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常見的病其實是不需要吃藥打針的,
就好像天狗吞月, 打鼓每次都會有效,
但是是月亮自己恢復, 而不是打鼓讓他恢復.
國人生病似乎都很不耐煩的...
(所謂的病人就是 patient, 就是要 be patient...)
所以診所為了生存, 都會打一些讓症狀消除的藥物.
很多人說多難過多難過, 只打一瓶生理食鹽水就馬上安靜下來,
好像沒有打點滴就不算沒有治療疾病一樣.
感冒是病毒感染, 病毒都有自限性.
( 病毒需要在活細胞才能生存, 太嚴重的病毒會讓宿主死亡, 反而加速自己的滅亡)
所以很多病毒感染並不需要特別治療.
需要治療的是後來加上細菌或是黴菌感染, 不過要免疫力很差, 例如糖尿病的病人才會.
醫師開的感冒藥對於治療感冒是沒有意義的.
既然是病毒感染, 只有抗病毒的藥物才算是真正治療,
其他都只是治療症狀, 治療病人焦慮的心, 治療家屬擔心的心,
對於感冒一點幫忙都沒有.
有時候反而會抑制正常的身體免疫反應, 可能會拖得更久.
而抗病毒的藥物不用, 是因為感冒病毒的基因突變太快,
抗病毒的藥物很快就會有抗藥性,
然後會交叉遺傳給其他病毒, 造成以後需要治療病毒時會有抗藥性.
營養針是 non sense 的. 一瓶運動飲料的營養遠比任何一個點滴的營養還多.
當然全靜脈營養除外, 但是那個是生重病的人才需要.
既然可以嘴巴快快樂樂地喝, 為何要去多挨一針反而營養少的東西呢?
現在針頭都是拋棄式的, 打針不會有被傳染的危險, 不要以訛傳訛.
抗生素對感冒是沒有用的, 類固醇是神效沒錯, 但是會降低免疫力,
打久了甚至有可能感染肺結核.
結論:
只有多喝水, 多休息, 感冒才會好.
既然是老生常談, 就一定有他的道理.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鎮咳:
顧名思義, 就是讓你不要咳嗽. 但是咳嗽就是要把不好的痰咳出來沒錯吧.
咳不出來, 積在裡面就有可能發炎.
止痛藥:
有解熱鎮痛抗發炎的效果, 人會比較舒服.
但是人會發燒就是身體在跟病原對抗, 你把這種正常的保護機制給破壞掉,
尤其是發炎反應, 他就是要藉由發炎, 身體的免疫細胞才能跟病原破壞.
這就好像士兵在前線打仗, 你不給他武器一樣.....
氣管擴張:
這種只有氣喘的病人才需要,
使用氣管擴張劑容易心悸, 心臟病的病人不適合使用.
痰液溶解, 化痰:
這個東西基本上只是破壞雙硫鍵的藥物, 讓分泌物比較稀釋.
但是臨床上沒有真正的化痰藥.
如果痰過多, 應該要做的是拍痰, 姿勢引流, 而不是開一堆沒有太大意義的所謂化痰藥物.
抗組織胺:
發炎反應也會有組織胺的形成, 所以理論上使用抗組織胺也會有一些抗發炎的效果,
但是如同之前的止痛藥一樣, 有可能會抑制正常的發炎反應.
另外有降低分泌物分泌的效果, 但是分泌物其實也是身體的正常保護機制,
分泌東西把病原包起來, 然後用咳嗽的方式把痰咳掉.
綜合以上論述, 其實你吃的所謂感冒藥, 只是讓你沒有感冒症狀, 但是不會治療你的感冒.
醫師會配合病人要求開藥, 那是業績壓力, 不這麼做就沒有病人上門.
但是這並不是個很正確的觀念.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