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dijack wrote:
早上讓開版抓狂的新聞...(恕刪)
『砍價』本來在中國大陸就是用來跟賣方要求降價的用詞。
去菜市場買水果買內衣內褲都很適當。
請不要自己把他塑造成高級用語。謝謝。
在台灣說『殺價20%~30%』一點也不會不入流。且非常的貼切。
再來,用『議價20%~30%』也不會有你所寫得正負問題。
供應商給『報價』,需求方『議價』這只會有負。哪來的正,若你公司是那種肯給多錢給供應商的請報上大名。
需求方『招標』,供應商『投標』。也用不到『議價』。要『議價』的話。還招啥標。
羊羽翔 wrote:
廠商也會跟我們說:砍價不要砍那麼兇啊~~
這句我也常聽啊。我也常講啊。對誰講?當然對中國人講。
現在哪一間公司沒跟中國人做生意?
順口說出來我不意外。
換成『殺價不要殺這麼兇』。用國台語雙聲來講也非常的貼切。對我們來說還比較親切。
居然忘了01要當流量大的營利網站,而不是專業網站,我還囉唆雞婆個雕~一起喊無腦萬萬歲就行了呀,多省事。
關閉廣告
少見多怪的笑話發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