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教改..看了之後的感觸

還是應該在快樂學習及課程深度
找到平衡點
才不會變成
有了快樂沒有程度喔
教改的最大問題是大人沒有跟著改!

我相信當初規劃教改的人,一定都參考很多先進國家的教育制度,
只是老師和家長似乎仍然一直用聯考的觀念在教育小孩,我承認
我並沒有深入研究台灣的教改到底改了什麼,但先進國家的教育
制度很尊重每個小孩的不同性向與專長,讓每個小孩依照自己的
特質去發揮,但傳統的聯考制度則是完全忽視每個小孩都是不同
的個體,而是用完全一套的標準去規範,美其名是公平,實際上是
犧牲更多小孩的人格特質而去成就少數會唸書的小孩,現在4,50
歲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本來有機會成為台灣文學家,科學家或藝術
家等等,只因為他們不會背書或理化理解能力不強,在聯考制度底
下他們只能得到高中學歷,或甚至被迫往完全他們不適合的方向發
展,我相信教改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但千萬不要為了批評教改而
美化傳統聯考制度.
小弟有幸當年參加到教改的教材端(剛好在做參考書的公司上班),

你們知道為什麼要教改嗎?不是什麼快樂學習,也不是什麼官商勾結...

只是單純的當時剛好碰上解嚴10年,大家在討論該如何與國際接軌,然後一堆有志之士就一頭熱的開始研究要怎麼改...

記得當年只是打算研究怎麼改,也沒有想要抓些白老鼠來實驗,更不用說全面實施了,但是,因為當年剛好有一些目前在檯面上的政治人物,他們想利用這個話題來吸引選票,所以把這個東西當做政見主軸,全力的推動,在短短的1,2年間就把教改推上全面實施的局面..

當然,他們成功了--成功的獲得了選票,也順利的執政了---但是,當他們執政後,教改就不再吸引他們的目光了,因為執政後是要穩定施政,一切的變革都代表可能被對手拿來當話題...

所以教改就改了一半,只改了教材與入學方式,但是該改的教學方式與升學主義沒改,連最初的"與國際接軌"也談不上...

個人認為,教改沒有對錯,政治人物也沒有對錯,只是剛好因緣際會,在同一時空交錯;有時我會想,如果當時那些教授沒有搭上選舉的話,也許現在的學生還在準備聯考,畢竟在台灣的議題,如果沒搭上選舉,就只是議題,永遠不會實現....
只覺得當初在考學測時
聽到""上面""的長官們
在說教改怎樣怎樣的
就只覺得...用講的比較好聽
完全沒有體會到下面學生們的心聲
當時就在想當初的""一試定終生""
會不會比現在的多"元"入學來的好?!
講得好聽是看你的興趣在哪你就可以往你興趣走
是的...表面上是這樣講
等你要準備去報名時...
最終回到的終究是成績
成績固然重要
但是如果是以興趣來徵選人
為什麼""成績""的比重還是如此的高
而不是才能比重較高??!!
當初進高中也是多"元"..
五專也去報...高職也報...高中也報...
最後通通沒中.....直接等分發
考兩次有沒有比較好?!
有好有壞吧...
以前拼一次就好
現在要死兩次...
有沒有人第二次成績比較好?
有...但所有人都提升分數那...真的有比較好嗎?
有沒有人第二次比較差?
有...就是我.........................
因為已經沒心念下去了
第一次考完有些人就推甄上了學校
開始放鬆....要我們這些要準備第二次的人如何專心念書阿(明明就是自己不認真...)
高中升大學...
一樣...
推甄只能推一所學校 (花錢 *1 )
申請可以申請五所 ( 花錢 * 5 )
如果對大學沒信心可以上可以再報五專 ( 再花錢 )
如果恭喜您第一階段過了
可以準備第二階段面試 ( 在花面試錢 * 1 )
且如果您推甄、申請第一階段都有學校通過...
而很不巧的是
通常面試都集中在那一兩星期裡面
如果更不巧的是你通過的學校面試是同一天....請擇一
不僅是學生累,家長也累...
教改....到底要怎改?
到底要怎做才好?! 我也不知道
我只知道...只要你書念得比人家好
你就是有辦法比別人先選擇
你書念不好就只能等別人選擇完才來選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信念, 我會遵循這信念走下去, 我也會為了這個信念好好的活著。 -阿達仔
教改以這種方式是一定失敗的
教改在台灣
改的不該是學生的升學模式
而是要教育
台灣的家長們
什麼叫創造力
什麼叫革新
什麼叫多元發展

現在這種狀況
就是很典型的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反正我們家的小孩就是要上xx才有出息"
這個想法好像幾十年來都沒變
如果這個大前題都沒變
我想教改都怎麼改都沒用的

但教改有一點很成功
現在的小孩小真的比我這種六年八班的小朋友
更富有創造力與自信

懇請各位家長好好思考一下什麼叫人生觀
請不要該"目光短淺"變成我們的國情之一
成功和有價值
那一個重要
什麼叫幸褔
每每討論到教育
就想到從小到大
"家長"最愛講的一句話
"我就跟你講xxxx,不然你一定會後悔"
看了兩次看到滿頭汗,想想小朋友的教育真的是要給這些政府系統玩弄嗎??
改來改去變來變去政策永遠搖擺不定..
人生只有一次啊!!
我是不知道教改是好是壞 只是當我們再爭論這些問題時 ...看看對面的中國學生的水準跟吸收學習的能力 ,別說我唱衰,大陸學生吸收學習新資訊及新東西的速度及能力比我們強太多啦~不出幾年...台灣的教育依然盲從西方教育的軌跡,台灣的學生即將在亞洲地區成為最弱勢
即使一些大陸學生目前水準沒有臺灣人高~但是相信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追過我們的.....
,...這裡應該不少在中國工作的大大吧,...你們也知道現今的中國的學生是怎樣的蓬勃發展 跟現在好像是再吃老本的台灣相比,...台灣阿, 再繼續改名吧, 再繼續倒轉地圖吧, 再繼續愛呆完啦,讓自己看了高興就好了....看看現今的台灣跟韓國 中國相比....感慨真的很大.


