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廣告不停的播啦

每年聖誕節、母親節、2個情人節、結婚旺季那幾個月,賣鑽石的就死命的買廣告,讓大家知道"愛"就等於"送鑽石"。

哪天搞不好連中秋節、重陽節也可以送
因爲廣告手法
而鑽石其實一直都是被某公司壟斷
已經無法追溯
透過媒體,電影,宣傳,廣告
鑽石就是高價品
鑽石就是奢侈品
如同LV,Gucci,Prada,Hermes
到底這些名牌有什麽特別的地方
如此吸引人去購買?
這些都是透過任何媒體去創造價值
行銷學的經典案例與教材之一~~~~

小於1克拉沒什麼保值性吧~~~~

話雖如此

以前還是買了一顆Tiffany向女王求婚

是挺浪漫的 ( Mobile01的精神, 爽到就好~~~ )

有誰能抵抗T牌的淡青色包裝盒與裡面那個火光呢??

花一點小錢,可以省得被念一輩子...........C/P值算滿高的,還是不要省吧!
Johnpeace wrote:
因爲廣告手法
而鑽石其實一直都是被某公司壟斷
已經無法追溯...(恕刪)


請教這是全世界的現象嗎?

還是只有被歐美文化洗腦的地區才會有的現象?

印象中反歐美的地區(中東?蘇俄眾國家?)
也會將買鑽戒視為必然嗎?
說穿了
會找一堆理由說服自己的就是「捨不得買」

「捨不得買」和「買不起」是不同的

婚前的考驗之一就是「捨不捨得」為另一半付出?

奉勸各位既將結婚的男性
「就算痛,心一橫也要買」
連這筆錢都捨不得花~憑什麼娶人家
其實就是價值觀的問題

有些人會覺得經由商人炒做出來的東西

何必被洗腦?!

把錢花在更適合的地方會更好
沙板,Skimboard,大家一起來衝吧
以前看過一種說法。

很久以前,鑽石充其量只是有錢人的收藏品之一,結婚是沒有人在送鑽石的,頂多就是送個戒指交換信物。後來,世界最大的那家鑽石公司和好萊塢的電影公司搞置入性行銷,遇到求婚情節就要送鑽戒,搞到後來大家都以為求婚非得要送鑽戒。

我們這邊受西化影響,西風東漸之後,雖然中式婚禮的傳統繁文縟節還是一堆,但鳳冠霞披被換成了白紗禮服,父母跟前的夫妻拜堂變成了教堂神父/牧師證婚,才不管是不是基督徒。當然,一定要學電影買個鑽戒才能算數!

我們這裡的婚禮,到底該算是中式?西式?還是自創招式?就算是要學別人的招,好歹也要精學強招絕招,而不是一堆虛有其表的虛晃一招。

西方人是拍張夫妻禮服合影,開心點的再補個幾張親朋好友婚禮合照,有錢的可以再補個婚禮錄影,有紀念價值又備感溫馨。

我們這裏可是輸人不輸陣,照片一張不夠看,要拍一大本的婚紗照,也不管之後會不會就丟在床底下壓艙再也看不到。更糟的是,這還是倒貼錢給人當模特兒,貼學費給人練攝影功夫。被人呼來喚去拉來拉去推來推去,只有為拍照而拍照的無奈,畫面中完全沒有一絲絲結婚現場的熱鬧與溫馨。除了當成「我結過婚」的證據,以及「這兩本很貴」以外,一點紀念價值和溫馨感受都沒有。

有的人更慘,拍了照片,還不一定結得了婚。那一大一小兩大本,硬殼精裝四開大小,可以拿來砸死人的照片,丟也不是,不丟也不是,反倒成了觸景傷情的羞辱證據。這是身旁親友發生過的事情。

無意義的花錢叫做「揮霍」,不叫做「對妳捨得」。把一堆小朋友推出門就好,我花得痛快,妳拿得爽快,省事不勞心,名聲也好聽。「對妳捨得」不該是這樣判斷的,錢也不該是這樣使用的。
不知道要簽什麼的說‧‧‧
雙子貓 wrote:
我們這邊受西化影響,西風東漸之後,雖然中式婚禮的傳統繁文縟節還是一堆,但鳳冠霞披被換成了白紗禮服...(恕刪)


講得太正確了

多數人只全盤接受
不想花心思去想想為什麼要全盤接受

為何而鑽?
那也要看經濟能力吧
打腫臉充胖子是有比較屌嗎?
就像別篇問要不要拍婚紗,要不要請客之類的
還不是有一堆女的跳出來,也覺得能省就省哩


上面一堆講的都沒錯
這本來就是商人炒出來的
他們有講錯嗎


至於你說捨不捨的為另一半付出
那我不能看作,女生為男生著想,拿去付房貸還比較實際嗎?
男生為女生著想才叫體貼,女生就不用為男生著想嗎?
完全都是以自己的立場在想


就像這年頭的台灣男人,出去付帳才叫男人,女人要的最好是滿足她一下,才叫男人
我看台灣要講男女平等,跟國際上還差上十萬八千里
I trust everyone,but I don't trust the devil inside of them!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