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債8/2到期,美國窮到沒錢還了,會否再引發全球經濟風暴?

scottchen23 wrote:
我的數據是參考這篇報...(恕刪)


流通性過剩通常會引起通貨膨脹,但不必然會引起通貨膨脹。不明白其中道理的話可以參考新興國家內 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的 CPI 與 M2 之間的關係。中國通脹是最低的,中國M2應該高於其他國家,其中很重要一個原因是中國對資本項目管制,企業外匯不能自由兌換,大量美元、歐元進入中國後央行要投入等值的RMB基礎貨幣來對其進行收購,加上貨幣倍增效應,M2會來的很大。

但是,如果認為流通性過剩會引起通貨緊縮 - 小弟就無法理解了。



hudayaniu wrote:
流通性過剩通常會引起通貨膨脹,但不必然會引起通貨膨脹。不明白其中道理的話可以參考新興國家內 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的 CPI 與 M2 之間的關係。中國通脹是最低的,應該中國M2高於其他國家;其中很重要一個原因是中國對資本項目管制,大量美元、歐元進入中國後央行要投入等值的RMB基礎貨幣,加上貨幣倍增效應,M2會很大。

但是,如果認為流通性過剩會引起通貨緊縮 - 小弟就無法理解了。

小弟懂了...謝謝H大指教~~~
hudayaniu wrote:
但是,如果認為流通性過剩會引起通貨緊縮 - 小弟就無法理解了。

問題是,流通性過剩的定義在哪?
M2並不是真正的貨幣,M2和通貨淨額之間,沒有直接的關係!

M2只是表徵,它不是任何經濟問題的原因。
問題是,讓M2增大的因素,是造成通貨緊縮的主要因素。
不過,也得配合其他條件,才會導致通貨緊縮。

sove_i_skogen wrote:
問題是,流通性過剩的...(恕刪)


流動性 “增加” - 這個詞語比較中性。M2/GDP、貨幣乘數在不同國家是不同的,不能橫向比較。應該是同一國家間不同時間的縱向比較吧。

M2增加一般來說相當於寬鬆的貨幣政策,表現:利率降低、存款準備金降低,最終結果是在經濟層面上的投資,需求增加,價格上漲。
hudayaniu wrote:
M2/GDP、貨幣乘數在不同國家是不同的,不能橫向比較。應該是同一國家間不同時間的縱向比較吧。

根據我的上下文,就能知道我在說「橫向比較」,通篇不就是說不能跨國比較嗎?

hudayaniu wrote:
M2增加一般來說相當於寬鬆的貨幣政策,表現:利率降低、存款準備金降低,最終結果是在經濟層面上的投資,需求增加,價格上漲。

投資的定義又是什麼?
如果是指資本形成,那因為寬鬆貨幣政策讓M2上升,不見得能有效拉升投資,更不一定能讓需求增加。
資本主義一直有這個盲點!
不了解財與貨的本質,再多調控手段也是無濟於事~

在討論M2的時候,只談M2,就好像在盲人摸象一樣,而沒有考慮M2的組成的變化。
sove_i_skogen wrote:
根據我的上下文,就能知道我在說「橫向比較」,通篇不就是說不能跨國比較嗎?...(恕刪)


網上打字難沒有那麼嚴謹啦, 有時推敲語言會很累


sove_i_skogen wrote:
投資的定義又是什麼?...(恕刪)


投資沒有效率的話,會有泡沫,企業產能過剩,長期來看這樣來引起通縮,這樣理解?

討論M2可以寫本書了,雖然討論其影響好像二選一,事情不是那麼簡單,閒聊區嘴炮就更說不清了。


sove_i_skogen wrote:
老兄……
M2/GDP不是直接拿M2去除以GDP(market price)
M2/GDP全是以 basic price 來計的……

The basic price is the amount receivable by the producer from the purchaser for a unit of a good or service produced as output minus any tax payable, and plus any subsidy receivable, on that unit as a consequence of its production or sale; it excludes any transport charges invoiced separately by the producer.

因為各國對M2的定義不同,所以直接拿各國發布的數據來比較是不客觀的!
世界銀行的向各國政府取得的資料較具有一致性!
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資料,在2009年,各國 M2 佔 GDP 比率為:
中國 159.4%
日本 223.8%
美國 87.6%

基本上,就算定義相近,但只要金融制度不同,直接比較也沒有太大的意義~
經濟是否出問題,還是要從其他指標來判定!

