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理所當然,卻困難重重的事,美國人會拿到中文病歷嗎


ciprino wrote:
還蠻好笑的,想知道得什麼病
直接問醫生就好了
病歷是給醫生看的..

聽朋友講過的案例

得了病找保險公司理賠,結果保險公司調出病歷,說他以前得過某病未告知保險公司,因此不予理賠

只聽醫師講,那是口述不能當證據

寫在病歷上,就是白紙黑字的證據

如果醫師瞞著病人詐騙健保,請問病人看得懂重不重要?連病人未來理賠機會都被埋葬了

美國人的病歷,也不是給美國人看的
幹嘛寫英文?
如果是中醫,乾脆寫中文
如果用日式療法,寫日文
如果是法式療法,寫法文
德式療法,寫德文

美國人會這樣做嗎
不會
當然不會

那幹嘛病歷都寫英文
因為
醫生大多懂英文
病人懂不懂倒是其次
但是,病人如果要申請病歷,不用翻譯,自己就看的懂病人如果要申請病歷,不用翻譯,自己就看的懂

國內病人只是希望
『看懂自己生什麼病』
到底有什麼困難?

不一定要把病歷帶走
只是想知道自己生什麼病自己生什麼病

這不是理所當然嗎?

醫生
用說的,可以
用寫的,不行嗎?

真是奇怪

只是希望
『看懂病歷』
又不是要求
『一定要治好病』

讓病人清楚了解自己生什麼病
然後寫成中文
到底難度在哪裡?

這些1%的菁英不可能做不到
到底問題在哪裡?

電腦系統?不用改(中文名字沒有問題,中文病歷,也不會有問題,不要以為別人不懂電腦)
教育系統?不用改(難道醫學院教授都是外國人)

這些人,到底在想什麼?
這還蠻好笑的

想買餅乾餅乾
買盒子上印餅乾圖片的產品就好了

不用看製造日期、保存日期、主要成分

想知道
問銷售人員就好了

幹嘛要寫給你

難道你會做餅乾?



ciprino wrote:
還蠻好笑的,想知道得...(恕刪)

ciprino wrote:
還蠻好笑的,想知道得什麼病
直接問醫生就好了
病歷是給醫生看的
就如同飛行員和塔台溝通用英文
是專業上的共通語言
何必執著自己看病歷
連餅乾

和健康不一定有關係的一張紙
政府都要求中文標示
讓買的人看的懂

和健康有關的一張紙
卻讓病人完全看不懂

為何不讓病人知道自己生什麼病?

jsmz wrote:
為何不讓病人知道自己生什麼病?.

聽過另一個故事
一名醫師開了診所,救過無數人但也難免會犯錯

最後要結束營業時,看著滿滿的病歷,內心很掙扎

理論上應該都還給病人,將來病人到別的醫院看病時,這是很重要的判斷依據;另一方面,又擔心自己犯過錯會被告(雖然台灣法律保護醫師,告要經過醫師組成的審查會核可,通常極難通過)

最後還是保護自己,所有病歷一把火燒掉了事

這就是
許多台灣菁英的心態
國家培育你
社會尊重你
你也賺了不少錢

但是

卻享受好處
不想負一點責任負一點責任

所以
有遠見的人
早就離開這裡的

留在這裡的
就是走不了的

但是
這些菁英
還想靠這些走不了的人賺錢

還想要盡量避免自己的責任

不想負責

又想賺錢
又享受到尊重
又想生活安全無虞

這些菁英
到底把別人的身體當成什麼?








Lisa_Hsu wrote:
聽過另一個故事
一名醫師開了診所,救過無數人但也難免會犯錯
最後要結束營業時,看著滿滿的病歷,內心很掙扎
理論上應該都還給病人,將來病人到別的醫院看病時,這是很重要的判斷依據;另一方面,又擔心自己犯過錯會被告(雖然台灣法律保護醫師,告要經過醫師組成的審查會核可,通常極難通過)
最後還是保護自己,所有病歷一把火燒掉了事
大家都會犯錯

醫生犯錯
道歉賠錢負責,天經地義

任何人犯錯,都是如此
不是只有醫生必須這樣

醫生
社經地位比較好
又受人尊重

卻沒有一點肩膀
悲哀

醫生不是每天都在犯錯
一般人也是,不會經常犯錯


一般人犯錯,要負責
醫生,不用?
這些菁英,到底在想什麼?



Lisa_Hsu wrote:
聽過另一個故事一名醫...(恕刪)


因為臺灣不流行"家庭醫師",最後就會變成醫師退休在燒病例...

如果要對長輩,自己或小孩(家族病史)有所了解,就必需要找專門的家庭醫師去做整理,比較好找答案。

病例中文化,代表的是病人對醫師的不信任。
Loompster wrote:
病例中文化,代表的是病人對醫師的不信任


醫生怕病人知道自己寫什麼,
以用英文

病歷中文化,代表的是
醫生的專業會受到病人直接檢驗
有些醫生擔心受檢驗,所以故意用英文阻擋
設立英文門檻

病歷中文化
不是病人對醫生不信任
而是
病人知道自己生什麼病

醫生要學著,相信病人醫生要學著,相信病人

美國病人,拿到英文病歷
難道
代表美國病人對醫生不信任美國病人對醫生不信任
並不是這樣

病歷中文化
代表
醫生,應該從被英文保護的領域走出來
把病人,當成和自己一樣當成和自己一樣的人




為什麼會用英文?重要原因之一是因為99%重要的國際論文,期刊,研討會都是英文。藥名,病名,症狀及診斷的專有名詞也都是用英文,所有新版的醫學教科書也是全英文,有沒有中文的教科書翻譯本?有,數量少,翻譯參差不齊,而且普遍落後5-10年,如果你的醫師是只念中文書,你應該要認真考慮換一個醫師看。

至於病例可不可以翻譯,當然可以,一般簡單的高血壓糖尿病咳嗽流鼻水都不是問題,問題是有很多病名診斷或藥物根本無法照翻。
因為99%的醫師受的訓練是純英文體系的,有些名詞翻成中文的有共識,有些卻沒有,在病例要求精確不至於讓其他醫師誤判的情況下,目前使用英文書寫病例有其必要。

另外名詞翻譯的部分要誰來做?台灣?創了一套體系結果全世界只有台灣醫師看得懂的病例,還是抄大陸用簡體字,至少多十億人會用?美國人為何可以拿到英文病歷,因為那是世界通用語言,世界級的醫學會研討會大家都講英文。要是哪天我們把繁體字推廣成世界共通語言,醫師會很樂意打中文的。

當然真的硬要改病例成純中文也可以,麻煩請從醫學系大一學生重新設計教材,改變這整個醫學教育的體制,再花上10年改革,另外得忍受看門診時醫師都花在慢速中文打字時間超過抬頭看病人的時間,我想信只要立法規定醫師不打中文就罰錢,一定是可行的。

舉例:一般最常見的止痛藥『acetaminophen』的中文是『對乙醯氨基酚』, 『ibuprofen』的中文是『異丁苯丙酸』請自行測試打中文需花費選字的時間, 以及確認在台灣醫學教育下的醫師真的看得懂中文在寫什麼。

以上言論有點偏激,但是在講求精確以及速度的情況下,目前英文病例的確是首選,不過醫院也有在實行『住院治療計畫書』,列為評鑑項目之一,以『中文』條列式的方式,告知病患住院的診斷,治療的方案,替代方案以及相關的風險,我相信已經可以提供絕大多數病患需要的資訊,剩下的部分還是多與醫師溝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