滑
小故事重貼:兩個聰明的經濟學天才青年,經常為了一些高深的經濟學理論爭辯不休。一天飯後一起去散步,為了某個數學驗證的證明兩位傑出青年又爭執了起來,正在難分高下的時候,突然發現前面的草地上有一堆狗屎。甲就對乙說:「如果你能把它吃下去,我願意出五千萬。」五千萬的誘惑可真不小,吃還是不吃呢?乙掏出紙筆,進行了精確的數學計算,很快得出了經濟學上的最佳報酬率解:『吃!』於是甲損失了五千萬,當然,乙的這頓加餐吃的也並不輕鬆。兩個人繼續散步,突然又發現另一堆狗屎,這時候乙開始劇烈的反胃,而甲也有點心疼剛才花掉的五千萬了。於是乙對甲說:「你把它吃下去,我也給你五千萬。」於是,不同的計算方法,相同的計算結果:『吃!』甲心滿意足的收回了五千萬,而乙似乎也找到了一點心理平衡。可是突然間,天才們同時嚎啕大哭:鬧了半天我們什麼也沒有得到,卻白白的吃了兩堆狗屎!他們怎麼也想不通,只好去請教他們的教授,一位著名的經濟學泰斗給他們解釋原因。教授聽了兩位高足的故事,沒想到泰斗也嚎啕大哭起來。好不容易等情緒穩定了一點,只見經濟學泰斗顫巍巍的舉起一根手指頭,無比激動地說:「一億啊!~一億啊!~我親愛的同學,我代表國家感謝你們,你們僅僅吃了兩堆狗屎,就為國家的GDP(國內生產毛額)貢獻了一億的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