看完後的感觸

片中提到,

教育是百年樹人
十年內換了六個教育部長
平均任期一年半

學不好其實是自己的問題
太沉浸於那時快樂當中
當時應該多唸點書, 多聽點長輩的話
因為還沒有長大,
不知道他們說的話都是真的

時光其實是不能從來的
不夠壞 就沒辦法令人刻骨銘心
這個節目讓我思考了很久,究竟我們的問題出在哪裡?

小女在米國念國小一年級,明年他會回國重新念一年級,我很擔心,回國以後我的工作忙碌,不再能像現在一樣,每天跟她一起做功課,一起讀課後教材,一起在白板上做算數,一起閱讀一本睡前的故事書,一起分享繪畫、英語與數學的樂趣。

我覺得父母的經驗與帶領,是教育方式能不能改變的關鍵,不只是前一個年代教師的問題,其實這是全社會的問題,十年過去,也許現在的父母會比較有能力配合這樣的教育方式。

然而台灣社會有個毛病就是『愛拼就會贏』,下課後能夠陪著孩子的父母並不太多,尤其在某些極端的產業 (例如我所在的醫業或是高科技業) 經常都是把生命賣給了老闆,孩子回家只有補習或是安親班,這樣的生活方式,是完全無法配合到教改。米國這邊的教育也很希望得到家長的參與,他們開宗明義的告訴你家長跟老師一樣重要,整個社會的價值,也不是純粹工作導向,而是比較家庭導向。

也許舉我自己是比較極端了些,我大學七年都在外兼課或家教,教育六歲的孩子並不是一件頂困難的事,但是我發現除了我自己的因素以外,其實孩子真的很厲害,他們可以記得你以前完全記不起來或無法理解的東西,例如英文字母 "a" 的發音方式,或是加法的交換律,只要你夠有耐心的告訴他為什麼。

說了半天沒說重點 ,我的意思是,相信而且能夠適應教改,其實是需要時間的,父母能不能跟著成長,跟學校教育做良好的配合,是實施新型態教學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因為我們都是在舊的教育框架裡面生長的,你無法理解為何小孩的數學要包含那麼奇怪的概念,你認為重要的卻沒寫,你無法理解為什麼那麼簡單的事情要耗費周章去做討論,明明可以二十分鐘教完的概念。

我們的社會已經不能不改變了,做機械化的生產,你拼不過遍地廉價勞工的中國印度東南亞,我們需要會問會質疑、能想能討論的人類,做腦力的活而不是勞力。因此不能倚賴舊時代機械化的教育方式。你的孩子要會想、要會用、要能創新,最好還能鑑賞美麗的事物 (而不只是演奏他)。這一切都應該越早發生越好,你會驚訝孩童小腦袋裏面想的東西。

並不是說全盤西化就會成功,只是我慢慢的認識到,我受過舊時代教育的腦子,並不一定完全符合新世界的要求,當你在看著『基業長青』『藍海』『紫牛』,希望改變你的腦子,來改變你的事業的時候,請記得,你孩子的教育,也一樣需要你的改變。
文山小藍謅記: http://thomas-lan.blogspot.com 癲癇進修劄記: http://nyepilepsy.blogspot.com


教改到底需不需要
應該從那邊下手
這都很難處理

但是我是絕對反對一試定終身的
因為就是一次定終身,所以成就了一堆明星學校
因為最高素質的學生全部集中,導致教育資源一面倒向這些可憐的小朋友身上

為什麼教改到現在還看不到成果
因為你明星學校一天不讓他盡量消失光環,一天教育資源就無法盡可能讓每個學生均等

撇開所有的政治不說
現在到底有多少人是和我一樣搭上高中聯招末班車的在這裡講話
有多少人有坎坷的經歷?

在一試定終身的條例下,有多少創造力被扼殺了

現在小朋友的惡搞(創造力)可不是我們當初可以想像的

當時的學生,除了唸書,到底還會什麼?
現在的學生,最起碼會玩了,對自己想要的也比較早會想了

台灣的教育還是處於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狀態
學校老師依然這樣教,學生家長也這樣認為

但是你看一堆出了校門,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麼的人
這樣的情形,到底教育教了學生什麼?

書上的知識?
還是教出了生活白癡?

我不期望唸書會很輕鬆,就像前面的人說的一樣
唸書不可能是輕鬆的
但是知道為什麼念,才會念的輕鬆

至於補習
請問這些家長,到底學生在補些什麼您知道嗎?
學校才是教學的地方,不是安親班
補習還是一樣再次將學校教的東西再講一遍而已
填鴨第二次,到底知不知道在念什麼?

補習是補心安的吧,或是當成第二個安親班?

學生在學校不唸書,跑去補習班唸書,是不是本末倒置了?

到底要改的是家長的心態還是教育制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