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主要移民來自西晉永嘉之禍中原衣冠南渡,我姐夫是艋舺泉裔,膚白目珠大,眼神不似漢人,或許有阿拉伯血緣; 所謂衣冠南渡是指中原渡到建康/南京,一小撮極其少數渡到當時漢人所知最南的泉州漳州移民主要是唐高宗武則天時南陽駐軍屯墾,娶當地女子繁衍後代台語閩南語除了上述兩大來源,秦統一後遣原晉魏士卒入閩屯墾,帶來北方上古方言(商語)白話音客語人入閩在唐宋年間多次經贛輾轉入閩山區定居,因沿海有限平原早已被更早入閩移民佔據當時來自中原移民太多,夾在福州與泉州間的莆田人再次南遷至潮汕,東南沿海一直到雷州半島與海南島都有閩南語人足跡,聽海南島主流文化戲曲,你一聽便知那是閩南語系珠江出海口一大片無閩南語,因為珠江是(南漢)粵語人勢力範圍
網路上不知道為何,一直有謠傳閩南語是唐宋時期的官話、甚至還可以扯到台語跟日語、韓語很像。到底是出自哪裡的自信,還好現在網路很發達AI很厲害。去查一下維基百科,就會看到很明顯客語才是唐宋主要的官話好嗎。唐宋時期出了很多文學品,唐詩宋詞,請ChatGPT去比對一下用閩南語跟客語來比較念法,哪一個比較有可能是當時的官話。在這邊貼上一段這首詩是**王維**的《山居秋暝》,是唐代山水田園詩中的代表作之一,充滿了自然之美與古典韻味。完整詩句如下:---### **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詩韻背景**這首詩中的韻腳「秋(qiū)」、「流(liú)」、「舟(zhōu)」和「留(liú)」在**平水韻**中同屬「**尤韻**」,押韻自然順暢。中古漢語發音相近,保留了**韻母 -iu/-ou**的押韻。---## **客家語與閩南語的押韻比較**### **客家語(梅縣腔)誦讀**| 詩句 | 客家語發音 ||----------------------|-----------------------|| **空山新雨後** | hung san sin yù heu || **天氣晚來秋** | tien ki màn loi chiu || **明月松間照** | miang ngiat chung kan zieu || **清泉石上流** | chiang chhian chag song liu || **蓮動下漁舟** | lien tung ha ngì ziu || **王孫自可留** | vong sun zhi ho liu |- **押韻分析**:- 韻腳「秋(chiu)」、「流(liu)」、「舟(ziu)」和「留(liu)」的韻母高度一致。- 客家語保留了中古漢語的韻尾和入聲,押韻自然流暢,符合「尤韻」的特徵。---### **閩南語(泉州腔)誦讀**| 詩句 | 閩南語發音 ||----------------------|-----------------------|| **空山新雨後** | khang soaⁿ sin u āu || **天氣晚來秋** | thiⁿ khì bān lâi chhiu|| **明月松間照** | bêng goa̍t chheng kan chiàu || **清泉石上流** | chheng choân chio̍h chiū lâu || **蓮動下漁舟** | liân tōng hā gê chiu || **王孫自可留** | ông sun chū khó lâu |- **押韻分析**:- 韻腳「秋(chhiu)」、「流(lâu)」、「舟(chiu)」和「留(lâu)」的韻尾有所變化。- 閩南語雖保留部分古韻,但「流」和「留」的韻母已演變,押韻不如客家語自然。---## **押韻與語境總結**- **客家語**:- 韻腳保持了中古漢語的「尤韻」特徵,發音自然押韻,與王維詩中的語境高度契合。- 語音和韻律保留完整,能真實再現唐詩的韻味。- **閩南語**:- 雖然保留了部分中古漢語特徵,但韻母在歷史演變中有所變化,押韻效果稍遜於客家語。- 誦讀時,語音押韻不如客家語那樣精確符合唐代平水韻的標準。---## **結論**通過王維的《山居秋暝》來比較,**客家語在音韻保留上更符合唐詩的押韻特徵**,押韻自然、流暢,與唐宋官話的語境更為契合。因此,客家語更接近古漢語的官話系統,是真正的「**古漢語活化石**」。
ZEROZ wrote:閩南語就閩南語閩南沙...(恕刪) 閩南語包含福建話, 潮州話, 泉州話, 漳州話....發音不太一樣的....你確定要混再一起講?講個小地方, 潮州還有分汕頭地區的用語, 福建山太多了, 每個山頭用語都有一點發音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