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 本來就打算要買保險 不過

敝人也是從事保險(ING安泰):
保險必需先考慮個人近期需求,而隨時間變化,收入增加再逐漸加保!

初入社會如收入不高,建議終身壽險部份以該公司最低額度投保,搭配定期壽險提高壽險保額(保費便宜)(即使單身,也需考慮父母養育之恩!)

接下來則是CP值最高的意外險,意外醫療及意外住院這部份,視工作危險度去考慮投保額度(越有意外危險的的職業,應調高保額).

再來是醫療險,建議先保定期,但可二擇一理賠之醫療為主(日額或實支實付:例:住3天花兩萬便選實支實付兩萬,住10只花了5000,便選日額理賠.至少不用自己出錢),再搭配日額型醫師險(有終身及定期),兩者搭配萬無一失,再有餘力記得加手術險!

接著癌症險,會買此險無非是為了得癌症時有較好的醫療支援而治愈,而非因癌症死亡或得較高理賠(那不如買定期壽險),因此建議選擇有含化.放療理賠之癌症險,目前理賠項目較完備的為全球與安泰!

以上為基本的保障型保單,適合預算不高的人,價位應在25000上下!

若有儲蓄理財之須求,目前不建議儲蓄險(保障少,利息低,保費高,去掉通膨錢只會縮水)(除非有避稅需求)!
建議投資型保險,保障高保費彈性!缺點風險自負!因此須考慮基金種類多及保額倍數高之產品!

保險之用意是保萬一之時有所保障而非賺錢!

選擇保險最重要的一點是保單條款!
保險是列舉式條款的契約,封面是我們的名字,裡面有當初的簽名,保險公司理賠時完全依據你所買時的條約內容去理賠或不賠,而非依照業務員的說法(這也是常有理賠糾紛,客戶卻常是輸家),台灣各家之條款緣自財政部,各家再自行修改送省,也因此差異頗大,只可惜一般人卻無從比較,原因再其用語較為艱澀且無時間及保單作比對!

比如意外險:有的需在換職業或職務時立即書面通知保險公司,否則理賠打折甚或不賠或以為買了就保障到期滿,但其條款卻載明期為一年一約,續保時"需經本公司同意",更為甚者,當不幸如金門王般意外至雙眼失明時(或全殘),領了壽險後,卻在最需要意外險,醫療險及癌症險時告知,因主約終止而至保險全部終止(金門王死於癌症)!但也有無上訴條款限制的!

醫療險則須注意理賠種類多寡(有的13項,有的多達36大項),女性尤須注意!比如有的安胎賠,有式的不賠!還有開放剖腹項目的多寡,尤有甚者是,有的在條約註明為一年一約保費隨年齡調整,有良心的付有調整對照表,有的則沒付(不知調法),也有固定費率的!
零零總總不勝列舉!(我一般需花1HR解說條款!)

試想一年保費25000,20年下來至少50萬,給自己及家人的保障更是數百萬,我们買車都還會四處比較,上mobile 01詢問,那保險呢?難道要為了人情而買,出了事,萬一這也不賠那也不賠,當初的熟人能賠嗎?因此為了自己與家人千萬要做好比較!

一般人買保險,會先選業務員,再看公司信譽,少數人才會再注意條款內容!
但其實,應是先考慮條款內容,再看公司信譽,最後才是業務員!
因為我無法服務客戶一輩子(我退休時客戶都還在),但條款及公司才是保障客戶終身的!

因對各家條款小有用心,故有所感!希望能幫助到你!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