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la wrote:
再看了一些影片, 它...(恕刪)
離子風是k2說的,並不是我的話。就我個人而言,我不認為那是所謂離子風所造成的漂浮效果,離子如果可以造成這效果,那拿製作大靜電球的原理就可以讓物體在其中漂浮了,可是並不行。高壓電本容易造成離子效應,卻不能解釋說這就叫離子風,然後可以拿來當飛行動力,否則地球可視的極光現象中就可以看到一堆漂浮物了。
Biefeld-Brown Effect只是個被觀察到的現象,可以列出的正相關因子有:需要高壓電,需要非真空環境,飄浮結構物要能導電及輕密度。那漂浮物實驗製做真的超簡單,只是要小心安全。電流並不會消耗很小,這玩具製造很簡單,玩也很簡單,多玩幾次後,付電費帳單時你應該會有感覺。高壓整流器可以自製可以買現成的,你1樓貼的那影片裡頭的仁兄就是去ebay買的,是說那位先生若貼他的影片至某些geek社群網站,可能會被嘲笑:這種簡單玩意還要買喔?
至於你提那些問題我真的不知道怎回答,簡易的現象你可以輕易在家裡複製出,但就只能漂在那,往前往後都不行,你要不要先研究如何在不外加其他動力的情形讓那小玩意先學會前進後退先?這最基本的一點至少能做到,達成後再考慮怎去運用到飛行吧。若你只是很喜歡家裡有漂浮物的感覺,自製或乾脆買顆用電磁學製造出,諸如6樓貼的那產品,無論是電力功耗或是材料成本,應該是比較省。
空氣並不是絕緣體,所以閃電才能打死人。還有,地球本身就是個大電容。你4樓提及查到所說的是Biefeld-Brown Effect其中一派的說法,那個漂浮物當然也可視為電容,不是工業生產的標準電容仍然可以是電容。但那派說法我一樣也不以為然,那些號稱理論的說法拿來粗淺解釋給人聽可以,但仔細審視馬上就破功。還有,地球空氣的組成結構很複雜,地球大氣及其他已知星球氣體,有很大一個比例元素分類叫可燃氣體,在純度很高的可燃氣體中玩高壓電會產生壯觀的爆炸現像。
對科學現象感到有興趣做實驗值得鼓勵,但誠心建議多補充一點基礎科學知識,不然別人隨便唬扯很容易受騙。當然許多人不是刻意胡扯,只是知識不夠,對一些現象就胡亂解讀,在東方每每就是神奇的中醫加武俠,在西方就是一堆飛碟迷。
對科學的熱愛真正表現是埋首吸收知識及鑽研,如果連基礎知識都缺乏,只坐在那邊想說這個可以飛那個可以怎樣,光靠想像是不能製造出真正應用物的。
神奇的能源運用轉換其實每天都在我們眼皮前進行,叫光合作用,植物只靠吸收陽光就可以產生很可觀的能源轉換效率,現行的太陽能科技哪能比得上?更何況科學如果能夠複製植物這套機制,移植到人類身上,我們靠喝喝水曬曬太陽就可以飽了。錢是啥玩意?可以吃嗎?屆時人類哪還需要吃。是說要哪天真能做到,政客跟商人也大抵會千方百計設計出曬太陽需付費的機制,要不然就不能操控其他人了。
諸如若是能夠複製蜉蝣的能力,壁虎的吸力,鳥類奇妙的空氣駕馭能力,昆蟲的肌力,烏龜的新陳代謝力......,上述人類輕易毀滅物種的能力其實能移植任一項到個人身上,那人就是所謂的超人。許多人放著地球一大堆現成的未知知識領域不肯鑽研學習,整天只幻想要征服其他星球要太空旅行,宇宙對他們而言只成了意淫對象。但我指陳的無關批判太空科技發展,之前炒作得很兇的奈米科技最早運用理論其實是在天文物理。微觀與巨觀是科學家的基本態度。
特斯拉線圈你就不必提問了,那種科幻狂想我隨便舉例都可以舉得更有創意,還免費能源咧,能源本來就是免費的,是人類的經濟體系讓能源有償,太陽有發帳單給地球嗎?而且閃電地球一天到晚都在發生,那能量很可觀啊,免費又怎樣?人類現在就是沒辦法儲存那天賜的巨大電流。
耶~一下就破壞了太多人的科幻狂想樂趣不太好。即使我堅持做人要務實點,想想志玲美眉哪天會跑來追我就夠了。
p.s.:之前看漏一個問題需要回答的問題,補充回答。---它是使用高壓電隔空, 然後中間放置那個三角架, 即可升空是嗎? 答案: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