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rain wrote:
事實上 各年齡族群的人 都會有這類的人
就是個人行為

以群類分去塑造族群印象 制造對立的思維方式
無疑是現在的亂源

謙恭自牧的年長者 我想在你的身邊也相當的多
如果你只看到不自修者 也許是你的心態造成的視網膜效應

喬大叔 說的對,你就努力提醒自已不要成為這樣的人
通常只能以群類來分的人 表示自已獨立判斷跟思維能力不好
喜觀批判別人的人 表示通常是自我意識較高 比較自我本位的人

獨立思維能力不高又自我本位
年長後 ( 或者不用到年長 ) 變成不可理喻者的機率頗高
...

tearain wrote:
事實上 各年齡族群(恕刪)

各年齡層都有這樣的人
可是 問題是 其他年齡層不會被"敬"..不會被縱容
其他年齡層的.這樣做的話..會被訓斥..甚至挨揍
..形成一股逼他們改的力量..那他們就會改
.
可是如果這樣對老人..這個社會是不接受的..就是因為敬老的觀念存在
導致沒有力量逼他們改..他們就不會改變..繼續倚老賣老
他們的這些行為 是大家"敬"出來的
懂嗎 !! 腦袋要清楚一點..搞清楚差別在哪
.
老 與 賢..是獨立的
該敬賢而不是敬老
.
你完全搞錯重點了..你的思考漏洞很大
喬大叔 wrote:
...(恕刪)

你在想事情的時候..不先搞清楚差別在哪..就喜歡混為一談
.
雖然各年齡層都有這樣的人
可是 問題是 其他年齡層不會被"敬"..不會被縱容
.
所以其他年齡層的.這樣做的話..會被訓斥..甚至挨揍
..形成一股逼他們改的力量..那他們就會改
而老人因為被敬..被縱容..不被修正..而會繼續他的行為
.
懂嗎...這才是重點..而不是你魚目混珠的說法
.
這就跟慣老闆.慣顧客的行為一樣..結果是 養出惡質老闆與奧客
這幾種行為的道理都一樣 ---
某一方的卑微..縱容了對立方的過分..因為 他的卑微的行動 與 不合理的客氣或尊敬
..已經先設定自己與對方不平等了
..不平等與惡 從這個設定就開始了
..該破除的 就是這種 預先設定的..不合理.不平等的對待方式
.
其實你的想法是自打嘴巴
一方面說 各年齡層都有這種人..不去特化老年這個年齡層
另一方面 卻又不認為 對老年這個年齡層的特化對應方式"敬"與寬容不是問題
莊孝維嘛..自相矛盾
我感覺不是老不老的問題 這些沒水準的人感覺年輕就是這樣了哈哈 但是這些人到老的時候的確會倚老賣老 特化自己老的權利
jmema wrote:
我感覺不是老不老的問(恕刪)

應該不是這樣
.
如果是年輕人..當他身體不好..連站都站不穩的時候
他是不會去挑釁別人問要不要打架的
.
如果那些老人是年輕的時候就一直這樣..那麼..他應該活不到變老.
那都是老了之後..被這個社會慣出來的
sunnymoon wrote:
別小看台灣的老人..(恕刪)

是阿~也別小看台灣的年輕人
聽說有個在國會殿堂說要1打35的^++++^
哪有姑娘不戴花 wrote:
是阿~也別小看台灣的(恕刪)

哈..那是作秀啦..(結果被鎖喉了)
私底下哪敢
多看看社會新聞,你就會知道~
二邊看不順眼就開幹的、意見不同的就嗆聲的、不小心瞄一眼就被砍的、在路上尬車攔車開幹的,事主都是年紀多大的?!
我下班後去健身房,儲物櫃有分開放式的、投幣式的,但投幣式儲物櫃沒鎖的(未投幣)常常一打開,裡面都有個人衣物背包占據著。
有沒有水準跟年紀沒有關係,跟個人教養有關。尊敬人是基本的態度,在你還沒清楚對方的水準教養前基本上還是要抱持尊重的態度,但若對方是沒有禮貌的人當然就不需要尊敬他了!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對方是沒禮貌的年輕人或沒禮貌的老年人,你覺得哪一種人對你的人身安全威脅比較大?
只可意會 wrote:
多看看社會新聞,你就(恕刪)

多動動腦袋,你就會知道
在明顯打不過對方的時候..還要挑釁的事主大多是什麼年齡層的
腦袋動一動..你就知道 他為什麼敢這樣
.
你第二段說的對..先基本的尊重..但是
這是敬人..而不是敬老..不因為對方的年齡而不同
而在他的行為顯現之後..再決定是否繼續尊敬
.
你的第三段.人身威脅.這與敬老與否沒關係
而且..即使你比較安全..可是你打傷一個挑釁的老人 不見得 比打傷一個年輕人 麻煩來的小
不敢打 與 打不過的效果是一樣的
sunnymoon wrote:
各年齡層都有這樣的人
可是 問題是 其他年齡層不會被"敬"..不會被縱容
其他年齡層的.這樣做的話..會被訓斥..甚至挨揍
..形成一股逼他們改的力量..那他們就會改
.
可是如果這樣對老人..這個社會是不接受的..就是因為敬老的觀念存在
導致沒有力量逼他們改..他們就不會改變..繼續倚老賣老
他們的這些行為 是大家"敬"出來的
懂嗎 !! 腦袋要清楚一點..搞清楚差別在哪
.
老 與 賢..是獨立的
該敬賢而不是敬老

你完全搞錯重點了..你的思考漏洞很大


敬老跟尊賢 有衝突嗎 ??

當你要反 或 變一種價值觀 或 行為時
要先思考這樣的價值觀跟行為的形成因子

敬老的根本為何 其實就源自於人的同理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因為 知道自已終會老去 或 知道家中也有耆老者
所以對於他們的不便處 有較多的包容跟諒解

而你文中的例子 有部份看起來是你的觀點少了同理心
有部份看來是 有些老人家的行為缺乏同理心

這也是我認為問題是出於個人行為
缺乏同理心的人跟行為 才是根源 無關乎年紀
所以才說你要小心 就思維模式來看
你比較容易變成 你所厭惡的那種人

所以 你該反對的 沒有同理心的人 而不是敬老

一部份老人行為缺乏同理心 -> 所有老人都該受摒棄、責難
這樣的思維方式 我認為問題很大

另外 敬 又不等同於 無上限接受他的無理行為
為什麼 你要用放縱 來解釋 敬 這個字?
我認為 敬是 待之以禮 待之以理 加一些諒解
也不過就是個人修養 跟 人性的表現而已

如果 對於判斷個對方的行為要求 合不合理 應不應接受 該如何應對
這些都有問題 只能一句話 用不要敬老總結

那我還是只能說 思維跟判斷、待人處事應對能力不足
加上缺乏同理心 請提醒自已 不要在未來成為自已厭惡的那種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