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實在想知道,臺灣年輕人里面有多少人認識簡體字呢?

pehsnuter wrote:
十幾億人在用的中文字你不學,只學幾千萬人用的中文字,...(恕刪)




幾千年文字不學 ,只學幾十年的文字?
香港 澳門都一樣是使用繁體字的地區.
真不明白為什麼台灣會特別的抗拒簡體字.(其實最大的原因大家都清楚.)
大陸用簡體字但是同時也有用繁體字.當然比例差很多.
真的你不喜歡簡體字可以不去寫.但是也不應該去遏制別人去用.
如果說你看到別人用簡體字回文會讓你十分之不舒服.直接忽略掉就好了.何必還要特意去回文謾罵別人用殘體字呢.?

說得好像全世界就只有台灣用繁體字一樣.
閩南語變成臺語.繁體字變成正體字(有看過蠻多網友稱之為台灣字)
你們口中的臺語和繁體字在這邊都是很平常的東西.所以你們沒必要為這些東西去跟我們吵
lanewgo wrote:
幾千年文字不學 ,只...(恕刪)

簡體字歷史你嘴皮翻一下就幾十年了哦?《簡體字源話短長》

查看現有的歷史資料,無論是出土文獻還是影印典籍,都能清楚地表明,簡體字的歷史不是幾十年,而是幾千年,簡體字古已有之。例如,從商代甲骨文開始就能見到當今簡化字“”的身影:兩個人一前一後,表示跟從的意思;而繁體的“從”出現的時間相對較晚(大約在西周)。又如,商代甲骨文裏就有象形的“網”字; 在東漢的《說文解字》中以“”為正體。又如,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蟲”的字形,地下出土的西漢馬王堆漢墓帛書、銀雀山漢墓竹簡以及東漢的許多碑刻,昆蟲的“蟲”大都寫作“”。其他像“電、雲”等簡化字,其源頭也都見於甲骨文、金文。

漢字發展的史料足以證明,自從有了漢字,就有了簡體,而簡體與繁體的並存從漢字產生就是客觀存在。例如,“众”和“眾”出現的歷史都能追溯到商代的甲骨文,都是會意字,“”的寫法是:三“人”並列;“衆”的寫法是:“日(周代訛為‘目’)”下三“人”。經過後代的字形演變,“衆”已經完全看不出是 “日”下三“人”了,“眾”由並排的三“人”寫成上邊一“人”下邊兩“人”,“人三為眾”,會意猶存。籠統地說,簡體字的歷史跟繁體字一樣長。

漢字經過從甲骨文、金文到隸書、楷書的演變,記寫漢語的功能在提高。簡體字只是漢字的另一種寫法,在漢字發展演變中陸續形成,在長期使用中優勝劣汰,逐漸定型化。現行的簡化字表更多地體現為對歷代簡體字的一種歸納整理和篩選確認,其中絕大多數來源於歷代的“俗字”和“手頭字”,即歷代簡體字,不少字早已進入古代字書。例如:“”字見於戰國末至秦代抄寫的睡虎地秦簡及漢代的居延簡和碑刻中,被收入南朝的《玉篇》;“”字在漢碑中常見,被作為戰國古文收入《說文解字》;“”字最早見於唐代的敦煌變文寫本,“”字最早見於北齊的雋敬碑和房周陀墓誌,這兩個字均被收入北宋的《集韻》;“(買進糧食)”和“(賣出糧食)”,被收入唐代的《幹祿字書》;“”字見於《墨子·魯問》等先秦古籍,在東漢碑文中也多見,被收入《玉篇》;“”字也被收入《玉篇》;“”字見於唐代敦煌變文和元代抄本《京本通俗小說》,後被明代字書《正字通》收入;“”字最早見於宋代刊行的《古列女傳》,後來也被《正字通》收入;“”字見於明末的官府文書檔案《兵科抄出》和清初的《目連記彈詞》,1932年的《國音常用字匯》收入其中。
沒有核彈、航母,你是破壞地區平衡的邪惡勢力;有了10個航母群、萬顆核彈,你就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東方不敗的師父 - 西方失敗 wrote:
簡體字歷史你嘴皮翻一...(恕刪)

