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木瓜 wrote:經濟不行的國家才需要擔心舉債破產!國家不舉債,沒錢怎麼建設發展!有人總是有些謬誤的思維,總是以為債務高,所以經濟差!其實根本不相關啊!倒底哪裡相關了? 為什麼一定要〔舉債〕建設發展 ... ?為什麼不可以《募資》建設發展 ... ?喔。就像 募 ETF 一樣,為什麼政府不可以自己募 公共建設(基金) ETF ... ?
舉債沒不好啊重點長期計畫是什麼?101 雪隧 高鐵都是好建設 有花到8000億嗎?這幾年有什麼?台灣不算正常國家 戰爭風險極高不要老想跟其他正常國家比台灣舉債比例就是沒辦法到這麼高也不要打外匯存底的主意那是國家對外的信用 不是可以亂花的錢人口也還在衰退中有計算現在舉債以後的人有能力還?當年戰後嬰兒潮的人口都退休了老年人口支出逐年上升 償還債務也要明明償還能力在降低一年還花的比一年多顯然政府沒在算嘛現在不處理就看炸彈傳到誰傳到哪一年爆炸而已
政府舉債的名目跟實際運作前面大德都已經談過,我不要抄人講別人沒有講的以經濟學來說,擁有過多資產有價物但是沒有相對應的貨幣量,也就是說貨幣價值上漲,但是貨幣交易量未變相對應的是,資產有價物價值不變,但是貨幣發行量增加,這個時候叫「通貨」膨脹,也就是購買力變小了依照這個構圖,政府控制資產跟貨幣有兩個方法,可影響經濟發展活力,一則增加貨幣,一則控制存款利息。貨幣有一定比例是國家黃金儲備跟資產公定利息則是影響存款利息跟金融投資這個跟政府舉債什麼關係呢?私營股票,銀行利息,國家公債利息就是牽動擁有資本的人投向哪個市場。當你沒有面向大眾提供合適手法募資,最後走向的,就是向銀行或財團等借款非正常的募資發行國債,高利息手段。至於舉債的合理性,在於有效募資快速發起可預期的回收成本及獲利,通常是政策傾斜或低利率免稅等等,超過一般營利事業的有利條件,能夠有效創收寡占或獨佔甚至特許事業利用低廉的資金成本能發起快速建設但是,在台灣是玩出花了因為,看到的是處處破綻的事業計畫可行性不高的特許寡占或獨佔事業掛著高額的各種成本,無法監督。自然營運績效不佳,無法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