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部分 終身壽險500萬(五年前很便宜)
終身醫療4500/日 實支實付3000/日 (包括公司團險自費)
癌症12000/日(要注意每家各有優缺點我是慢慢買分兩三家)
失能癱瘓或重大傷病我保單都有豁免 不擔心意外繳費受影響
而且失能癱瘓 我主要加在意外險上 壽險公司買300萬 (太貴了)
公司團險自費買500萬 (才3000元)
產險買1000萬(5000多元)
我這樣買這麼多意外險萬一2~3級無法工作還有900萬~1350萬可用
而且保費之花不到11000元 比單純買失能險還划算很多
再者儲蓄險第三年後我就作資金的週轉 作中長期投資 不斷降低持股成本
靠績優股配股配息來支應每年7萬元純保障的保費
要和你分享的是保險是一定要規劃的 你要的是內容而非保費高低
但投資理財你自己一定要下功夫 成本越低越好
但是結果大致上可分為:
1.高額保障:只要不得病,一得病就要讓保險公司賠翻(倒).
2.適度保障:得病時,類似健保部分負擔的理念,只讓保險公司分擔健保給付以外的費用.
3.普通保障:得病時,保險公司有賠即可,賠多賠少就隨意了(如儲蓄分紅保單,投資型保單等).
要高額保障者,
可以把各家保險全數買齊,上限能買幾單位就全部show hand.
因為此時的立場是:只要不得病就沒事,一旦得病就要讓保險公司賠到翻掉.
要適度保障者,
可以從意外醫療,實支實付醫療,終身防癌等先行著手,
單位數只要買最基本的即可,如實支實付1單位,終身防癌1單位等.
此時的立場是:得病時,我不想賺回太多錢,我只想讓保險公司幫忙分擔健保給付以外的費用.
要普通保障者,
可以從儲蓄分紅保單,投資型保單著手,
此時的立場是:聽業務員說,只要是人就要買保險,這類的保單有的到期可以還本;
有的還會錢生錢,最重要的是,生病的時候還能有"沒魚蝦麻好"的保障.
拉拉雜雜講了一堆,
仔細去想想您要的保障是什麼?
是高額保障? 是適度保障? 還是普通保障?
hjy7069 wrote:
我個人保險年繳保費約...(恕刪)
蠻贊同 hjy7069大 的規劃,我自己的規劃也是類似,不過我的壽險買的是 80~90% (實際狀況忘了)定期險 與剩下的終身險,醫療險、癌症險、重大傷病等等附加險種則是能買多少就買多少,而且那個年頭醫療險還可以買很多,我自小身體不是很好,在當實習醫師那年甚至搞到住院,所以這個當然是直接給他 show hand,還有一定要 show hand 的就是所有可以『豁免保費』的附加險。
另外我還要求附加失能保險,因為自身在醫院工作,我很了解,如果你失能的程度夠格領失能保險,那麼你所需要的醫療服務與日常開銷也會隨之增加很多很多 (你會需要全日看護而且可能需要重新買房子 ... etc) ,為了不增加家人的負擔,除了意外險定期險這些固定的之外,為了防止自己該死卻死不掉,我覺得失能險也是應該考慮。失能險的單位數和條件影響保費甚鉅,花費也實在很高,但我是覺得有家庭的男人應該都要保一下。
定期險的額度我選擇買比較多,這樣可以避免你在盛年故世的狀況下家人無法負擔房貸或是遺產稅的情形,終身壽險買的比較少,因為我相信自己會在退休之前做好遺產規劃 (如果有的話)。不過那些年好些附加險如果沒有終身險不能單獨買,只好買到足夠保附加險的終身壽險。加上定期險的保障,是比 hjy 兄的列出的所有壽險總和還要高就是了。
這是我在當完兵,出社會那年,依據自己未來可能的收入與儲蓄狀況,自己做的規劃,很有趣的是,當我升到主治醫師以後,有幾個保險經紀人要來體檢我的保單,看需不需要增加保障,看完我自己設計的保單,都只能說『你的保障確實很足夠』,然後摸摸鼻子離開。
這樣的保障一年要多少保費?不到六萬。其他的團險不計,不過團體險一般不多錢。
我自己的觀念是保障歸保障,儲蓄歸儲蓄,這樣你才能真正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我用主治醫師的年薪推估的保障,所需一年六萬的保費,也不到第一年住院醫師年薪的 10%,所以我認為要拿年收入的 10% 去保險實在不是一件很聰明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