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儷 wrote:
不要再講一些什麼日本...(恕刪)
一切關係到工程預算編列,設計單位會依工程經費下去設計(路工/土木/建築 都一樣),
要是施工過程中要是設計變更,金額超過一定比例,設計單位是會被扣錢的。
簡單來說,承商只是依設計圖說還有送審通過的施工圖說兩者下去依圖施作,
要是設計圖柏油設計15公分,它就是鋪設15公分厚。
今天如果設計單位設計30公分厚柏油鋪面,承商就是鋪設15公分厚,
問題是公家發包沒有這樣多錢啊!!
台灣工程經費跟日本天差地遠,
所以不要再講一些什麼日本道路柏油比較厚30公分,台灣只有10公分厚的事情了....
政府根本沒錢作這些事。
---------------------------------------------------------------------------------
設計規劃 經過嚴密計算後的紙上作業 很正確應該沒問題
問題是
承包商 有確實按照計畫書施工嗎??
主管單位 有落實驗收規定嗎??
馬路 為什麼都會一直有重複開挖回填的問題
(回填的機器放車上 柏油用腳回壓
慘)主管單位如果有很落實驗收制度 道路上的狀況可能就好一大半了
10億預算的案子
到最後一層統包商手上能剩下超過兩億就要偷笑了
這一層才是真正勞心勞力,要發包、要管理
錢最少,事最多
有照圖施工沒偷料,已經算有良心的包商
以此反推
才有 阿儷 所提到的
一切關係到工程預算編列,設計單位會依工程經費下去設計(路工/土木/建築 都一樣), 要是施工過程中要是設計變更,金額超過一定比例,設計單位是會被扣錢的
這比例
把各層撥削也算進去了
但是別忘了人性永遠貪得無饜
實際操作的時候
絕對會凹超過
簡單的說 真正做事的那群 錢永遠不夠用
那又怎麼會有優質工程可言?
這樣令人無奈的業界生態 不是小小的基層工程師能改變的
雞生蛋跟蛋生雞的無限迴圈
如果有誰能夠解決這令人無奈的工程黑暗面再說吧
這也是後來離開工程圈 轉換跑道做單車的原因......
,我就不相信承包商沒偷工減料,沒有官商勾結...看看台灣的路況就可以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