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民國40-49年以前出生。
先說明,請不要把這裡的蛋白質世代,賦予像是蛋白質女孩那樣美好的定義。至於這裡所講的蛋白質是什麼,文章最後你自然就會知道。
本來只想寫哀愁五六七的,但覺得不往上寫實在不爽,雖然三、四年級生實在跟哀愁扯不上邊。就拿我我前公司的高層、高高層、最高層、極高層,幾乎都是四年級世代的。看看台灣政壇上的人物,四年級生也比比皆是,民選後的兩位總統,都是三年九班的,四捨五入後也算四年級,姑且就稱他們為蛋白質世代吧。這群蛋白質世代正是台灣不折不扣的掌權世代。
對這群蛋白質世代來說,他們大多是戰後出生的人,沒有真正經歷過戰亂。從他們開始,生活已經可以吃得飽了,真要比較大概也只有吃得好和吃不好的差別,大體上那個年代的人邁入壯年後,大致是快樂的,可以算是幸福的第一代。我們可以說,蛋白質世代打造了台灣的黃金年代,他們是苦過來的;但與此同時,上天也給了他們的豐厚報酬,說蛋白質世代是台灣的既得利益者也不為過。
大多數的蛋白質辛苦了大半輩子,好不容易登上了頂峰,自然想在上面多停留一點時間,這是人性,也無可厚非。作為蛋白質世代以後的人,當然希望他們在其位就應該要謀其政,畢竟資源在你們手上,規則也是你們定的,不管我們願不願意,大多數人的命運都操在這群蛋白質的手上。
那麼,這群蛋白質世代到底幹了什麼好事?以下我就引用「笨蛋,問題出在四年級」一書中的內容:
引用:
一項四年級世代領導階層普遍具有的重要特質,就是非常主觀。他們總認為只有自己的看法是正確的,並且堅持己見。遇到不同的看法,就算表面上不說佯裝大方,當場不形於色,事後也一定會想盡辦法抝回來。當他們裝出民主的作風主動在徵詢意見時,只不過是要求別人背書,而不是真心尋求建議。
在他們提出許多策略和方法前,不論出自於縝密計算,還是一時之間福至心靈,其實心裡已有定見,如果下屬企圖挑戰,八成會造成悲劇收場。身為企業或組織裡的基層人員或基層主管,更經常遇到上面四年級主管與更上級主管的意見指示或想法相左,而這種狀況正是四年級統治的企業的特徵之一,讓底下的人做的再怎麼努力,績效再怎麼好,即便勉強做到不得罪人,也很難討好。
四年級之所以主觀堅持己見,很大一部分基於他們看似坎坷其實順遂的生涯,缺乏不同領域知識的累積造成他們無法虛心受教接受批判,缺乏競爭壓力的歷練造成他們狹隘的思維模式,只接受一種到達目標的方法。「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長。」「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就算遇到不熟悉不擅長的事情,胡扯八道一些狗屁不通的東西,就變成其他人必須遵行的規則。而鹽米橋路的辯駁,就是四年級最管用的保護傘,在任何受到挑戰的情形下,撐開這把大傘,馬上就可以受到庇蔭,立於不敗之地。
以上這段話或許有點偏激,但我更多的動作卻是拼命地點頭,這非常符合我跟蛋白質世代打交道的經驗。
蛋白質不是不給年輕人機會,但前提是這件事跟自己的利益有關;在任何狀況底下,他們寧願相信自己的成功經驗,所以他們的經驗就是憲法,任何與之牴觸的均屬無效。事情出了差錯,一怪大環境不景氣,二怪年輕人不爭氣,三怪競爭對手不夠大氣,講來講去都是別人的錯,從來不會反省自己出了什麼問題,反而抱著「朕即天下、捨我其誰」的心態,反正天下是我打下來的,年輕人都太嫩,只有自己才是亂世的燈塔。
跟七年級比起來,他們才是最世儈的一代。
偏偏這群人不管在政壇、商界個個位居高位,貢獻度明明隨著一天天減少,,講不聽,罵不怕,臉皮還特厚。而我們的主流媒體,還把這群蛋白質捧上了天,你要說他們做錯了,連鬼都不信,他們自己更不可能相信!想看這群蛋白質的醜態?沒問題,我們的電視新聞、政論節目、報紙雜誌就是蛋白質的表演舞台。
有這種勇於內鬥的蛋白質當家,台灣自然就只能不停內耗空轉,每天打開電視就是吵吵鬧鬧互相指責。如果是小孩子看著自己的長輩天天吵吵鬧鬧,很難不有心理偏差的問題,再不然就乾脆自暴自棄,將自己隔絕於喧鬧世界,這就是台灣的現況。
結果現在長輩自己不檢討,反倒怪起小孩子罵:「你怎麼這麼不長進?」真是荒天下之大謬!
