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reas wrote:看到很多親戚都在罵說(恕刪) 我認識的那個,亂投資 亂賠,眼光極差 (全賠的概念)。 [現實中認識的,不是網路認識的。!!!]平時又不儲蓄。又買高價奢侈品。平時不積蓄,趁這次多數人不好過(一部份人確實受疫情嚴重影響),也趁機在那邊喊自己不好過。(其實以我個人觀點,牠只要更認真工作,或兼第二份職,依他能力,確實可存幾百萬。腳踏實地是重點!但事實未成立。)試問,這樣的狀況,就算一次補助給他三十萬,就能改變牠既有人生嗎?我很質疑! 我猜 一拿到錢 馬上又被花掉 還是又亂投資 全賠光?=成天幻想著錢會天上掉下來,又可去買好幾奢侈物‧‧‧累一點,多找份工作,月薪又可翻一倍! 腳踏實地才是重點!就總是不勞而獲心理,才有機會賠光光! [只單一人][這人之外,所有人 我認為他們都是在努力冒險!]若可以,更積極五至十倍!善用時間!就為了下一代‧‧‧不然 我文中的這位現實友人孩子 未來比較大機會 依舊得承襲這一脈絡生活情境!下一代 才是最重要!=工作找些粗重 但較高薪的來做。或去學個技術,用我認識的這個 自講 所存一千萬 建立一間屬於自己的產業 (或許也要貸款)夙夜匪懈 一天上班個十幾小時 先一人做四人份工作,等於省下四份月薪。慢慢進入軌道 再找好的人員來幫忙。一步一腳印, 最後這產業就能帶給你獲利!現實友人 整天上班時間,用上班時間上網私事,浪費時間,就這樣的工作態度 這一點點小本事 (應該也沒特殊專業)怎可能真的存到 賺到什麼錢? (甚就是連目前的工作 真有替公司創出還不錯的產值? 我很質疑)我常說的那些身邊的勞工朋友(他們的質地 就是真的會替下一代想)所以才犧牲自己 為下一代那麼打拼! (沒一大堆藉口掛嘴邊,實際呈現出 很努力後的成果。)愛演場面的,其實真的一瞄就是曉得!愛演場面的愛演場面的
Jelly99 wrote:沒有收入,不用繳稅,這類的人是哪些? 如果要從字面上來解釋的話,沒有子女奉養或是遭子女棄養的獨居老人就是。當然你也可以說他們有收入(政府每個月發的3000元敬老金),不過我是認為每個月只有3000塊,這些小錢應該不算收入,所以政府如果要補助這些人我沒意見,另外還有低收入戶等等,尤其是偏遠山區的民眾,政府要補助這些人我都沒意見。而且其實我講的是收入太少或是家境清寒、低收入戶等等(沒有收入是你說的,我沒說),這些沒繳稅的人接受補助,我沒意見。君子之蕉蛋如水 wrote:有些人平常沒繳稅是因為收入太少或是家境清寒、低收入戶等等,政府要補助這些人我沒意見,
君子之蕉蛋如水 wrote:但是我有一個質疑的點,既然紓困金是政府從人民繳交的納稅錢編列預算來發放,那為什麼不把有納稅的人列為優先補助的對象,卻反而是先去補助那些平常沒繳稅的人?有些人平常沒繳稅是因為收入太少或是家境清寒、低收入戶等等,政府要補助這些人我沒意見,但是平常有收入而且說不定收入比一般上班族還多卻沒繳稅的人,把這些人列為優先補助對象,合理嗎? 讚 果然還是有人會說出這不合理的地方買小吃的 鹽酥雞的 沒繳過所得稅 紓困金一筆 又一筆的領房子一棟一棟的買 這種人 台灣有好幾萬(全國有369個鄉鎮市區)這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