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qooyo wrote:
貨幣的出現用於交換貨物時的衡量標準,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國家已出現通膨危機,甚至出現不使用貨幣的狀況,退而以物易物的交易模式。
在台灣,我們的青少年已出現價值觀的偏差,也有壯年人口的為了經濟(想過更好)而選擇偏門鋌而走險,為的都是「貨幣」,也就是錢。
有錢很好呀,可以買想買的東西,做想做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但在10年前大家都認為刺青、改管、毒品、亂倫是很嚴重的價值觀偏差議題;但轉眼之間的現代,卻積非成是,這些過往的議題全成了「主流」,大家全忘了「本」,忘了自己是誰,忘了歷史的洪流,忘了道德倫理的重要,全都成了「貨幣的奴隸」。
確實,在我眼裡看到的是世代的斷層,老一輩的願意花時間金錢腳踏實地生活;年輕一輩的願意犧牲道德輕鬆的賺錢享受生活,沒有是非對錯,但道德倫理就有差距了。
如果從一開始就以「道德」作為交易的衡量標準,今日會不會有所不同,因犯罪而使購買的價位提升,因超過一定的罪惡值而有法令規範懲處;反之因助人而使購買的價位降低,因超過一定的良民值而有法令規範獎處。
會有這樣的想法來自於一間全自助的加油站,只有一個員工在擦拭加油機的灰塵,若今日設定成,加油後消費者願意擦拭打掃,而使油價降低呢?會不會讓加油站不用再請員工。同理一室所治,天下大事,放大到整個國家,大家都成了「互助、友善、包容」為目標,把當中的「貨幣」換成了「道德」,現在所遇到的問題似乎就都消失殆盡了。
雖然我的想法蠻奇葩的,但也想用一己之力去傳達個人的想法,若有高人或前輩指點,願意虛心領教。
最難的一題 - -
某些人 一定會說 ...
道德 ...
為什麼可以作為交易的衡量標準?

道德不能作為衡量標準。
為什麼?

商與周的道德不一樣。
周與秦的道德不一樣。
秦與唐的道德不一樣。
唐與明的道德不一樣。
哪裡不一樣?

一樣的話,那就全部都叫做 商 ( 姬 ) 商機 不就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