將帥無能累死三軍,偏偏養分都在蛋白質手上,既然大家都要討生活,也只能忍受這群蛋白質繼續在舞台上聲嘶力竭。人家常說佔著茅坑不拉屎,這已經很過分了,蛋白質現在還變本加厲,佔著茅坑只拉屎,把整間茅房搞得臭味薰天,後面排隊的人除了默默忍受之外,又能怎麼辦?
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或許不公道,正如我文章一開始所說,一個世代有壞人必然就有好人,我也遇過很溫暖的長者,可惜這些長者大多不是舞台上的人物,而舞台上的人物卻有很多很多正是蛋白質世代,今天這篇文章講的,就是那些可惡透頂的蛋白質。
好了!最後就來揭曉什麼叫做蛋白質世代,算是為這一系列文章做個小結。
我所謂的蛋白質世代,就是這群夙位尸餐的:混蛋、白痴、神經質!
...................................................................................................................................................
K金世代五年級
年份:民國50-59年出生。
五年級生,怎麼看都是天之驕子,在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這群人正值青壯年,也因此,這群人現在幾乎都是社會的精英份子,在論字排輩的傳統產業,五年級生差不多是準接班世代,如果在一些科技、網路相關的領域,很多五年級生已經接掌大位了。
在那個我來不及躬逢其盛,台灣還是亞洲四小龍之首的年代,聽說機會多到掉渣,聽說股市猛漲,聽說只要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穫,十分耕耘大概也會有個七八分收穫。在那個美好的年代中,公司每年光是調薪都有個三、五趴,還不算分紅在內,十幾年累積的加薪幅度下來,都會叫我們這群菜鳥很想撞牆。
雖然說金字塔的頂端,不管在哪一個年代,位子都是有限的,但在那個美好年代中,就算無法位極人臣,只是當一顆企業的小螺絲釘,你都還是可以擁有不錯的收入,車子、房子、妻子、孩子,當然還有銀子,我所認識的五年級生,就算不是公司的高層,多半也都有能力五子登科。理論上,這是一個幸福的世代。
去年青輔會針對國內五至八年級世代有一份調查,結果才發現,最不快樂竟然是五年級生,不快樂的比率高達四成。這項調查另一個有趣的地方在於不快樂的程度排名,依序是五年級>六年級>七年級>八年級。
正所謂年紀越大,責任越大,應該就是這個狀況吧。
在那個大學生還沒有那麼普及的年代,我們換算一下五年級生的工作年資,平均大概在15-25年之間,在過去的年代,跳槽這名詞還不那麼流行,大多數的五年級生都很安分,老老實實地在一家公司,就這樣待上十幾年。
七年級生以後的朋友大概很難理解在一家公司待十年以上是什麼光景,但在五年級生的那個年代,所謂的工作,就是進一家公司,然後待著,因為當你熬到滿二十五年的那一天,如果老子不爽幹了,你就可以領一筆退休金,如果你繼續待著,那麼做的越久領的越多,因為你的下半生是有保障的。
記得幾年前勞退新制實施前,很多五年級生很惶恐,不知道該選新制還是舊制。五年級前段不用講了,大部分的人選舊制,畢竟再撐個幾年就可以享福了;五年級後段的人,很多人想一想以後,還是選了舊制,畢竟十幾年都過去了,再撐個十年應該也不是問題。
但大家都知道,這股穩定的力量,大概在2000年後就變了,十年內從金融風暴滾成了金融海嘯,以前是台灣錢淹腳目,現在會淹的只有颱風帶來的豪雨。已經混到公司要職的五年級前段班,因為已經掌權,影響相對有限。
但五年級後段班就比較慘了,在公司的底薪這麼高,養你一個可以請三個菜鳥,而且還是大學畢業,「日頭赤炎炎,隨人顧生命」,這個算盤很好撥,公司要砍人要精簡,刀子當然先從這群坐領高薪的人先砍起。
很多五年級後段生陸續在這幾次不景氣中箭落馬,有些人被優離優退,有些人則被迫接受先被解聘,然後再半薪聘回。對這群五年級生來說,家裡的小朋友普遍都還在唸書,就算出去外面求職市場找工作,都年過40了,坦白說也是賣相不佳,除非跳槽當主管缺,不然你還要應徵基層嗎?