因為...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也是這樣算地
2012 年中國廣義貨幣發行量 (M2) 將突破 100 兆元人民幣大關, M2/GDP 將達到 2.5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教授郎鹹平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廣義貨幣M2與GDP比值已近2.0,約為美國的3倍。”也是這樣算地

中國央行貨幣委員會委員李稻葵也表示
中國央行有必要通過加息來抑制長期持久性的通貨膨脹。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一直居高不下,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流入資金推動。他表示,中國M2絕對值及其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均是全球最高的。

每日经济新闻:中国M2高达76.34万亿元,M2/GDP的比重已经超过2

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林建山
美國即使實施二度量化寬鬆政策(QE2),M1的占比不過21%,M2也僅68.15%
反倒是中國大陸M2達人民幣68兆元,占GDP比重180%,才真正是今天全球超印鈔票國家,也因此成為被嚴重警告的對象;就算高印鈔國家的日本和南韓,其M2占GDP分別為159%和147%,都較中國還低。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松奇:
国际上用M2除以GDP来看经济的货币化程度,而中国现在这种用M2直接减GDP的算法是不科学的。

我怎們看他們的算法~都是用當年的M2直接除以當年的GDP阿

我M2/GDP真的算錯了嗎? 我不知道了.......
hudayaniu wrote:
投資沒有效率的話,會有泡沫,企業產能過剩,長期來看這樣來引起通縮,這樣理解?
討論M2可以寫本書了,雖然討論其影響好像二選一,事情不是那麼簡單,閒聊區嘴炮就更說不清了。

閒聊區還是別長篇大論會比較好一點~
不過,我認為當今的理論,都沒辦法把財貨和金融之間的關係說得很清楚。
事實上,經濟學一直是在盲人摸象,學者有各自的意識型態,加上說不清的利益關係……

scottchen23 wrote:
我M2/GDP真的算錯了嗎? 我不知道了.......

我想中國應該和台灣一樣,所統計的M2有包含歐美國家M3的部分定義~
例如台灣央行發布的數字是2.2,但如果照世銀的計算方式,其實只有1.6~1.7而已!
中國也是吧~~
sove_i_skogen wrote:
M2=貨幣(M1)+準貨幣
貨幣=通貨淨額(MB)+企業與法人之支票與活期存款
M0=已發行的貨幣,即通貨淨額+準備金中之庫存現金

基本上,在彰顯貨物價值,以及支撐內需的是市場上流通的現金,即通貨淨額。
M1和M2並不是真正的貨幣,而是「資金流出管道的數量」!
假如GDP不變,那麼有愈多的管道,不就表示資金的流速較小嗎?
於是,根據定義,貨幣流通速度的倒數=M2/GDP

當M1或M2變大,通貨淨額往往會變小!
相信你應該有貨幣乘數的概念,在此就不提了~
通貨緊縮就是通貨淨額太少,使得商品價值縮水,民間賺不到錢,內需不振,而通貨緊縮只是症狀。
問題在於,絕大多數的存款是由富人持有,但絕大多數的貸款是由大眾持所。
實際情況是,當大眾的貸款排擠到消費,就會造成內需不振,接著就是中小企業獲利下降,薪資停滯或衰退,消費又更少,於是形成惡性循環。

驅動M2變大的主要因素就是房地產,從日本和台灣的不景氣就能看出~
當M2/GDP過大,且GDP的成長無助於內需時,通貨緊縮就會發生,這就是所謂「失落的N年」。
中國目前的經濟成長仍能增進內需,所以問題還沒有發生。
台灣在2000年之前的狀況就如同今日的中國,而在2000之後因三角貿易興起,最後落到同日本的下場。
所以造成今日台灣不景氣的主因有三:
1、1980年代末期的房地產泡沬
2、三角貿易
3、2009年以後的房地產泡沬

我想你一直講的通貨緊縮
是泡沫的後期吧....

M2/GDP過大也因該分為兩個時段吧
因為泡沫前與泡沫後,M2/GDP都可能會過大

我想請問一個問題
你說驅動M2變大的主要因素就是房地產
但是房地產也是可以抵押借貸最多貨幣的東西
導致大量的貨幣氾濫
而泡沫的前期,也是房地產的增長期,也是通貨膨脹的時期
同時間M2必然也會大量的增長

你何以見得M2/GDP過大一定是通貨緊縮非通貨膨脹呢?
scottchen23 wrote:
你何以見得M2/GDP過大一定是通貨緊縮呢?

我沒說M2/GDP過大「一定」表示通貨緊縮~
我是說:a. {M2/GDP過大} + b. {其他條件} 才會造成通貨緊縮

什麼叫「過大」,是橫向比,還是縱向比?
其實沒有很明確的標準,因為每一個經濟體的制度和體質都不一樣!
例如盧森堡是幾乎全靠銀行業賺錢的小國,銀行業規模超過GDP的25倍!
總外債近GDP的50倍,M2/GDP達到5.8倍,人家還不是經濟好得很?
經常帳有盈餘,政府財政很良好,內需也很強勁~
只要有錢賺,百姓幸福,M2/GDP再高都不是問題~
之前冰島就是學盧森堡,但沒有歐元做為後盾,又沒被大國環繞,所以註定會失敗~
話說,冰島現在還是活得超好,家庭所得中位數還排全球第三,僅次挪威和盧森堡……

泡沫沒分前後的吧~
你說的後期,其實是指「泡沫破裂」~
而且,就算泡沫不破,通貨緊縮還是會發生,台灣就是最好的例子!

房地產增長的時候,不見得會造成通貨膨脹!
房地產增長是「因」,而這個因,會表現在M2上。
而長期下來,就會造成通貨緊縮這個「果」。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