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積分:477分
文章編號:90187762
個人積分:1672分
文章編號:90187934
gishileh wrote:
說明孩童太早進入競爭的危險性有多大
所以規範孩童禁止參與任何競爭性的運動賽事 會不會比較好?
例如規範孩童的所有運動比賽包含友誼賽一律不准
既然要規範孩童使用電子產品 網路
那這種實體互動應該也跟進用夾殺式的方式全面規範
也就是社會要同時限制孩童使用3C網路社群
也同時限制孩童參加運動和戶外活動 尤其是太早比賽
避免未來可能變壞 變成8+9的可能性
喔是喔...
所以也不可以跟小孩玩撲克牌
不可以跟小孩下棋
我隱隱約約知道您的意思
我小時候跑步都是最後一名,搜畫,矮東care
我的小孩也不喜歡挑戰,因為怕輸
我引您的最後一句話...
競爭跟變壞的關係是啥??
您以為8+9沒有競爭?
那為啥一天到晚要跟人輸贏
但還是想再說一次 孩童之所以要被禁止任何賽事
是因為他們不懂得競爭的精神
不懂得競爭的精神就可能長大後走向歧路
與其這樣還不如取消任何比賽
讓它們真正能為了自己而學習
而不是只為了比賽而學習
而且只是12歲以前不要有任何比賽
但上國中當然可以維持現在的比賽
像是jhbl 青少棒等等 並沒有要孩子一輩子都不要競爭或比賽
而國中也應該同步逐漸取消體育菁英班
不讓菁英班同時殘害這些幼苗
又限縮了我國的運動人口
所以某些人也不用滑坡到
台灣就永遠不會得到任何金牌這種事
君不見很多國外奪牌的選手
也不見得每個就從小就參加過比賽
都是從孩童時期的興趣 一路長大培養到奪牌
沒有被揠苗助長 照樣可以贏得大賽
最後提一下我國的棒球
每次都被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小時候靠一堆比賽 贏得一堆少棒冠亞軍
但長大後 成棒卻都輸給美日韓
很大原因在於 小時候太注重高強度競爭 比賽>訓練
反而讓長大後得到反效果
在成年的棒球路上輸給美國日本
反觀國外幾乎都是相對柔性的社區棒球
即使是學校也不會特別養成比賽機器
很明顯臺灣光是棒球就搞錯方向 更不用提其他運動
如果長大後還是維持天才那就還好
怕的是很多長大後失去了更多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