就算有公司要你,你自己都不見得拉得下這個臉。
所以2000年以後,五年級生從五子登科的年代,搖身成為中年失業的代言人。這群人是幸福的,他們的身上大多還有留一筆錢,短時間內的生活不是大問題;這群人也是不幸的,過去的安逸讓他們對外界的變化,忽然失去了適應力,如果五年級生還不是個主管,那你在這個社會上等於沒有競爭力。
這樣子的五年級生,我正好認識幾個。每次跟他們吃飯,他們總還是會懷念過去那個美好的年代,對於未來誰也不多提,因為提了等於白提。要說他們很長進也不至於,要說他們不長進也太難為他們。等我們到了這個年紀的時候,可能大部分人要的也只是穩定而已。
時代變了,黃金年代到了他們的手上,已經成了K金年代,等他們意識到的時候,刀子已經架在脖子上了,只能說他們是先樂後苦的世代。
至於那些掌權的五年級生,位子也不安穩,他們只是躲過了前幾波風暴,沒有人敢說下一次浪頭襲來的時候,自己還在浪頭上。所以對於他們現在擁有的一切,他們只好小心翼翼地保護,他們也只能小心翼翼地保護,畢竟沒有人希望下一個中年失業的是自己。我所認識的五年級生,絕大多數都不如我們所想像的那麼好過,他們也有他們的中年焦慮,只是被隱藏在很深很深的地方而已。
五年級生很認真,很吃苦耐勞,但七年級世代認為他們不知變通、固執、主觀,他們其實是不解風情的世代。人家說21天可以養成一個習慣,對於五年級世代,很多行為模式都已經21年了,有些觀念當然根生蒂固。對他們來說,積極、努力、忠誠、任勞任怨是他們服膺的價值,他們一路走來都是這麼過的,所以對於六、七年級的抱怨,他們普遍會覺得這是態度問題。
不管在哪一個年代,努力工作當然都是必要條件。只是在這個瞬息萬變的K金年代,那條你們曾經走過的路,這一代的年輕人已經很難照著走。如果五年級生都得為自己的飯碗努力,他們就更該體會六、七年級的憂慮,如果沒有人能保障自己的未來,年輕人當然寧願追求快樂的生活,畢竟那是少數可以掌握的。
握有權柄的五年級生,其實應該多想想到底要留給新一代什麼樣的環境。新一代的日子好過了,你們的下一代日子才會更好過,比起渾渾噩噩的年輕人,消極不作為的老一輩其實更讓人洩氣,對這個社會的影響也更大。
.......................................................................................................................................
失落世代六年級
要用十年來評斷一個世代,坦白說是相當困難的事情。拿六年級生來舉例,最老的明年就40歲了,最年輕的今年正好跨越「三十而立」大關,說實在很難一概而論。所以要看一個世代,還是應該切一半,用六年級前段與六年級後段分別描述可能會比較精準,後面五、七年級也是如此。
現在,就讓我們從六年級生說起吧!
年份:民國60-69年出生。
某一天跟辣媽沒格在打屁。
沒格:有一天我老公抱怨一個六年級的客人像是個歐巴桑,我反問他『你自己不也是六年級?』
我:哈哈哈,然後咧?
