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無聊找了一下簡體字的發展由來,轉貼一下大陸文章

我聽說的是:
繁體字太複雜難寫,外國人太笨
為了讓中國和國際接軌,外國人也能學中文,所以發明筆畫比較簡單的簡體字
順便也解決經常寫白字的困擾
大陸目前使用的簡體字與古代的所謂俗體字其實有些不同,唸中文的人都知道,在說文解字跟很多古籍裡面用的就是目前我們使用的所謂繁體字。當然古人為了書法上的藝術性,也一定程度的使用了若干不同的字體,其中甚至因為政治上的考量,避開使用會侵犯到皇帝姓名之類的文字!
自古以來使用的俗體字,跟中國大陸後來推行的簡體字有若干的差異。有些簡體字已經失去原來造字的規則,而且失去原來中國文字的意義。之前到中國採訪,碰到一些中國的學者,他們私下也說,如果不學繁體字,根本就讀不了古書。
的確中國當初是為了減低文盲的人數,讓多數人可以更快識字,但自創出來許多字,卻混淆也誤用的六書的造字原理。文字語言本來就是會改變的,古時候的文人怕遭到文字獄的迫害,也偶有故意寫別字的時候,硬把這些東西扯上清朝的滿洲人,有些不合理。
以現行的國語來說,其實以英文來講稱為”mandarin”,說的就是滿洲官話,當時的滿洲官話可不是滿洲語,說的可是北京官話!因為滿洲人入主中國以後,某些程度上很漢化了,文字採用漢字,就算是紫禁城裡頭的宮殿上面,還可以看到漢字與滿洲字並用的情況。
所以,有一個笑話是這麼說的,皇太極如果地下有知,一定很後悔讓滿洲入關,導致現在滿族人失去了自己的國家。
中國扭曲史實其來有自,而且很多說法都是為了政治而服務,不然可以問問中國人,多少人知道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了什麼事情......
樓主所提出來的文章, 可以代表某一種觀點, 但不代表是一定是對的, 或一定是真理.
我們在看事情最好是能參考多方觀點來看. 但是大陸據說繁體字又慢慢的有人在學,
因為大陸都用簡體字, 會寫繁體字感覺比較有"格調"(對不起我忘了哪看到的, 請當
純參考就好).

至於樓主引的文章裏, 有一篇講到文字好不好看不要緊, 這是絕對有大問題的. 英文
字母就那麼幾個, 那字形怎麼那麼多學問? 終究原因, 人, 還是會在乎"好不好看"這
件事. 講不在乎,只要能傳達資訊就好, 那完全是自己騙自己. 英文字筆劃如此簡單,
都這麼講究美感(前一陣子我在研究英文字形的來由, 其中之學問多到無法想像),
中文那還要說嗎? 更別提中國人有"書法"這種東西了, 全世界文字能當成藝術品來
看的也只有中文了. 所以文字只要能傳達資訊,不必重視好看這個觀點我個人是非
常不認同的(提出這個觀點的人同時也承認了簡體字不如繁體好看的事實).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我覺得簡體字很醜,字體可以演變,但請不要往醜的方向演變,那種演化是退化而不是進化
正體字真的很美,尤其用書法來呈現的時候,根本就是一副畫,有意境在字裏面

簡體字當初是設計給農人跟工人學習用的吧! 但是現在看來,效果也是沒多好就是了,反而常常讓語意混淆。
台灣有沒有手寫俗體字?有,而且頗多。例如「體」寫成「体」,「機」寫成「机」,「臺」寫成「台」之類的,但大致上還是一字對一字,罕見一字多用的情況,若有,大概也是誤寫。這類的簡化,個人覺得還比較容易讓人接受,習慣後,要望文生義也不會有什麼困擾。

而中國大陸的簡化字,如前面某位大大說的,是該執政政權刻意推行和訂定。其中有很多「為簡化而簡化」的刻意強勢作為所產生的謬誤,簡直是自成一格,沒什麼道理可言,一字多用的情況則最為常見。例如「後」簡化為「后」,但「皇后」的「后」也是這個「后」,那麼,「清朝之后」指的是滿清皇帝的老婆還是時間的先後?不看上下文還真的搞不清楚,一字多用情況很容易造成語義和閱讀上的困擾。

