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先別太過生氣,畢竟沒有實際參與的人 說話總是比較偏頗李教授的發表個人看法是可以,但是用詞方面實在不大像是一個學者而且就團康這個來說,我覺得原住民小朋友似乎自己就比較會玩,也比較團結所以就字面上來說,團康的必要性的確比 課業輔導來的低一些另外補上新聞片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SOZer7-sZLw
Bruce19830404 wrote:不好意思~很怒的一段...(恕刪) 怒啥?人家講一句話,你就不爽?修身養性一點,不需要這麼衝動,無視、忽略即可,這很簡單的~不要像某人,講到「胖」或是啥影射字眼就停權~
其實我家國中小朋友曾去過山地部落幫忙英文教學,回來講說, 山地部落用的電腦比我們平地還要好,教材比平地還要多, 但是山地小朋友都跑來跑去靜不下來.因為大家都以為他們缺, 都捐物資, 捐錢.其實他們是缺有耐心, 長期去教導他們的老師.
之前要去福音隊前上課時聽到一段話很印象深刻其實對很多當地的人來說這類型的活動都只是一個秀的存在對大人而言,為了接待這些客人他們要花掉自己工作的時間來陪這群來幫忙的人對小孩而言,大哥哥大姐姐走了後,也不知道何時會再見面過了一個禮拜後,他們還是要回到正常的生活當時的衝擊很大因為這是我們所沒想到對方會有的想法看完內容後個人覺得李家同先生的出發點沒甚麼不妥可是表達的方式卻不是很恰當其實對一些當地的人來說,就算沒有營隊去他們也可以過得好好的。應該說這類的營隊應該要了解去的目地和對方的感受不然到後來都是外來者一味地站在自己的出發點著想以上是個人經驗談,不代表每個營隊的立場hydedoggi wrote:其實我家國中小朋友曾...(恕刪) 說得真好個人覺得即便李家同先生說了甚麼難聽的話還是要自己判斷的能力,判斷他到底要表達的意涵是甚麼?對媒體來說,他們只是要一個嗜血的標題吸引買氣李先生只不過是一個工具罷了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看官還是要有自我省思的能力不然很容易被媒體牽著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