沒格:我老公說:『對齁,我都忘了這件事了』
曾經,剛進入職場的六年級生抱怨他的長官都是一些死老頭;曾幾何時,六年級生也成了七年級生眼中的怪叔叔,我們常常忘了自己已經年過三十,或許在潛意識裡,六年級生不想長大,但時間不曾停止,生活的壓力,身體的衰老都無時無刻不再提醒著六年級生:真的不再年輕了!
難怪有人說六年級生是青春期最長的一群人!當然這個最長,是相較於五年級以前,未來七年級生的青春期,肯定又比六年級生長得多。不想長大,卻又已經長大,用來描述六年級生應該很貼切。
六年級前段班在唸書的時候多少因為還在戒嚴,心態上會比較接近五年級生,個性較為保守、認命;中後段的六年級生在成長過程中,正好遇到台灣百花齊放的年代,所以他們心代會比較偏向七年級生,對於新奇的事物接受度較高,心態也比較享樂,早期形容六年級草莓,多半指的都是這一群六年級後段。
六年級生很極端,有人很早熟,很有危機意識;有人很晚熟,到現在還是吃家裡住家裡,算是賴家王老五的先驅。六年級面臨的環境也很極端,正值壯年的時候,大環境已經開始變了,運氣好的前段班,多少還有搭到景氣高峰的末班車,卡到一些位子;後段班就慘了,出社會還沒賺到第一桶金,就碰到金融風暴,美好的時光沒遇到,卻被金融海嘯追著滿天跑。
就拿台灣當紅的電子業來說,以前進電子公司,每年光是股票分紅就可以買輛車,所以一堆優秀的高材生拼命往電子電機領域跑。我有個學長,想說去唸個電機博士所以晚了幾年當兵,等到當完兵出來進台積電,正好遇到股票分紅費用化,分紅就這樣取消,爆肝依舊在,跑車卻沒了。
所以有時候真的不能不感嘆能力好不如生得好。
以前看雜誌,人家說「35歲要開花」,意思是工作要有一定成就,我一直都記得這句話。六年級生有一半已經跨過35歲大關,另一半在幾年內也將陸續挑戰。我看了看身邊的六年級生,坦白說,花沒看到幾朵,滿面豆花倒是一大票。
跟他們聊工作,答案多半是「還不是就這樣!」;講到未來,很多人的臉上也是茫茫然,過一天算一天。畢竟在這個年代談未來實在太沉重,對於不知不覺邁入中年的六年級生更是如此。
因為大環境不景氣,某種程度也扼殺了六年級的夢想。跟六年級生談夢想,他們的考量已經是「先求不傷身體再講究療效」,畢竟年紀不小了。他們不像賺到錢的五年級生,工作滿20年以後,可以喊老子不幹了,領一筆退休金;也不像七年級生,初生之犢不畏虎,想到什麼就去做,天塌下來還有長輩頂著。
身無長物的六年級生,現階段只能選擇一條安全的路,畢竟三十而立的年紀已經不是小孩了,還沒結婚的長輩開始會關心,工作還不穩定的長輩更會擔心。機會變少了,加上來自於殘酷現實的壓力,並不允許這一代如此灑脫,不允許他們有不切實際的夢想。
也因此,六年級生其實是面孔模糊的一群人,這一代幾乎沒出過什麼創業家,也沒有什麼青年創業楷模。如果有,恕我直白一點說,你得感謝你的老爸,這一代不會有白手起家的郭台銘,這一代的創業家在2000年的網路泡沫後,差不多都消耗殆盡了。
時間跟機會,已經不站在六年級這邊了。
在職場上,六年級生陸續成為基層主管,少數優秀的六年級生會成為企業中階主管。不過往上看得跟五年級這些死老頭打交道,某種程度來說,他們羨慕五年級生現在擁有的;往下看又被七年級生當作怪叔叔,不見得帶得動新世代,他們內心深處也羨慕勇於衝撞的七年級,畢竟畢年少輕狂的日子還歷歷在目。只是基層主管的命運往往就是夾層,夾在中間上下不是人,所以職場裡的六年級生,普遍有著他們的無奈。
對多數六年級來說,或許已經不能成就大事業了,但如果工作之餘,每年可以出國度個假,三不五十跟好友喝個小酒,大膽一點的幫自己策劃個壯遊,未嘗也不是另一種夢想的實現,而且可行性也高得多。既然做不到兼善天下,最起碼可以獨善其身,嚴長壽所謂的「甘於平凡,但不平庸」,或許正是六年級的寫照。
時間是個賊,當你發現的時候,它已經偷光了你的選擇。青春期再長終究也會走到盡頭,六年級生或許是個失落的世代,但在現有的遊戲規則底下,這群失落世代仍然堅持用自己的方式,活出自己的精采。
在失落的年代中,這大概是六年級生唯一可以確定的一件事了!
