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運內湖線電車會不會太窄小了

其實內湖線的尺寸大小和現有的木柵線馬特拉列車一樣大
並沒有變比較小
因為這種自動導軌運輸系統是屬於各家廠商專利技術
既然要和木柵線一起連通就得同樣規格(姑且不論機電號誌系統 這些留待龐巴迪去做整合)
只是將座位改成橫置的
至於有多大有多小搭過的自己心裡知道
自己在尖峰時間撘乘經驗
中運量真的太小了
不過還好至少他的班距非常短(比高運量更短)
未來視搭乘情況和技術克服或許還會加掛兩節車廂變六節
從木柵線車站兩端就可看出當初設計是有預留空間到六節車廂長度
看來內湖線捷運是白蓋了,從東湖到淡水坐公車上課。
尖峰時段每輛都客暪。還是乖乖搭公車
反正台北市捷運局是不到黃河心不死
非得要採用中運量才行
就等到時通車之後再來看看結果吧

再看看這個時間表就會覺得很怪
從1999年5月到2000年8月,短短一年多一點點的時間
民意就可以從支持高運量一下就轉為支持中運量
實在是很想知道那時的民意調查是怎麼做的
是用民意調查決定又不是內湖居民投票決定
民意調查的人數、範圍、問卷的設計,還有先行發送的小冊子內容影響
就有許多空間可以讓民意調查的結果變化很大


舉個例子:1.如果內湖捷運採高運輸量設計,但施工時間必須將XX路封閉多久,對內湖周圍的交通影響甚巨,工期甚長
2.如果內湖捷運採中運輸量設計,對內湖交通幾乎沒有影響,且工期短
請問你會選擇1或2
結果就出來了


不過上面是猜想的題目
請問01上有無住內湖區域的朋友當年有做過問卷的可以上來說明一下嗎
--------------------------------------------------
高運輸量是可行的
不然當初捷運局不會把高運輸量也列入考量
一直到2000年才改成中運輸量

judoyang wrote:
--------------------------------------------------
高運輸量是可行的
不然當初捷運局不會把高運輸量也列入考量
一直到2000年才改成中運輸量


中運量與高運量相同的距離
基本上感覺只是車廂差異長度大小的設計,
其他東西土木建設車站數量相差無幾!
一樣的錢為何不買大一點!
萬一日後不夠用想改高運量還要花一次費用

這...也太小了吧!?
一節車廂像是一台公車的大小...
說不定公車坐起來都比較寬敞一點吧?
內湖人滿擁擠的勒~

我家住東湖
讀高中的時候...
有多少日子擠公車擠不上
擠上車還要卡在捷運施工路段
坐公車塞車也會睡著勒~

到現在都畢業了
有時候回台北再出門時間都喬不好
只要一上車就是卡在施工路段
等那麼久...結果居然是等到這種車廂...
而且...樓上有大大提到民調
怎麼我們這邊都沒聽過這種事情...

如果從東湖上車...
早上尖峰時段可能還沒坐到大湖公園那邊車廂就塞爆了吧!?
會用這種車廂
我只能說...真的很腦殘...
這是什麼樣的一個玩笑?
現在還有沒有辦法補救?

小弟看著,竟然升起「這是娃娃車」的感覺
是小弟太外行了亂說話,還是它真的不敷需要?
有這方面的專家,可以解說一下嗎?

......
敬愛老先覺,討厭老油條;寧做真小人,不當偽君子。
上海市區到浦東機場用的是磁浮列車......
armand wrote:
上海市區到浦東機場用...(恕刪)

那個算噱頭吧,他們買了超貴的賠錢貨。
上次還失火!人都不知道往哪裡逃。因為那是高架系統,軌道的設計開門就掉下高架
armand wrote:
上海市區到浦東機場用...(恕刪)
磁浮的價位並不便宜
我可不希望台北市只為了內湖線就把所有的大眾運輸經費都花完了
一個中文,各自表述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