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lo0919 wrote:一.希特勒狂妄的戰爭指導錯誤~直接導致戰略戰術上的用兵失誤不斷發生~最後兵敗柏林! 其實講老實話,就憑他一開戰就打到巴黎,讓英國遠征軍差點回不了家希特勒可能比我們都會打仗。若是敦克爾克沒被戈林晃點二戰可能還有的打。kilo0919 wrote:二.被蘇聯龐大的戰略預備役部隊和龐大的重工業生產能量所拖垮! 這是靠美援,沒有美援跟東將軍北極熊大概早就投降了。kilo0919 wrote:三.納粹德國本身引以為傲的重工業和煉油設施~到了中後期絕大多數都毀於美英的戰略大轟炸!戰爭機器無法運轉生產! 第三帝國在東線耗光了國力,喪失制空權後就只能被炸的天翻地覆。
Cannabis9478 wrote:這是靠美援,沒有美援跟東將軍北極熊大概早就投降了。 就算沒有美援及冬將軍,德軍還是不可能征服北極熊。在41年12月氣溫降到負20至負50度前,紅軍己經從閃電戰的震憾中清醒。紅軍從開戰初的大規模潰敗,轉而能發動局部反攻。莫斯科週邊的戰鬥,奮戰的紅軍更是以消耗戰,阻緩了德軍的前進速度及加大了德軍的傷亡。以及讓莫斯科爭取到了加強防禦工事的時間。而德軍在兵臨莫斯科城下時,經過前六個月的戰鬥消耗,大部份德軍的戰車單位只有編裝三分之一的戰車了。步兵單位也差不多只有一半到三份之一的員額了,根本是強努之末。就算德軍能突破城外防禦工事進入莫斯科市區,也可能只是史達林格勒式的血腥消耗戰。所以不管有沒有冬將軍,德軍當時的情況根本不可能拿下莫斯科。而美國對蘇俄的援助,主要集中在物質(藥品、麵粉、奶油)及運輸工具(吉普車、載重車)。武器方面的話,因為使用的不便,紅軍是用的是抱怨連連,所以比重一直不高。例如:M3格蘭特戰車,紅軍叫它”七兄弟的墳墓”(也難怪,今天是T34和M3格蘭特你選那一台?瞎了都選T34)沒有美援,因為糧食的缺乏,蘇俄需要工業中釋放出更多人力務農,以代替美援中的糧食。藥品的缺乏,則可能造成紅軍傷亡可能還要再加重二到三成。不過到戰爭結束,蘇俄還有上百萬沒有動員入伍的預備役人員,所以影響是有,但沒有決定性。沒有美援中的運輸車輛,表示蘇俄重工業不能全力生產裝甲車輛。必需撥出產能生產這一些對44年、45反攻中對後勤非常重要的運輸車輛。產能轉移到運輸車輛,代表蘇俄無法達到戰爭中十萬輛戰車(自走炮)的產量了。不過就算蘇俄產能減少到七萬輛,七萬輛的戰車力壓德軍裝甲部隊,我想還是可以的!影響可能就是俄軍的大規模反攻可能比歷史上要晚一到二年了。沒有美援,對北極熊的影響絕對是有,但還沒有到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