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說個實際例子

托福考高不代表英文就好

我曾經跟一個美國人住在學校的宿舍
有一次我再看托福單字書 我發現有兩個字的發音很像
我有點不太會分別 所以我拿去問那個老美

我就問他了  第一個發音是???
老美說@#!@$#!@$
第二個發音是
老美說#!@#@ ???????
恩 後面怎變成問號了

我就問他 怎念
他勉強唸出來 跟我說 我不確定呢
這個字我沒看過 

你看看 美國大學生都沒看過的字 居然在托福單字書裡面 
你覺得托福考高跟英文知識有相關嗎???

很少啊  

eason wrote:
對了!全民英檢在國際間是沒有公信力的!!
真不知道台灣人搞這回事到底要幹麻..........


沒多久後一堆人為了畢業,或是為了找工作升職加薪,等等的都跑去考,
主辦單位光報名費就賺不少了,順便還可以帶動補教業.........
砍美眉,救小白,快找腋魔俠Online~
托福是給外國人考的,現在改成電腦測驗,適性測驗讓補習班的一些考試技巧,在上機考試時無用武之地,準備托福考試需要全面性的準備,因為電腦會針對弱點窮追猛打。
真的,托福高並不表示英文好,準備托福還是有範圍可以抓,像是某英文小魔女雖然當時托福紙筆測驗考滿分,但是GMAT的分數並不特別出色。
我覺得準備英文上,單字絕對是基礎,基礎打不好,房子永遠蓋不高;文法(Structure)能夠幫助分析句子的結構,一句英文雖然全部的單字都懂,但是整句話的意思無法理解,那也是惘然。聽力只能靠多聽,單字記的多,對聽力也會有幫助。
初級我沒有考過,我是直接去考中高級....所以無法有具體的準備方向,當然去上補習班也是一種方式,不過那是速成的方式。我覺得語言是實力的累積,兩三個月的速成學習,效果有限。但是學英文也不要給自己壓力,畢竟英文不是我們的母語,語言是溝通的工具,就算語言不通,比手畫腳也能溝通(當然花費的時間不同),基本上辭能達義,功能就達到了,並不是每個人都要用英文寫論文(笑)

nicklas wrote:
我記得全名英檢 是不被任何機構採用的 那是台灣人自己稿的東西
在國際是沒有公信力的 有的只有托福吧

前一陣我也想去考英檢
特地跑去問英文老師
他說那個東西沒有用
拿升學來說,對你沒有任何幫助
拿就業來說,公司並不認同這證明
老師說,英檢分五級
比較有人去考的是初、中、高
最高兩級沒有人想去考
因為有實力考的過的人,不屑去考
沒實力的,考不過,也不會去考
全民英檢的唯一用處
是用來證明自己的能力,欣賞欣賞用的
補習班己經很少人在補英檢了
托福才是王道啊!
因為只要你考過
在國外
資料是隨時可以調出來了
英檢????
就算漂流在時光中的空隙,只能無言的看著人們過往。 隨著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找不著我愛戀之人的身影。
有陣子大陸的托福成績出現異常 (就統計學的關點來看).
被停了一陣子, 分數高的驚人敗"新東方"所賜.

現在托福也要考說了, 可以說是較主觀以主考官為主,但種比只會猜題來的好.

英文這種工具, 對大多數有需要的人而言夠用就好.
除非你是要讀專業翻譯或語言學.
在下有個高2才出國的朋友, 他的英文比老外還好, 主要也是因為興趣才去深入接觸.
千萬不要因為"潮流"而去強迫自己花錢去補.
光是報名費就讓全X英檢賺翻.

另一個台大外文系的朋友
依他在台彎念英文的經驗, 他完全沒興趣去考這種考試.
對他言沒意思....難不成那張證書可以臉上貼金.

Anthony Kan wrote:
托福是給外國人考的,現在改成電腦測驗,適性測驗讓補習班的一些考試技巧,在上機考試時無用武之地,準備托福考試需要全面性的準備,因為電腦會針對弱點窮追猛打。
真的,托福高並不表示英文好,準備托福還是有範圍可以抓,像是某英文小魔女雖然當時托福紙筆測驗考滿分,但是GMAT的分數並不特別出色。
我覺得準備英文上,單字絕對是基礎,基礎打不好,房子永遠蓋不高;文法(Structure)能夠幫助分析句子的結構,一句英文雖然全部的單字都懂,但是整句話的意思無法理解,那也是惘然。聽力只能靠多聽,單字記的多,對聽力也會有幫助。
初級我沒有考過,我是直接去考中高級....所以無法有具體的準備方向,當然去上補習班也是一種方式,不過那是速成的方式。我覺得語言是實力的累積,兩三個月的速成學習,效果有限。但是學英文也不要給自己壓力,畢竟英文不是我們的母語,語言是溝通的工具,就算語言不通,比手畫腳也能溝通(當然花費的時間不同),基本上辭能達義,功能就達到了,並不是每個人都要用英文寫論文(笑)


改成電腦測驗並不一定就完全無效
我是考電腦沒錯 我也知道電腦試題是對弱點出題 但是針對出題只有聽力跟文法
雖然是這樣說 但是大陸網站有很多論壇 收集每月份的考題 考生去考之後會分享考題
之後月底考的人去看考題分享 出題率運氣好可以達到10-20% 這已經相當可怕了

我當時去考 我就真的去看那個當月題酷
我聽力一大題一樣 閱讀2大題一樣 (閱讀兩大題一樣就16-20小題了)
這是很可怕的啊....


