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當過兵沒

如果沒有
HUNGKYOKO wrote:
二來小弟希望提供笑話之對象是曾經當過兵的朋友


那你作這題目還真沒說服力...
說老實話,看樓主要求的內容與鎖定的範疇,

小弟只能說,如果要做這種論文題目,姑且不論何種系所(社會所?傅柯?哲學所?),

可能需要樓主乾脆先保留學籍,先去當兵,先排除替代役之可能,

在實兵野戰單位(有冷氣的一律不算...^^||)待上個一段時間(現在義務役要多久.......?抱歉...),

大概就會瞭解,軍中笑話總是笑中帶淚、苦中作樂的深刻滋味,

也比較清楚,做這個題目所為何來.......

至於題目的適當性當然由樓主與指導教授決定,

不過,不知道論文口試委員,會不會限定非當過兵的教授不可.........
http://album.blog.yam.com/chantilas


以前新訓有一個很兇的士官長老是很嚴肅說 : 鑑測沒過是要退訓的喔
每次看他臉部扭曲的表情 非常正經若有其事的說這句話的時候, 我們在下面都快要笑翻了

後來結訓成績多數都是用作出來的 ALL PASS


那一個科系的啊

第一次看到這種題目

有點Orz吔

哭笑不得
當兵本身就是一個笑話了
你用這種論文題目要是給記者報到新聞上,加油添醋一番
可能也會是中華民國教育史上的一個笑話
樓主已經開誠佈公是要研究之用, 我實在不懂為何網路上徵求意見的方式不能作為研究的途徑之一?
只有街頭訪問或是問卷調查才算是辛勞而獲的研究方式嗎? (所以樓主最好直接去營區問?)
如果我答應填一份問卷, 我寧願是在網路上, 因為可以找我喜歡的時間填...在街上塡有諸多不便, 不是嗎?

我的看法是:
想要廣大的資料來源 --> 網路尋求, 效率較佳,
想要詳細的資料來源 --> 街頭訪問, 互動性佳.

另外, 如果想要的資料希望是當事人的親身經驗, 直接引用爬文的資料不見得客觀.
因為有些人描述笑話的方式會讓人搞不清楚是否是當事人的親身經歷.
就好比我常常發明我親身經歷的冷笑話, 卻把它說的跟我無關一樣.....

最後, 可惜我沒當兵, 不能給樓主參考資料.....不過可以參考 "號角出版社" 的 "軍中笑話"....
雖非親身訪問資料, 但也可揣摩意境~
如果樓主想要改題目為 : [ 煩悶工程師辦公室冷笑話 ] 之類的題目, 請再PM我.....

ex:
幾個同事約好要去日本京都玩, 問大家要托帶什麼土產嗎?
某人就回了: 我要 "京都" 面慈庵附方川貝枇杷膏.....

好吧....我承認不好笑.....
早上幹軍人~晚上也"幹"軍人這笑話聽過吧?= =
..

HUNGKYOKO wrote:
二來小弟希望提供笑話之對象是曾經當過兵的朋友,而非當過兵之朋友


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啊?

lengda wrote:
你不說研究還沒事,一...(恕刪)


lengda大,難得看到你的頭像不是Twins耶!有點懷念之前跳舞的那個動態頭像說。
樓主您好

個人無惡意

想請問

研究預期成果,此點您欲如何表述?

重點在於您希望透過這樣的題目來研究軍人之心理嗎?

對這樣的題目感到頗有趣

取樣的有效率,採訪人物之背景可能需要注意喔

這些東西會很需要的

感謝您分享

以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