這個如果是整個字體的一字多用就算了,有些還是偏旁內的子字型一字多用,完全失去六書的原先涵義,更不容易閱讀。

還有整個字體的過度簡寫,例如「工廠」的「廠」字,「衛兵」的「衛」,「樹葉」的「葉」,各位可以看看簡化字變什麼樣子。

還有其他的亂象,例如偏旁過度簡化,甚至偏旁被省略等。我也能閱讀來自大陸的各種簡化字的文件,畢竟大陸的崛起和簡體文件的增加是不可忽視的事實,矇起眼睛當作沒發生是無濟於事的。但每次看到此類謬誤,總覺得閱讀體驗不是挺順暢愉快。

正體中文是從象形文字不斷演進下來,字型都有其涵義,大致上脫不了六書的定義。如果可以不顧原先文字的特性和意義,「為簡化而簡化」般地蠻幹,那麼,改成盲人點字用的點字,豈不是更簡化,更系統化,明盲文字系統大一統?

我覺得,面對大陸簡化字遭遇諸多批評,第一篇提到的那些文章仍僅能算是為簡化字說項的硬凹文字遊戲。
個人認為中文是全世界最優雅的文字與語言之一

在中文裡,的確是有簡體字的存在


但是

今天中國大陸一心想把漢字全部簡體化

個人無法茍同!


ex:吃麵、吃面,請問一下是要吃臉還是吃麵?

刮鬍子、刮胡子:請問一下是要刮自己臉上的鬍子?還是姓胡他兒子?


版主所貼的文章,基本上是中國大陸官方的政治文章

藉由第三人的歌頌,不斷的進行思想教育

這點是中國共產黨強項!


我個人雖然在中國工作,但是我從不寫簡體字,也未曾被抱怨過我的工作遲緩


聽說:毛澤東沒念什麼書!很多字看不懂,所以才推簡體字

我個人是認為文字由繁到簡是一定的過程 簡體字有他的易學好寫的優點在 但現在在大陸推行的簡體字由於把太多的不同的字簡化成同一個字 反而造成了閱讀理解上的混亂 這是簡體字應該要改革的地方 而在現階段中文書寫還無統一的情況下 也只好 識簡寫繁或是識繁寫簡了
我覺得文章內多有不實,少數簡體字的確在古文上和生活上會看到與用到,但與其說是簡體字,不如說是簡體把它延用下來,簡體還是有許多和繁體一樣的字的。

文章寫得很好,舉證也寫得很多,可是舉證是否真實,個人持保留態度,一個熟用文言,讀遍文章的古代讀書人會去否認正體比不上簡體,這真是不可思議,光詞不達意,一文多解這個問題就足夠說明簡體無法取代正體了。

簡體的好處很多,推廣學習容易、書寫快速都是很強勢的優點,但以從小就接觸正體的人來說,學習上不是問題,大約就剩書寫容易這個優點了,可是為了書寫容易要學二個字,以現在電腦化如此普遍來講就不是很有效率了。
各位去看看這篇吧
[轉貼] 簡體字之恥 血客幫幫

中華文字歸納分類起來其實只有 99 個不同的字根。所謂的字根其實就是傳統的部首或偏旁:日、月、水、火、土、釒、亼、木、目…

從工具的角度來說,我們可以把這99字根編上號碼(等於是字根的身份証號碼)。由於國字是由字根相互組合而成的,所以國字自然也就有了編碼。以字根方式輸入電腦,也就是以字根編碼輸入,速度之快,非常驚人(請参閱行列輸入法www.array30.com.tw),而用字根編碼排列出來的文字次序非常清楚明瞭。用此方法查字典、查資料表…等,超過查英文字 1.7 倍以上的速度。

從文學的角度來看,字根有形、有意,拼湊出來的字不單有形和意,其意義更為擴大和豐富。這些字不單可以說故事,甚至盡述整個的文化精神。筆者認為我們一定要從字根為出發點,去了解國字,去認識國字,去學國字,去傳授國字。你就會發現中國文字既美又科學又合乎時代性。易學易記。


以上為內容節錄
這傢伙從今天起禁入八卦版,再犯,就請大家圍勦,謝謝~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