而且他們大陸都有衍生出 黃金規則~ 文法~ 我照這方法去做 我文法不好的人
也可以增加很多答對機率 這是針對機考的 不是說只有紙筆考試有效

不過當然不能全靠這些 自己還是要有基本底子 不然有這些幫助也不會考太好
相機有一種奇妙又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我以前在台灣也不補過很多英文.....什麼佳音,何嘉文,花老師,麻油雞........那些都嘛沒用.....交的又有簡單又不積極........建議那些要去補習英文的朋友,去找那些私利的比較好......

我以前去過一家叫扶中漢....他交的不錯,我被他交了1年,國小五年級的時候就過英檢了....不知道有沒有人知道那家?????
母語是一切學習的基礎 寄給朋友 【蘇以文】
母語是思想的憑藉, 如果孩子沒有學好母語前就學英文, 將使其他學科的學習窒礙難行……。


當前台灣掀起一股學英文的熱潮,上自政府提前國教英語教學,計劃引進外籍英語教師,並期望早日將英語列為準官方語言;下至美語補習班林立,甚至幼稚園、安親班也爭相以提供美語教學為號召。

英文之路上,大家前仆後繼,浩浩蕩蕩,宛如全民運動。然而,是否有人停下來想一想,這條路,究竟帶領台灣走向何處?提倡英語或許立意於「國際化」之美意,但是,我們所做的,真的能讓孩子培養出世界觀、國際觀嗎?

許多學生熟背英文單字,往往不知如何應用:英文造句即便文法正確,邏輯上卻又叫人啼笑皆非;看外國影集時,就是聽得懂每一句台詞,也常不知笑點為何。這些現象全起因於我們將英文視為「工具」來學習,而忽略了其內在蘊含了極豐富、複雜的民族性、歷史、地理、傳統、文化等獨特因素。

要培養孩子的國際觀,與其讓孩子從小學英文,不如講述一些國外地理、歷史和文化讓孩子知曉,讓孩子知道海外世界的風貌。英文畢竟不是我們的溝通語言,在日常生活中也少有機會應用,英語教育,成了游離於語用環境之外,無法活用的記憶性知識。

根據語言學家霍爾夫(Benjamin Whorf)的理論,語言的使用在在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模式。

思想的憑藉

一個人的思想不自覺地受制於無法變更的模式——即其語言中內隱之錯綜複雜的系統,此系統與其他語言系統有同有異;而思想本身便是語言之一部份。在生活中,無論是演繹或是歸納的過程,都需要語言來進行,語言就是邏輯思考的工具,語言影響我們的思考。進一步說,語言本身即思想。學習適切地使用母語,方能加強邏輯推理與思維組織的能力。「母語」是一個人從生存環境中所創生出來的「思想」憑藉。極少數的人同時有兩種以上的「母語」,可以兼有附屬於兩種不同文化中的兩種「思想」。

兼容並蓄

人在某些終極價值的選擇上,總會傾向某一種文化。若無,則不能有獨特的創造性思考能力。文字與思想實為一體之兩面,中文基礎不夠扎實,將影響到其他領域的文字理解及學習成效。如果我們的學童沒有學好母語之前便去學英語,我們文化的發展創造將停頓,不可能再開發有自主性的文化。而英語之學習又無法兼及西方文化的層面,在原創力上萬萬不可能與以英語為母語的西方人並駕齊驅。

身為一個英語教育者,當然樂見英語教育之推廣與提升。但母語實在是一切學習之磐石,如果我們捨本逐末,導致我們的學生連母語都學不好,缺乏分析推理及批判思考的能力,那麼學生不但學不好英文,就連其他學科之學習成效都教人憂慮,「國際化」並非捨己從人,而是兼容並蓄。

我們固然希望能精通雙語,但切不可因噎廢食、捨本逐末,強化了外語,卻犧牲了我們所賴以思想的母語。

jmiro711 wrote:

全民英檢的唯一用處
是用來證明自己的能力,欣賞欣賞用的
補習班己經很少人在補英檢了


補習班補英檢的會越來越多吧?
一堆學校都開始把全民英檢列到畢業條件...@%$#$
砍美眉,救小白,快找腋魔俠Online~

Snow wrote:


補習班補英檢的會越來越多吧?
一堆學校都開始把全民英檢列到畢業條件...@%$#$



我覺得那也都是在幫他們賺錢而已吧
說真的拿英檢成績出去 似乎不能代表啥
真正要求英文的可能都是叫你拿托福成績跟gmat 或 gre成績
這三種拿出種 跟你全名英檢成績

說真的老闆會要全名英檢高的 還是托福高的??

學校列那種為畢業條件 我覺得根本不必要 還不如說考托福幾分為畢業要求

台灣走向過國際化雖然是必要 但是做這件事不是必要的

美國人現在開始學中文的很多 我路上等公車 買東西算帳的店員
都曾經跟我說過中文 當然他們是美國人
而且說得挺棒的 那現在是怎樣 互相學來學去了
台灣政府要求大家國際化學英文 最後造成邯鄲學步罷了
最後雙語精通的有多少?? 為了增加稅金來源做藉口而已吧

強迫學習總是不見成效
相機有一種奇妙又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