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cc0512 wrote:可是看起來也是2元1次方程式的變形啊,怎麼不直接教就好,搞到沒人看得懂。 其實是一元一次方程式設龜隻數 X,則雞隻數 (35-X)4X + 2(35-X) = 94==> 4X + 70 - 2X = 94==> 2X + 70 = 94==> 2X = 24==> X = 12
Q:大約1500年前,大數學家孫子在《孫子算經》中記載了這樣的一道題:「今有雛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雛兔各幾何?」A:雞和兔子同時把2隻腳收起來,會觀察到少了70隻腳,所以剩下24隻腳是兔子的雙腿,得出兔子共12隻;雞也得出總數23隻。
㊣貓老大 wrote:小學學的是不用一元二次的解法雞有兩隻腳(少),龜有四隻腳(多),差距是兩隻腳(總腳數 - 總隻數 * 腳少的腳數) / 差距腳數 = 腳多的隻數(94 - 35 * 2) / 2 = 12 ==> 龜35 - 12 = 23 ==> 雞 小學確實是這樣教的,因為小學生還不會用未知數解題。
夜空中那明亮的星 wrote:5分奉上~一連串的圖文看起來蠻生動有趣的大笑另外我數學不好...不過如果有母雞的話公雞應該會乖乖回家 謝謝夜空中那明亮的星大大!有母雞應該會跟著走吧!XD實在很好奇,已經好幾天了,它就是會跑出來,或許隔壁鄰居的雞籠子有破洞,這幾天雨不斷,找不到人來修,或者反正就是在隔壁看得到。鄉下就是有這樣有趣的事。
W歪當勞漢堡包 wrote:這是乞丐趕廟公、雞佔龜巢的概念吧~~~ 可以佔,但趕不走蘇卡達,這隻蘇卡達是公的,脾氣很牛,稍不高興會上下拍打地面。它最喜歡吃飽,曬足陽光後,就面對著牆,像照片這個樣子,就不再"外出"了。
donjason wrote:很有趣啊,雞看來是有嚇到掉毛,罩頭或是天黑再抓了。35隻,94腳這是小六的數學,每天釘著作業都會算了,94/2=47..47-35=12 是4腳的隻數,35-12=23 是2腳的隻數。 確實是小六的數學題,donjason大大算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