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實支實付的保障已經取代傳統終身醫療甚至超越太多了 不管什麼險 只要掛上終身 就逃離不了高保費低保障(給我保到祖宗18代我都不要)的命運 還本的更慘 簡單來說
一個有加庭責任的人
定期壽險+實支實付+定期殘扶+定期重大傷病+定期防癌(拉高保額一次性給付)
再選個便宜的主約即可 30歲男性一年約一萬(不含定期壽險)保障內容屌打年繳三四萬的終身險 這也是我替自己規劃的窮人保單 剩下的多存點錢比較實在等家庭責任盡了 就能選擇風險自負了
A0935852231 wrote:
定期實支實付的保障已經取代傳統終身醫療甚至超越太多了 不管什麼險 只要掛上終身 就逃離不了高保費低保障(


我想也應該是 (現代人動輒八九十癌症機率大增, 治療費用也大增), 我上面的發言都是以我太太二十多年前的保單來做發言基礎的, 大家還是以現在找專業的經濟人求教更正確

難怪結婚時太太幫我處理保險時大嘆保費貴好多保障確少很多...想來不止是因為我比較老才保, 也是醫療環境改變吧


cdfkt wrote:
本篇主要是在分析終...(恕刪)
獲益良多
https://ace0156.pixnet.net
effo wrote:
我想也應該是 (現...(恕刪)


會有這樣的誤解,主要是跟大環境的改變有關。
特別是健保DRGs制度實施後的情況。



簡單的整理一下DRGs制度實施後的影響

過去的健保制度-論量計酬
就是醫院依照民眾接受醫療服務所產生的各項醫療費用,大多可向健保局申請實報實銷。
也就是說不管民眾在醫院住了多久、做了多少的檢查及手術,健保大部份都會給付

這對於一般民眾來說,就是能夠獲得充分的醫療服務。
(或濫用...)

而對於醫院來說,只要民眾住院越久、檢查越多,醫院能向健保局申請的給付就越多。
自然也就充分做醫療服務,像是精密的檢查、服用昂貴的藥物。



而新的健保制度DRGs-同病同酬
只要是同一種疾病,醫院不論採用何種治療手段、藥物、住院天數,健保就只給醫院同一種給付價格

而醫院畢竟不是慈善單位,所以醫院為了控制(增加)營收,必然會做因應。
這我想大家對去年的長庚急診室出走潮新聞,多半還有一點印象。

而醫院可能會做出的影響:
一、醫院會篩選病人
畢竟都說同病同酬了,那醫院想當然爾會優先收輕微症狀的病患。
至於複雜症狀的病患? 讓給別間醫院吧。

二、醫院會縮減病患住院天數
由於每一種疾病都有規定標準住院天數,超過那住院天數,病人住越久醫院賠越多。
所以當標準住院天數一到,醫院就會想方設法的讓病患出院。

三、住院手術多改為門診手術
門診手術可以避免院內感染的風險,也可以避免病患超過標準住院天數的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若保戶就是選擇以住院理賠為主的險種,實在幫助不大。
因為住院天數變少了,那自然也就造成理賠機率變低、金額變少。
既然金額不大,那何來保障之說?
充其量只是個安慰獎罷了。

不如購買實支實付險、重大傷病險、一次性理賠防癌險
有龐大的金額在手,讓保戶自由做運用才是對保戶最好的選擇。



況且我一直覺得保險本來就不該限制太多。
就我個人而言,我希望的保險是超過我所能負擔的一切金額就幫我承擔。
而不是限制還要住院、做特定手術、裝設義乳、骨髓移植,巴拉巴拉B的,才能夠理賠。

我只是想要享受更好的醫療,或是讓家人可以有更完善的醫療照顧很困難嗎?
我只是單純不希望因為經濟的關係,而讓家人選擇退而求其次
這對我來說就是一種悲哀。

所以才會建議購買一次性理賠的險種。
畢竟我相信金錢可以解決大部分的事情,而不是保單。
保單只是一個可以讓我獲得理賠金的工具,絕非目的。



以上,你參考看看。
謝謝。
保險疑問請GOOGLE:【加乘保險-零加乘】
感謝, 很有參考價值

健保的確就了很多人(家庭), 但問題也很多, 相信大家周遭也都遇到

同事母親跌倒傷到腦幹...很嚴重(基本上醒來機會渺茫), 腦壓時不時抬的很高,也會滲漏之類的根本不可能自行看護
卻必須每幾個月就轉院(請別說那種為何不放棄的話, 他媽媽還年輕, 真的發生在我們身上,很容易講出放棄嗎?)

現在這個醫院的醫生願意讓他們繼續一次(好像再3個月), 你能想像他們有多感激....換來的不知道是不是這個醫生會變黑....

真的希望大家能改變, 我們大部分人都不差三百塊看感冒的藥錢, 但這些可以挹注那些需的重病患者與家庭
實支實付的保險要停賣了,保險公司賠到受不了

因爲醫院找到新的門路海噱保險公司,醫院一聽到患者有投保實支實付保險,治療的時候大推一些索價高昂的耗材,患者也不懂,也怕得罪醫生,醫生推的都點頭說好

天價的耗材讓帳單金額嚇死人,患者拿著天價帳單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羊毛出在狗身上,由豬來買單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