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同網拍只能賣獨門的東西或者你夠大?

街角的癡漢 wrote:
大眾化的東西,你幾萬...(恕刪)


我最近看雅虎的直播頻道生意似乎不差,瀏覽人次甚至幾十萬都有,我看了幾次直播,超級無聊的
韓非子 wrote:
我最近看雅虎的直播頻...(恕刪)

看機運
現在連代理商都自己跳下來賣東西了..

在某些購物網站還可折價..往往都已經是進貨的成本..





街角的癡漢 wrote:

大眾化的東西,你幾萬塊進來的決對贏不過人家幾十萬進來的成本
現在網拍都一堆盤商自己跳進來做了
如果不是賣獨門東西已經無法生存

.(恕刪)


就經營模式而言,網路與實體大同小異,網絡只是提供更方便。

實體通路也有賣場以及專門/專賣店,可以參考之間的不同與訴求。

另外就是個別業者的通路管理以及商業道德,正統來說,上層的通路若是自己兼賣(批發、代理,或是製造商自己),會與下游的有區隔,要不就要求量大,要不就更貴一些,主要目的是與下游業者互補,而不是搶生意。

但是很多水貨商是跳過正統經銷通路,同時在售前售後服務成本低,所以是拼價格,這種在網絡時代,更加明顯;同時,若是消費者貪便宜只要仿貨,對正廠的整體通路都有重大影響,甚至搞亂。

所以,在原則部分,就價格部分,零售一定拼不過批發,但零售與批發本應該是夥伴而非競爭對手,就如代理與旗下專賣或零售。

但是,若為營利不顧商業道德,與下游搶生意,或是消費只圖低價不顧仿貨或是品質,市場會大亂,目前台灣有點這狀況。至於政府政策部分就不談,以免被丟石頭。

現實範例,那家收會員費的賣場,就是批發商,主要是對商業客戶,所以它成立開始的模式,就是產品的單位量就是大,主要是給下游的零售通路營業。需求量小的消費者,就會覺得繳會員費以及買這麼多量是不划算,會去其他通路,或是餐廳吃一次就好。

其實這就是通路管理與區隔,與零售是夥伴而不是競爭者,兼顧消費者市場,若也是有量大需求。

以上參考看看。


這不就是因為網路
所以才打破了一些規矩與區隔

以前沒有網路,上游需要大量的下游,在各地零售店幫忙販售,產生買賣行為,所以,上下游互相依賴。
可是現在有無遠弗屆的網路,網站就是商店,可以24小時接受各地來的訂單,上游越來越不需要到各地去鋪貨做買賣,直接B2C,上下游的區隔自然就會被打破了,我想這無關道德,這是商業競爭下的趨勢。
街角的癡漢 wrote:
大眾化的東西,你幾萬塊進來的決對贏不過人家幾十萬進來的成本
現在網拍都一堆盤商自己跳進來做了
如果不是賣獨門東西已經無法生存...(恕刪)

現代是 全通路 時代,單一通路很難存活的優越。

網拍需要實體店面讓顧客體驗行銷,實體店面也要有線上購物的服務。

以上,胡說八道,童言無忌。....(*^.^*)
就喜歡你看不慣我,又幹不掉我的樣子。

宮保GG wrote:

這不就是因為網路
所以才打破了一些規矩與區隔

以前沒有網路,上游需要大量的下游,在各地零售店幫忙販售,產生買賣行為,所以,上下游互相依賴。
可是現在有無遠弗屆的網路,網站就是商店,可以24小時接受各地來的訂單,上游越來越不需要到各地去鋪貨做買賣,直接B2C,上下游的區隔自然就會被打破了,我想這無關道德,這是商業競爭下的趨勢。
..(恕刪)


其實,這還是要看業者是否有精算總效益,就以童妹妹的範例,很多產品是要顧客體驗經驗,這還包含售前諮詢,那麼上游是否🈶️辦法,或是效益是否有夠跳開下游去做,這要精算,同時是長期考量。

否則就像前面有大大提到,有些下游就乾脆杯葛上游,這樣的話,上游有比較划算?

商業道德,簡單說,是共利共贏,當然有人不相信,否則哪來黑心商品或是聯合壟斷,但這是不正常,不代表不應該有商業道德。只是,短利與長利差別。

台灣腹地市場較小,所以若是但就國內市場,也許差異不大,南北也沒多少公里。

但是要兼顧國際市場,差異與工作量就很大。

順帶一提,網拍不一定要侷限二岸市場,歐美也有,例如亞馬遜。至於規則與運作方式,可以自行問問,若是合適也不妨試試。

既然網絡打破地域,就多探索,只是外文既然是為做生意,就學學能溝通就好。
文創陳年菊花絲瓜茶~~~

應該算得上是獨門商品~~~
今朝有酒、今朝醉~大俠愛吃漢堡包! 蝦毀~飲料只能選汽水,我不能點一壺酒嗎?

韓非子 wrote:
我最近看雅虎的直播...(恕刪)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毅力 差異化
https://ace0156.pixnet.net
過度競爭的市場只會加速淘汰沒本錢的小賣家
如果到最後一堆人都要賠本賣
就會只剩下製造商或通路商獨大

不過這也會產生一些問題
例如蝦皮商城也找了些大廠ACER,聯合利華和屈臣氏(預計)
在價格上網購顯然不能比實體便宜
不然通路商全都被打垮

所以這些廠商在蝦皮商城就只剩裝飾用的效果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