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的啟發

舉個例子:

我看見一位"紳士",我是一名記者...

這位紳士在路邊走著走著,不斷的尋覓搭訕路邊妹紙(SOD素人)...

我就好奇湊近去採訪他...


我問紳士:你為什麼不斷尋覓搭訕正咩呢?

紳士說:這是我的人生目標,除了吃飯外,就是妻盡天下美女...

(這時大部分人心想,這人頭殼有問題是"紳士",就是低等動物吧?)


這時能做什麼呢?

他也沒做啥壞事,也只是滿足他生理基本需求而已。

罵他也沒啥意義,因為那是他唯一的生存意志動力。

況且我罵他也只是我徒然造口業而已。


罵他、教育他就是"干涉"他的心境。


可是有人會問,為何我要這樣冷漠不救他?

因為干涉他的"利益",極有可能招致現實衝突。

多數人不便冒這個險。我又不是神,怎救每個人?

如果自詡為神,我就必須承擔所有,也算是基督教的教義吧?

最多最多...也只是等他哪天想通了...



還有...有人心更壞,想要藉機"控制"這"低等動物"...

更多更多的..."壞"...

這就不用我多說了吧...


最後...不用利用本篇去作風向...

因為不論各位把本篇意義套用於,政治(藍綠對立)、經濟(利益衝突)、人性(善惡)、生活(世間事物)...

道理全都是相通的。

更對於調侃罵人滿足自己內心的優越感沒興趣。


如果人不想玩,很厭惡世間這些事情。

唯一的選擇,就是避世。

就像佛祖釋迦牟尼一樣,身歸涅槃到最高殿堂去。

如果要玩,就得帶者滿身惡臭一路玩到底。
金谿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
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使學。

予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
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最可惜的是這種的神童
弱勢族群裡有很多這類的父母

這才比較需要擔心吧
自從我用了假文憑,不但人變帥了,頭腦變聰明了,連績效都拿A+呢!你說是不是很神奇阿?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