...........................................................................................................................
3D世代七年級
年份:民國70-79年出生。
七年級生,是草莓族的最新接班人。講到七年級生,不管是媒體還是老一輩的人,描述大概都是一致的。什麼抗壓性低啦,忠誠度低啦,服從性低啦,按這個標準看來,七年級生算是標準的三低世代。
七年級的三低是誰造成的?坦白說,也是媒體和老一輩的人。在七年級生開始懂事後,父母不斷告誡生活大不易;唸書以後,老師與教授跟著碎唸工作不好找,要不斷努力;求學期間親眼目睹大環境的沉淪,媒體的報導對於七年級生更是非常不友善,還沒出社會找工作,身上標籤已經一狗票了。
簡單說,七年級生是被嚇大的,從小時候一路被恐嚇上來的。而人性通常是這樣的:既然看不到希望,努力也不見得有結果,不如就擺爛吧!所以七年級生擺爛的比例特別高。七年級世代對於工作的漫不經心,可以說每個上一代都有責任,他們是很沒有安全感的一個世代。
因為他們知道社會很殘酷,所以他們寧願追求個人的快樂;因為他們知道社會很現實,所以他們不得不現實,但他們的現實是全方位的,不只對工作沒有忠誠度,對感情也是如此。很多七年級生的感情觀,都是先在一起看看,不合適就分開,用行話來說,就是「互相陪伴」的關係。
或許是因為在這個時代,他們知道感情是假的,工作是假的,這些都是說變就變,只是自己跟家庭才是真的,這是一個給不起承諾的年代。他們不相信別人給的承諾,自然更不會給別人承諾,這是他們眼中的公平。
特別是這幾年,還在唸大學的七年級生,普遍都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繼續在學校待著。不管是延畢也好,繼續唸研究所也好,既然工作不好找,條件也不好,不如先在學校待著以拖待變,繼續住家裡吃家裡用家裡,這是七年級生的算盤。
七年級生的父母普遍都是四、五年級生左右,所以這群人從小的生活環境普遍優渥,加上父母的疼愛,體罰也少了,所以七年級生普遍任性一些,敢言一些。他們覺得你很酷就說你很酷,覺得你很遜就直接說你很遜,不像六年級生多少還會拐彎抹角,給個「還好」的答案。
這樣的特質肯定不受上一代的歡迎。但事實上,七年級生其實也不在乎你的感受,在他們的世界裡,自己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對他們來說,生於憂患已經是千百個不願意了,從小被一路恐嚇到大,現在還要給他們扣上一頂大帽子,這怎麼讓他們服氣!