這和我們又有干係?
Diremoron wrote:
這和我們又有干係?...(恕刪)

沒干系,請無視

Hzy115 wrote:
對岸有些銀行的招牌使...(恕刪)

美觀與否也只是感性認識而已,和情人眼裡出西施一個道理

對於簡繁體的使用,中國大陸也不是一刀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七條規定,下面六個地方應該可以使用繁體字和異體字。

  只有在特殊情形下允許使用繁體字、異體字。:「本章有關規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體字、異體字:
  (一)文物古蹟。
  (二)姓氏中的異體字。
  (三)書法、篆刻等藝術作品。
  (四)題詞和招牌的手書字。
  (五)出版、教學、研究中需要使用的。
  (六)經國務院有關部門批准的特殊情況。
  以上六種是明文規定的,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公共場合用字,李嵐清副總理在1997年底召開的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上發表的書面講話中明確指出的
  「所有公共場所的標牌、宣傳標語和廣告、霓虹燈必須用語正確、文字規範、字形完整;其中手寫字提倡寫規範字,但中國文字也是一種書法藝術,不必苛求。手書的店名凡使用了繁體字的,應當在明顯的位置再配放用規範字標註的店名,以便公眾識別。」
沒有核彈、航母,你是破壞地區平衡的邪惡勢力;有了10個航母群、萬顆核彈,你就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東方不敗的師父 - 西方失敗 wrote:
簡體字歷史你嘴皮翻一...(恕刪)


當然知道很多現在很多的簡體字,都是以前很早就有了,
或者是古字!這點大家都知道~
但是以目前的簡體字有些字,或者說很多的字都是簡化的太多矯枉過正而失去很多意義
也可說是簡化的莫名奇妙,像是為了簡化而簡化~
例如:廠 變成 "厂"
鳳 變成 "凤"
葉 變成 "叶"
發和髮 都是 簡成同一個字 (對不起我打不出來) 很容易搞混
遊和游 也都是同"遊"

總之不是說簡字不好,但是大陸真的有太多的簡字簡的很莫名奇妙!?
常常會把很多意思搞錯~如果大陸的簡字可以改變一下的話,相信大家也不會這麼排斥才對~
東方不敗的師父 - 西方失敗 wrote:

簡體字歷史你嘴皮翻...(恕刪)


以前竹帛跟骨頭或石頭上刻字不好刻,有些字就從簡,後來演化出現代文字後,現因為政策的關係強制改變,或自行造新字,為改變而改變的簡體字,非自然演化的文字,我個人意見是不認同.
都說現在簡字都由以往古籍所出,試問貴國古籍還需要翻成簡體本嗎?
貴國的文字使用規定與台灣無關,文字使用是一種自由,一種文化,簡體字如果好用自然就會有人用,而不是用法律規範!

抱歉!我忘記了!你們那邊領導一 個人說了就算!

一下子破四舊(1966-1968),一下子又要使用歷史簡體古字(1956-1964),真想不透?


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62/2008_4_1/1_62_3451_0_1207019713349.html

1949年10月10日中國文字改革協會成立,毛澤東與劉少奇直接關懷下成立了

認真說起來目前中國所使用的簡體字應該叫 "毛簡字"

一手好詩詞,一邊破四舊,原來兩面手法早就有!

lanewgo wrote:
幾千年文字不學 ,只...(恕刪)

歪理
本來就是要學比較多人用的文字啊!
學古字幹嘛?浪費腦力又不實用
大部份都看得懂~
寫的話不太會寫~
由繁入簡易~由簡入繁難呀~
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曲膝,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
無聊,中国人愛用就讓中国人去用

注意我用中国人而非中國人
我們還是得搞清楚兩者是有所不同的

他們愛用他們國家的字是很好的
每個國家的人都要愛國

他們愛用他們的文字
關我們台灣人何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