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臺灣人的民族性??

jkling wrote:
崇洋媚外
不要說女生...(恕刪)

補充一下
所謂的媚外
不只是針對洋人
哈其他亞洲國家的也一堆
日據時代日本人就說台灣人:貪錢,怕死,愛作官啦!
我倒覺得台灣人還有一點!台語說:放尿攪沙未團結...
K金爛腳 wrote:
日據時代日本人就說台灣人:貪錢,怕死,愛作官啦!
我倒覺得台灣人還有一點!台語說:放尿攪沙未團結...


+100000000000

這就是結論了, 沒事的時候台灣人也都蠻好的, 出了事就好笑了, 看看那些不想當兵或逃避兵役的人的想法吧看看以前的小狗隊的某團員 現在的2266和不知道在紅什麼流星天團, 同樣的再看看韓國人, 看看元斌, 人帥又愛國.......
1.健忘性,當全國對於中華隊輸中國隊時,民意沸騰,過沒幾天又忘記,好像沒發生什麼事一樣,以前如此,現在是這樣子,未來還是一樣
2.缺乏自主感,反正別人給你什麼,也不分什麼,就存著感激,那別人都認為下次給你少一點,你也會對它歌功頌德
jkling wrote:
大家都對外國人太好了
遇到外國人就像在做服務業
連問路都帶他們去...(恕刪)



在國外讀書時 我問路也是有外國人帶我去的

各國各地都有好人跟壞人 其實不必混為一談

但是台灣人崇洋媚外這件事 我是認同的
只是jk大的例子比較普通一點
(可能因為大多台灣人哈日吧XD)
好騙
難教
短視
僅此六字
即可道破
ガンニッピ~ス wrote:
看看那些不想當兵或逃避兵役的人的想法吧看看以前的小狗隊的某團員 現在的2266和不知道在紅什麼流星天團, 同樣的再看看韓國人, 看看元斌, 人帥又愛國...(恕刪)

雖然大哥您拿韓國人來比較...
但是以後不會有人想盡辦法逃避兵役了啦!因為以後全變成募兵制的了...真糟糕
Candywayne wrote:
這種說法是媒體誤導了...(恕刪)


很同意!
後藤新平為了完全了解所殖民的地區人民的行為舉止、道德倫理、風俗習慣、思想作為等,花了大批人力完成了台灣舊慣調查會的報告。在舊慣調查中指出清國奴的弱點是驚死(怕死)、愛錢、愛面子。

可是事實上台灣的土匪(義民軍)並不怕死,為此與心腹古莊嘉門商討,結論是「愛錢是人類的天性,任何族群都有,只是深淺不同,中國的秦始皇他的帝國是用錢買來的,所以驚死、愛錢、愛面子是針對著士紳階層而言。但在台灣這群土匪全都不怕死。漢民族受到異族人即是滿人的入侵,進而統治漢民族並沒有發出大幅的民族意識抗拒外族,這又是與驚死、愛面子十分有關。」

達成以上的結論後,後藤新平的施政方針即修改為「總督府的策略是運用清國遺下的士紳份子,利用其弱點怕死(驚死)、愛錢、愛面子為出發點,先以怕死及愛錢有如利刃的兩面,將這群士紳死心踏地的制服,再由這群人向不怕死的台灣土匪進行遊說。士紳為了愛面子自然會使出渾身解數,盡出全部力量達成我們的要求。以瓦解運用台灣民族意識來對抗日本人。」

後藤新平召集了台灣舊慣調查會的人員將這疑點提出要求詳盡的解釋。沒有多久另一份報告來說明愛面子的說明。

「支那人推崇儒教,儒教的教義是崇孝尊王,以家庭倫理深深束縛個人的自由意念,進而甘服帝王的獨裁專制。如君臣而言,君是天,臣是地。君要臣死,臣不死則不忠,教臣民做到岳飛式的愚忠。如夫妻而言,夫是天,妻是地,男人七寶之身,女人五漏之體,男人可三妻四妾,女人則必須從一而終。女人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此就是支那人的「三從」。孔子的學說是以孝作為百行的準繩,萬善孝為先,任何作為皆以「孝」為起發點。譬如說:未仕官前在家時,奉侍爺娘謂之「孝」,出任以後在朝廷輔佐君王也是「孝」(盡忠報國使父母安心),因此孝的範圍是極大而包羅萬象的。它使家族制度與專制政治糾纏在一起形成一體。支那的歷代君王深知儒教有助政權的鞏固,樂於見到尊孔。滿人入關以後馬上將孔老夫子搬出來,又是開放科舉制度,特別開放博學鴻儒科,漢民族於是變成清國奴二百多年。既然台灣人的舊習慣是依從儒教,所以愛面子成了一項台灣讀書人的弱點。但從另一方面來觀察,沒讀書的人就沒有儒教的束縛,所以弱點的顯示也跟著顯著地減少。」

不用多作討論了吧,日本人早就完成統計報告了!
王烏魚 wrote:
台灣農業是三不管地帶...(恕刪)


沒辦法
台灣的政府向來只照顧榮民、而不是農民
農民每個月的津貼比榮民少一萬
農漁會多半也是地方派系跟立委的提款機
那些政客只有在選舉時才想到農民

我記得以前聽歷史老師說過
台灣因為是大陸各地難民的匯集地
所以血液裡難民性格、也偏愛內鬥
以前漳州人跟泉州人一天到晚在械鬥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