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台灣使用 Mifare 的地方很多,例如:
台北悠遊卡、感應式信用卡、非接觸式門禁卡、南部七縣市的「Taiwan Money」、
高雄捷運的儲值卡(尚未營運)、中部七縣市的「台中e卡通」、ETC儲值卡等等
基本上,交通部推動的「一卡通」方案,使用的晶片卡就是 Mifare 卡
目前符合一卡通方案的卡有:ETC儲值卡、高雄捷運的儲值卡、南部七縣市的「Taiwan Money」、中部七縣市的「台中e卡通」等。台北悠遊卡並不符合交通部推動的「一卡通」方案。
但因為台北悠遊卡使用人數最多,而且已經開始跟銀行合作發行聯名卡,故屆時要整合全台的電子票證系統將會相當困難。光是系統修改、整合測試這些費用由誰來負擔,負擔比例如何,以及將來拆帳的問題就有得吵了。
晶片卡內有儲存空間。交通部的一卡通方案,規定的就是儲存空間的規劃方式。
其中有共用欄位、各家收費系統的專用欄位、編碼方式、收費系統的代號.....等等
悠遊卡的儲存空間規劃,跟一卡通是不同的。
想要整合各家的卡片,就必須讓各家系統能辨識出各家的卡片,
這時的重點就不在硬體系統了,而是軟體系統。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安全!
為了防止卡片被不當讀寫,卡片上的某些欄位是經過加密的,沒有 KEY 沒辦法解開,甚至沒辦法讀寫。
而各家系統都會自己管理 KEY。假如要整合系統,還必須設計安全的換 KEY 機制。
這一個部份政府並沒有做規範與規劃。
就如同 DOUBLE Q 所言「想要整合,可以阿,擺平所有廠商就行」
由誰出面擺平呢?政府?還是大家喊 palaken?
這中間有得搞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