對七年級來說,他們是網路的原住民,不像六年級生,很多都到了大學以後,才開始接觸電腦,這群七年級生很多從高中就玩無名、論壇長大,他們就是網路的原住民。所以對他們來說,對於你所說的道理,只要上網查一下就知道你有沒有虎爛,權威在他們眼中不值錢,他們寧願相信從網路查到的結果。
事實上,這群網路原住民的做事效率,可能會遠比五、六年級快很多,因為他們太擅長使用網路了,要找人、找資料、找合作,只要透過虛擬人脈彈指間就搞定了。只要你能給他們一個熱血的目標與理由,他們的確有能力成為最有效率的員工,很快就把事情搞定,但他們不可能無止盡地沉溺在工作裡,對他們來說所謂的責任制就是事情趕快做完,趕快下班跑趴。
當然善用網路也是有缺點的!舉例來說,七年級生很容易分心,因為超連結的世界可以一下子就飛出十萬八千里,原本只是上網查資料,不知不覺就連到了臉書、噗浪,網拍然後回不來了,要他們只專注在一件事很困難,因為他們自覺自己是多工世代,就好像你拿雙核心電腦去跑單核心的應用,他們會覺得很浪費。
而且,七年級生普遍都沒什麼耐心,因為網路是一個即時回應的地方,他們普遍厭惡等待,厭惡事情不能馬上有結果。對他們來說,任何事情應該都跟 Google 一樣,打入關鍵字就可以馬上跑出結果的地方。他們沒耐心去面對那些人與事的眉眉角角,聽不進老人言,只會覺得你可不可以不要那麼婆媽。
七年級生也是享樂世代,他們沒有經歷過那種戒嚴的嚴肅時期,在他們的求學過程中,從虛擬到實體的娛樂早就多到族繁不及備載了。在七年級生的血液裡,玩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玩,更何況在這個苦悶的年代,與其在辦公室愁眉苦臉,還不如呼朋引伴出去玩更有建設性。
但如果你仔細拆解七年級生的DNA,你會發現他們其實跟過去的世代也沒什麼不同。他們表面上他們裝得弔兒郎當,但內心深處還是很在意外界的看法;他們並不是不忠誠,只要認為你值得付出,他們就願意拿出真心;他們的享樂主義,其實只是焦慮背後的掩飾,因為他們更早就知道,生活沒那麼簡單。
他們只是討厭事事被看作小孩子,討厭莫名其妙被貼上一堆標籤,討厭動不動就拿權威壓他們,極度自信的背後,祇不過是急於擺脫這個社會加諸給他們的標籤,如此而已。我認識很多的七年級生,混吃等死的當然有,自我感覺良好的當然也有,比例雖然高了些,但還是有很多七年級生其實也相當努力,非常積極,只是他們卻必須承受個案造成的輿論壓力。
所以當世代的鑰匙交代七年級的手上時,他們不會像上一代的人,乖乖拿著鑰匙去開門。對七年級生來說,或許直接把門踹開才是王道!看在老一輩的眼裡,自然會覺得這群踹門的人既難管又難帶。
其實,我真的覺得事情沒有這麼嚴重。因為人生最有趣的地方在於:每個人最終都得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如果你無法為自己負責,哪麼你只好眼看著別人左右你的人生。七年級生未來要面對的環境比我們更險峻,機會更少,還得面對全球化的競爭,特別是中國據說高達2億人口的八0後。在僧多粥少的全球化舞台上,七年級生準備好了嗎?那才是你們該關心的。
至於別人戴上3D眼鏡看你們的異樣眼光,坦白說這是七年級生最不需要在意的事情。
本文轉載自 http://tw.myblog.yahoo.com/jeremy-3c/article?mid=35500
PS:加油各位 我自己也加油

jackual0612 wrote:
18歲覺得有機車很拉...(恕刪)
難道五年級/六年級的就不會碰到嗎?
難道金融風暴只會颳到七年級生嗎?
30歲轉職容易還是40歲轉職容易?
以前的人,通常對外在沒這麼在意
現在的人,不管有沒有錢,不弄支智慧型手機,好像說不過去。
是的,我是指現在的人,不管是幾年級都是如此。
但是有點資產的人,擺點闊,重視一下外表,無傷大雅。
然而,很多還在辛苦打拼的人,卻也跟著跳坑~
我同意
現在大環境已經不同了,笑貧不笑娼的氛圍慢慢在形成
這是誰害的?可以說是五/六年級害的。
看看01上,很多人現在買玩具的成年人,
都是因為小時候買不起,所以現在自己賺了,就回頭去滿足自己遺憾的童年
然而,現在的年輕人,只看到這個果~卻沒回想到因,所以也就跟著一起衝~
花得多,賺得再多也不夠。
學生時代打工,以前幾乎都是為了生活費而賺
現在,當然也有。
但是,不可否認也有一群人是為了滿足物質而去打工的~
靜下心想想,七年級生出國遊玩的時間和次數,是不是比各位的老爸老媽多得多呢?
即使我已有點年紀,但仍然常被老爸老媽唸。
不過,我反而想的是,怎麼去努力,而不是怪他們罵我
畢竟環境不同了,人心也不同了~
不好意思,我不小心認真的多話了~
,譬如”智慧型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