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中國為什麼沒有吞併朝鮮?

因為沒肉+有山擋著
山擋不了征服.但是征服後容易又獨立
中國很多朝代都有占領朝鮮
就連決定台灣命運的甲午戰爭
都是滿清跟日本爭取朝鮮的主導權


其實當時朝鮮跟蒙古西藏一樣都有自己的王
又不用跟漢人一樣綁辮子
但都要聽滿清皇帝的話
所以如果當時日本沒有攪局
而且在後來併吞朝鮮的話
近代"中華民族"主義運動宣傳下
朝鮮就會變成中國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我是在古地圖網站看過一張Chinese Empire大清帝國的地圖,那個帝國底下包含China, Tibet, East Turkestan, Mongolia, Manchuria, and Korea
可見當時外國會覺得朝鮮在某程度是受大清帝國控制)

當然領土是變來變去的
我們是用漢人的角度來看中國與四周國家的互動
1.這四周的國家沒有自己觀點嗎?中國占領他們是恩惠?
2.這四周的國家沒占領過中國的領土嗎?
3.古代政權所佔領的領土跟現代國家觀念有何關係?(羅馬帝國vs義大利?)

ps.我第一次聽到越南被中國統治過1千多年是在越南網友口中
我去翻一下越南簡史也多少有提到
如果中國刻意要去炒民族主義
越南也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從秦朝開始領域拓展到西北和長江以南之後,
南北兩邊的異族對於漢族的相處就決定了漢族的歷代歷朝治邊的政策方向。

除非異族反叛或騷擾邊境,就算你不納貢也不是不可以的,
況且很多週邊的國家納貢之後得到的好處遠比反叛攻擊中國更多。

加上當時的文明還是以中華文明較為進步,醫療、武力、文化都是。
朝鮮半島民族也只有高句麗跟漢族淵源較深,百濟、新羅反而跟日本有一定關連。

西北的中亞和蒙古則因為民族天性和他們的地理位置跟中亞、歐洲、阿拉伯能互通有無,
在武力上他們不怕中國,更喜歡用掠奪的方式搶佔長城以內的糧食、百姓。
這種搶奪的個性源於農耕技術不發達以及地理特性,用搶的當然比花時間耕種、畜牧來得方便。

總之邊境的政策其實在戰國時期秦、趙等北方諸侯就可看出來了,
自己的利益都搞不定了,能築個長城使外族不要進來最好。

願意納貢和平相處最好,不納貢至少也派個使者致意,不要搞反叛,中國各個王朝就很慶幸了。
而且從三國一直到宋朝末期,漢族一直不斷在跟主要是西北、西南、東北各民族在混戰在融合,
邊境不要出事是最高方針。

luka322605 wrote:
中國歷史上,除了漢朝...(恕刪)


古代中國是中土,是天朝啊。以現代觀點來解釋,住在帝寶的大老闆會想在偏遠的地方買房子嗎。

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朝鮮半島不構成什麼戰略位置啦,種種人參倒是真的。
中國歷朝歷代皇帝不是白痴...能治能化才是真的自己的領土...否則吞不下去的肉只會噎著...
外邦異族願意臣服就好...不鬧事是最重要的...

再者 朝鮮一向都是乖乖狗...北方西方南方都有打不完的仗了...何必再找自己麻煩...
歷史不好
印象中,中國歷代的邊疆防衛,多半都是防一些會主動攻擊的民族
泡菜好像不太有主動攻擊咱們的習慣
所以囉~~

至於文字,古時候泡菜的文字好像跟咱們差不多耶

Jack 你好棒 wrote:
語言不通
文字也不同
皇帝想了一下,就算了
從頭教很累 . . . . . .
...(恕刪)

呼你幾罷昏 ~~~

手排好難 wrote:
歷史不好印象中,中國...(恕刪)


不止高麗,連日本一些高僧、貴族甚至天皇(停止遣唐使之前)也需要會讀寫漢文,
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甚至契丹、西夏、金朝以及反叛明朝的努爾哈赤都會中文。

因為與中國王朝邊境相連的民族或國家在某些時間都當過藩屬國或邦交國,
他們的君主或大臣都需要跟中國王朝交往聯繫,雖然像契丹、西夏有自己的文字,
但是他們在國內講母語用自己的文字,到中國之後還必須用中國的語言文字才能溝通。

越南、韓國、日本有許多單字單音的詞語跟本國語言原意不相容但是被保留下來,
正是因為當初跟中國王朝交往後帶過來的語彙。
如同我們現在用到的很多從西方或日本傳過來的西化近代用語一樣,
因為當時清朝趕不上現代化,現代化的詞語就被帶進中文裡面,
無所謂好壞,純粹是因為國力、文化在某個時間點裡誰比較進步而已!
小弟不才
冒昧問一下

那秦朝時候的韓國是指中國的哪一個地方???


別打我..
越南在被法國占領前只用漢字?(包括越南漢字)
朝鮮是在獨立前也廣泛用漢字
日本是在明治維新前?

強勢文化都會影響周遭國家
像是羅馬字...阿拉伯文等
我們常用的1、2、3不都是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